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抑郁症不敢吃药怎么办 这些疑虑我来帮你打消

发布时间: 2021-12-16 16:5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抑郁症药物治疗是每一个患者都绕不过去的问题。从确认自己患病开始,患者就会纠结于到底选择哪一种治疗方式。

抑郁症不敢吃药怎么办 这些疑虑我来帮你打消

是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或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管用吗?能根治抑郁症吗?服药是否会上瘾?出现副作用怎么办?总共要服用多少时间?

针对这些疑虑,我尝试作一些解答:

一、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吃药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问题。

为什么患者普遍对吃药如此疑虑?我设身处地想一想,大约因为吃药有以下“坏处”:

1.吃药不一定总能见效。

确实有部分患者,尤其是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无论怎么换药,都不怎么管用。其原因,往往深埋于基因之中,无可奈何。

2.吃药有副作用。

精神科药物作用于大脑和中枢神经,副作用比其他药物要大一些,这是事实。很多患者不能接受副作用,不愿吃药。

3.吃药见效较慢。

过去,抑郁症用药起效需要6到8周时间;近年来,随着药物的改进,时间有所缩短,但也要20天左右。很多患者没有耐心等到药物起效,中道而废。

4.吃药不去根。

吃药只是解除症状,但不能根治。相当一部患者即便通过药物治疗改善了情绪,复发的隐患依然存在。

5.吃药周期太长。

这确实是精神科用药的一大特点,即见效后不能立刻停药,往往需要维持治疗一年以上时间,甚至更长。很多患者一旦见效,就迫不及待停药,造成复发。正因为此,很多患者以为吃药会“上瘾”。

6.吃药有病耻感。

很多患者在吃药前,会细细研究药物说明书,然后觉得吃上药,自己就成了精神疾病患者,无形中产生抗拒心理。

鉴于以上六个原因,很多患者不愿意吃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能不能因此就拒绝药物治疗呢?我认为不能。

原因是,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能够全面取代药物疗法的方法。比如,运动治疗更多用于轻度抑郁症的缓解和临床治愈后的康复,心理治疗适用于轻度抑郁症和长期的心理结构、人格结构的重整。这两种方式不需要吃药,而且疗效长远。

但问题是,这两者需要时间。如果患者抑郁症急性发作怎么办?抑郁症患者程度加重怎么办?当患者躯体状况恶化,无力运动怎么办?患者找不到对路的心理医生怎么办?

这几种情况,除了药物治疗,别无他法。

没有人愿意吃药,但是,对于许多抑郁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一个不得而已的选择。

而且,相对于运动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相对可控、可把握、可实行。它不像前两者,对患者有过高的素质要求。只要你坚持服药,把自己交给科学就行。从现实中看,世界上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是靠药物治疗临床治愈的。

二、既然吃药是一种不得而已的选择,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趋利避害。

1. 关于“根治”。

其实,在很多时候,治标和治本,差别不是那么大。医学上本来就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说,并无高下之分。对于很多疾病,缓解症状足矣。比如感冒,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加治疗,一个星期左右也可自愈。治疗感冒,只要能缓解头疼、鼻塞、咽痛症状就行,何须治本?

抑郁症不敢吃药怎么办 这些疑虑我来帮你打消

再者,药物治疗不排斥心理治疗和运动治疗。可以先用药物治疗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后两者赢得时间和空间,就可以“标本兼治”了。

2.关于副作用。

副作用确实存在,但也没那么可怕。因为副作用的概率非常低,并不总是出现。副作用的大小,和患者本身关系很大,也与他服药时的内环境有关。无论如何,副作用和精神疾病对人的摧残相比,微不足道。因此,在疾病和副作用之间,应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抑郁症不敢吃药怎么办 这些疑虑我来帮你打消

3.关于复发。

精神类疾病治愈后确实容易复发,但并非无规律可循。经验证明,只要在规定时间段内,严格遵守医嘱,坚持服药,锻炼身体,辅之以心理调适,则复发的可能性并不大。

4.关于上瘾。

其实,“上瘾”之说,是一个误解。药物研究证明,抗抑郁药没有成瘾性。之所以要长时间服用,是因为保持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浓度,暂时离不开抗抑郁药物。

我多次对病友打过一个比方:就像一个人,本来能直立行走,患了病,站不直了,要往后倒;这时,需要有一只手(药物),撑住他的后背,让他能够站直并继续往前走;这只手不能轻易撤,要等他恢复了自然直立和行走的功能后,再慢慢地、一点点地撤除。一旦发现他有些摇晃,就要立刻再次撑住,不然前功尽弃。

三、概括而言,当下抑郁症药物治疗确实不够理想,但暂时没有别的疗法可以全面替代。它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不坏的选择。

如上所述,我很支持心理治疗和运动治疗。这体现了人类的自主意识和较高的素质,也往往能收到长期的疗效。

但是,鉴于此两者需要太多的适应性条件,不那么容易把握,所以,尝试药物治疗,必然是大多数患者的现实选择。

接下来,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相信科学,保持信心,坚持到药物起效的那一刻。并继续维持治疗,直到疗效充分巩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抑郁症患者拒绝吃药怎么办?
抑郁症患者拒绝吃药怎么办?
抑郁症患者拒绝吃药,可能是对药物副作用、治疗效果或疾病认知存在误解,需要耐心沟通和科学引导。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但患者依从性差的情况并不少见。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来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详细]
发布于 2025-01-10

最新推荐

从凹坑到今天的眼睛+眼睛如何进化
从凹坑到今天的眼睛+眼睛如何进化
眼睛的进化是一个从简单感光细胞到复杂视觉器官的漫长过程,主要经历了感光细胞聚集、凹陷结构形成、晶状体出现、双眼协调四个关键阶段。这一过程与生物生存需求、环境适应及基因突变等因素密切相关。1、感光细胞起源最原始的眼睛结构出现在约6亿年前,由单...[详细]
2025-08-20 15:20
从《以家人之名》看原生家庭对个体性格塑造的影响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通过三个重组家庭孩子的成长故事,直观呈现了原生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特质的深远影响。原生家庭主要通过情感互动模式、冲突处理方式、角色定位强化三个核心机制塑造子女人格,这种影响可能伴随个体终身,但通过心理干预和认知重构可得到改善。...[详细]
2025-08-20 13:41
聪明人为什么喜欢坐在后排呢
聪明人喜欢坐在后排通常与心理安全感和观察需求有关,后排位置能提供更宽松的私人空间和全局视角。这一行为可能受到性格特征、环境适应策略以及认知习惯的共同影响。后排座位能帮助个体减少被直接关注的压力,尤其对于内向或高敏感人群而言,后排的物理距离可...[详细]
2025-08-20 12:02
聪明人为什么喜欢坐在后排 为什么喜欢坐后面
聪明人喜欢坐在后排或靠后位置,通常与心理安全感、观察需求和社交压力调节有关。这种行为可能受到个人性格、环境适应性和认知习惯的影响。后排位置能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便于观察全场动态而不被过度关注。这种位置选择往往反映出个体对环境控制的隐性需求,通...[详细]
2025-08-20 10:22
聪明人面对误解怎么处理
聪明人面对误解通常会采取主动沟通与情绪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化解矛盾。误解可能由信息不对称、表达方式差异、认知偏差、情绪干扰、立场冲突等因素引起。1、信息核实遇到误解时优先确认事实细节,通过查阅记录、询问第三方等方式还原事件全貌。避免基于片面信息...[详细]
2025-08-20 08:43
聪明人和心机人谁最厉害 怎么测自己的智商
聪明人与心机人的能力比较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智商可通过标准化测试初步评估。聪明人通常指认知能力突出者,擅长逻辑推理、学习创新和问题解决,在学术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更具优势。心机人更侧重人际策略运用,善于洞察动机、操控关系,在权力博弈或资源竞...[详细]
2025-08-20 07:04
聪明人和心机人谁最厉害 心机深的人聪明吗
聪明人和心机人各有优势,具体谁更厉害取决于所处环境和目标需求。聪明通常指认知能力强、学习速度快、解决问题高效,心机深则侧重策略性隐藏意图、操控局面。两者本质是不同维度的能力,不存在绝对优劣。聪明人更擅长通过逻辑分析快速抓住问题核心,在需要创...[详细]
2025-08-20 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