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2019年都快过完了,为什么还有人这么迷信?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编辑:Yuki

2019年都快过完了,为什么还有人这么迷信?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小伙伴?他们每天每周每月看看自己的星座运势,努力“趋吉避凶”;遇到倒霉的事情,就转发一下杨超越和锦鲤;甚至找对象都得先算一算生辰八字……

微博上常见的“锦鲤转运”图

在这个人类都能进入太空的时代,神仙显灵的故事早就没什么人信了。不过,古老的迷信可能不流行了,更具现代感的迷信仍然屡见不鲜。这又是为什么呢?

人们为什么会迷信?

人们通常认为迷信的原因是教育水平不足,因缺乏足够科学素养,而相信伪科学现象。照这么说,教育发达的地区迷信现象就会很少见了吧?

根据培生(Pearson)教育集团公布的全球教育系统排名,韩国和香港在全球教育中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但是,港剧里威风凛凛的商界精英,选址都是要请教风水师,或是舞个狮子放个鞭炮什么的。韩剧里漂亮高知的小哥哥小姐姐们遇到人生问题也要去看看水晶球。可见,这两个教育产业发达的城市里,迷信的相关宣传也一点不少呀!

如果去世界各地转一圈,也会发现,但凡遇到水池,里面一定有硬币,但凡是座桥,上面八成挂着同心锁。

塞纳河上的艺术桥因为挂的锁太多太重,压垮了栏杆,政府决定拆锁避免安全隐患(也不知道是否会影响当初海誓山盟的情侣们)| Wikimedia Commons

可见,迷信这个事,还真不好完全归因于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动物也会“迷信”吗?

有趣的是,迷信行为或许不是人类独有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最早通过科学实验在鸽子身上发现了疑似迷信的行为[2]。

斯金纳在实验箱里养了8只鸽子,每隔15秒,会有食物掉入箱子里。几天后,他们发现,这些鸽子变得“神神叨叨”的,有的转圈圈,有的扭脖子,或者把不停地把头拱到箱子某个地方。斯金纳认为,这些鸽子可能在“迷信行为”与天上掉食物之间建立了因果联系,也就是说掉食物是因为它们做出了这些神神叨叨的行为。

著名的斯金纳箱,里面关过鸽子和老鼠 | weebly.com

如果将间隔时间延长至1分钟,鸽子们的脖子扭得就更厉害了。而想让鸽子“不再迷信”,即否认扭脖子、转圈圈和食物的联系,就没那么容易了——鸽子在做了1万多次动作都没有获得食物后,类似的行为才消失。

迷信也许是为了找回控制感

斯金纳在鸽子身上发现了疑似迷信的行为,但是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更广受认可的解释是,人(也许也包含部分动物)总是习惯于寻求事物间的因果解释,尤其对于某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就越想知道原因。如果人们不知道事情为什么发生,就会产生失去控制感的恐慌。

所以,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人们就把结果和过程中的某个事物联系起来。比如冰岛球队的幸运物是一个路锥,是因为他们2016年在欧洲杯赛时取得好成绩,当时合影时旁边刚好有一个路锥。于是这个球队将好结果和路锥联系在一起,走哪都带着这个路锥,路锥本锥还有自己的专属座位呢!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消除比赛因不确定性带来的紧张焦虑

2016年欧锦赛期间,一个路锥出现在冰岛队合照旁 | 新华社

2019年都快过完了,为什么还有人这么迷信?

不仅是体育界,得克萨斯大学的詹妮弗·惠特森(Jenifer Whitson)在70年代的时候就发现,当经济不好股市较差的时候,报纸上跟占星术、星盘说相关的版面更大、文章更多。于是惠特森联合西北大学的社会学家亚当·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做了个实验,并发表于2008年的《科学》杂志[3]。

她们让一半的参与者回忆坐在车里发生车祸的经历(失控组),另一半的参与者则回忆一次准备充分的考试经历(控制组),然后让所有参与者分析一个谈判失败的案例。结果发现,控制组更倾向于认为这只是一个偶然的失败,而失控组则更多认为是主人公没有进行他的日常惯例行为——踩地板三下。此外,失控组也更容易从无序的雪花屏幕里看到不存在的物体(试图寻找规律的物体)。有意思的是,如果中间插入一个环节,让失控组回忆他们的存在有多重要——比如对选举的重要性等,失控组这种一定要从雪花屏中发现规律的偏好就消失了!只要控制感回归,想到自己很有意义,就能消除这种因控制感缺失而带来的迷信了!

迷信也有好处?

通常我们认为迷信是坏事。然而迷信现象迄今依然没有消失,那么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科隆大学的达米西等人(Lysann Damisch)发现,迷信能让人更安定,坚信自己的好运,随后在日常任务里表现更好[4]。在她/他们的实验里,研究员给参与者一个“幸运球”或普通球(同一个球,但是和参与者说法不同)来激发他们的迷信行为。结果,得到“幸运球”的参与者在之后的高尔夫击球游戏里获得了更多分数。

此外,在他们的另一项实验里,参与者需要带上自己的护身符,并和研究员聊一下这个护身符。随后研究员把护身符拿去另一个房间拍照。研究员回来之后,一半参与者能拿到自己的护身符,另一半参与者被告知“相机坏了,等一下还他们”。后来,带着护身符的同学们认为自己更有信心完成后续任务,而且他们也真的在随后的记忆测试游戏里表现更好。

带上护身符,会让参与者获得更好的表现 | pixabay

这么看来,随身带上偶像的照片说不定真的会有些积极作用哦。当然,就算有idol的精神鼓励,也不会让你平白无故从青铜变王者的。好好学习才是正道!

作者名片

2019年都快过完了,为什么还有人这么迷信?

排版:凝音

题图来源:nanrenwo.net

参考文献:

[1] Pearson launches The Learning Curve. (2012). https://www.pearson.com/corporate/news/media/news-announcements/2012/11/pearson-launches-the-learning-curve.html

[2] Skinner, B. F. (1948). 'Superstition' in the pige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38(2), 168.

[3] Whitson, J.A., Galinsky, A.D. (2008). Lacking control increases illusory pattern perception. Science, 322, 115–117.

[4] Damisch, L., Stoberock, B., Mussweiler, T. (2010). Keep Your Fingers Crossed!: How Superstition Improves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7), 1014–1020.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2019年肺炎是非典病毒吗
2019年肺炎是非典病毒吗
2019年肺炎并非由非典病毒引起,两者病原体不同。2019年肺炎COVID-19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而非典SARS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导致。虽然两者均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但基因序列和传播特性存在显著差异。1、病原体差异SARS-CoV-2与SARS...[详细]
发布于 2025-02-02

最新推荐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社会原因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社会原因
大学生就业焦虑主要源于社会竞争加剧、产业结构失衡、教育体系脱节、家庭期望压力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一、社会竞争加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与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形成结构性...[详细]
2025-09-19 15:45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焦虑可通过调整认知、职业规划、技能提升、心理调适和社会支持等方式缓解。就业焦虑通常由就业压力、自我认知偏差、职业信息不足、家庭期望和社会竞争等因素引起。1、调整认知就...[详细]
2025-09-19 14:06
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大学生就业环境受经济形势、行业需求、个人能力、政策支持、地域差异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就业市场呈现竞争加剧与机遇并存的特点,既有新兴产业的人才缺口,也存在传统岗位的饱和压力。1、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直接影响企业招聘规模,部...[详细]
2025-09-19 12:26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准备与调试方式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与调试,常见方法有调整就业预期、提升抗压能力、建立职业规划、培养积极心态、寻求社会支持等。1、调整就业预期部分大学生对薪资待遇或岗位层级存在过高期待,容易因现实落差产生焦虑。建议通过行业调研了...[详细]
2025-09-19 10:47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受个人兴趣、行业发展、薪资待遇、地域偏好、家庭期望等因素影响。不同学历背景、专业方向、家庭经济条件的学生对职业发展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1、个人兴趣导向越来越...[详细]
2025-09-19 09:08
大学生就业观的常见误区
大学生就业观常见误区主要有盲目追求高薪、过度依赖稳定工作、忽视职业发展规划、片面理解专业对口、低估基层经验价值。一、盲目追求高薪部分毕业生将薪资水平作为唯一择业标准,忽视行业前景与个人成长空间。这种观念容易导致频繁跳槽或选择...[详细]
2025-09-19 07:28
大学生就业的困惑和迷茫
大学生就业的困惑和迷茫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现象,主要源于职业认知不足、社会经验缺乏、竞争压力过大、自我定位模糊、家庭期望冲突等因素。这些情绪反应属于发展性心理问题,可通过系统性干预有效缓解。1、职业认知不足许多大学生对行业...[详细]
2025-09-19 05:4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