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情感心理 > 正文

天天跟妈妈黏一起,孩子不可能有安全感

发布时间: 2021-04-14 15:4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作者:鱼爸爸

养育男孩,ID:breedboy

前几天,朋友在小组里倒了苦水。

儿子出生后,说自己一直自己带着。

怕老人带不来,怕没有母亲带来的孩子没有安全感。

以前她也觉得很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她变得无知了。

第一天上学,儿子抱着自己的脚,死活不放手。

幼儿园的两位老师把他拉下来了。

然后哭着喊着要妈妈。

那天,她躲在教室的窗户后面,默默地擦着眼泪,想抱着孩子回去。

第二天,儿子不出门,说什么也没用。

之后,她强制把孩子抱在楼下,送到学校。

然后分离时是前一天的升级版。

持续了几天,她觉得自己抬不起来了。

儿子在学校哭声,怕孩子讨厌自己。

然后给孩子请三天假。

希望能做好孩子的工作。

结果感到困境,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小心护理,孩子还没有安全感呢?

她是圈子里有名的好母亲。

如果有儿子出现的地方,一米以内一定有她。

用她的话说:儿子是生命之根,我离不开他,也不能放手。“

儿童还是婴儿时,这种细致的母爱往往能给孩子最好的护理。

但多数情况下,孩子逐渐成长,发生了变化,但母亲的状态没有变化,没有成长。

2岁儿童进行危险探索。

父母小心地围着孩子,不要让孩子做。

三四岁的孩子可能会去外面的公园试试自己的脚能跑多快。

也考虑自己的拳头有多大的力量。

考虑挑战比自己大的孩子。

但很多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

不要跑,摔跤。收起拳头,打架打你。

能不能做点心,去找大孩子。

父母把孩子放在自己设定的狭窄的保护圈里。

认为这就是爱,是孩子想要的安全感。

结果反而不能给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除了爱,安全感还需要核心。

02

一个人的安全感来源于自己有能力和这个世界交往。

也就是说,自强大,主要表现在心里是否强大。

很多母亲说,孩子在家的表现和独立面对世界的表现大不相同。

家里的老虎成了恐怖的老鼠。

这种情况往往与孩子面对这个世界时的心情有关。

内心强大的孩子,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保护自己,不怕。相反,心理基础建在父母身上的孩子一离开父母就找不到自己。

不知道怎么说话,走路也不知道应该先出左脚还是右脚。

请积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

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自己,肯定自己。

记得儿子刚三岁,有一天去楼下的仓库送快递。

但到达那里时,发现没有快递。

我说:如果有人拿走了就好了。

跟在屁股后面的小家伙马上说自己去。

我一个人说可以上楼吗?

他说没问题。

没有电梯,他需要自己爬六层楼。

我想让他尝试一下。

等他去,我还是在下面竖起耳朵听他爬楼梯的声音。

然后给妻子打电话,说儿子东西。

他最后把名单放在我手里的时候。

我看到了他脸上的自信微笑。

孩子总是想完成看起来很难的任务。

找到并肯定自己的能力。

如果父母总是说:你不行,你真的不行!

否认孩子的结果,孩子也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让孩子自己处理一些事情。

因为当他们独立面对世界时,他们和真正的自己在一起。

03

安全感来自一个人自身的能力强弱。

真正有能力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失去安全感。

能力不足的人,为了隐瞒自己的恐怖和不安。

其实孩子也一样。

去幼儿园最好?

回答是孩子准备好的时候。

例如,孩子能够流利地表现交流,知道如何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规则,自己能够管理自己的衣服袜子,大小能够自由地处理,内心不怕分离。

各点都是能力的表现,看能否应对。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

父母后天的培养,需要逐渐形成孩子的能力。

显然,承包的父母不能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能力。

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自己尝试。

其实孩子们自己也在探索危险程度。

例如,我们楼下有个小游乐场,那也是孩子们的冒险乐园。

特别是男孩子们,除了走楼梯外,还有几种爬滑梯上部的方法。

有一天,我看到三四个男孩把滑梯边缘的梁作为铁棒。

每个孩子小心吊起来,悬空,向前的空地摇晃身体。

这时奶奶看到了,马上拉孙子。

这样玩,摔断了腿,怎么办?

那个孩子被别的东西拉着玩。

儿子也站在那里。

我说不试试。

他说他不敢。

我说你先玩别的,慢慢来。

几天后,我发现他在那里慢慢练习那个动作。

每次小心,一次比一次好。

最后可以自己玩,兴奋地让我过去看。

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尽情探索。

让孩子自己做,他的能力逐渐提高。

04

我们放开了孩子的手,但决不能忽视孩子的心。

孩子不需要你的干涉,但他渴望你的积极关注。

只有真正读孩子的父母才能放手。

孩子和父母之间有着特殊的感情安全型依恋关系,这种感觉伴随着人的一生。

父母的关注和亲密的爱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两个关键。

当我不开心时,我会感到悲伤。我的感情不管我的目的如何,首先要关注我的感情,而不是忽视和打击。

让孩子感到爱,受到父母的关注。

儿子悲伤地拿着玩具说:爸爸,我的这个轮子掉了。

其实这个时候,他只是希望我应对他的心情。

你觉得不愉快,还是爸爸修理?

再忙也要重视孩子的问题。因为那是他们眼中的大事。

太好了!这时儿子很快就高兴起来,等着我捣乱。

即使不能修理,孩子也不会伤心。父母感到感情,积极帮助他就足够了。

他嘴里长了两个溃疡,在学校和老师聊了很长时间。

我认为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关心他的小问题。

他回家后,我说:爸爸也知道你很痛,想办法治好,但是需要你的协助和恢复的时间,知道白细胞也很忙。

当他得到积极的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儿童焦虑消失,感到安全。

父母要小心照顾和关注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情、理解和尊重他。

孩子的行为,请记住放手。让他感受到,独立自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思想。

这两者应该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两个关键,一个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介绍:鱼爸爸,家里有一个孩子,想成为合格的80后保姆,儿童书编辑,读普及者。公共编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最喜欢的公共编号,面向监护人群体,每天原创共享父子养育常识,推进父子读书,建立家庭关系知识,新书《正好养育,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很受欢迎。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妈妈这样做能够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妈妈这样做能够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安全感安全感,就像战争中有安全基地一样。那么,有了这样的根据,攻击时有供应,防守时有保障。因此,它可以有更好的探索力和创造力。有安探索外部世界,乐于与人交往。心里有踏实的感觉,对自己有自信,对外部安全,可靠的感觉很强。没有安全感的人,总觉得自己不重要,不好,不好,谁也不喜欢。对自...[详细]
发布于 2021-04-20

最新推荐

高一累了想放弃怎么办
高一学生感到疲惫想放弃通常源于学业压力、适应障碍、自我期待过高、时间管理失衡、缺乏支持系统,可通过调整目标、优化作息、心理调适、建立支持网络、专业干预改善。1、学业压力:高中课程难度陡增可能导致认知超负荷,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记忆效率下降。尝...[详细]
2025-04-25 10:08
朋友想退学怎么劝
朋友想退学可能源于学业压力、职业迷茫、社交障碍、家庭因素或心理健康问题,可通过倾听共情、分析利弊、寻求支持、调整目标、专业干预等方式帮助。1、倾听共情:退学想法往往伴随强烈情绪,急于说服可能适得其反。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具体原因,如"最近发生了...[详细]
2025-04-25 10:02
学生要退学怎么劝
学生退学可能由学业压力、家庭因素、社交困扰、职业规划迷茫、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家校协作、目标重建、资源支持、专业干预等方式应对。1、学业压力:课业负担过重或成绩下滑易引发逃避心理。建议分解学习任务为小目标,采用番茄工作法提升效...[详细]
2025-04-25 09:57
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怎么办
压力过大时可通过认知调整、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社会支持和专业干预五种方式缓解。1、认知调整:压力常源于对事件的负面解读。识别自动化消极思维如"我必须完美"等非理性信念,用ABCDE模型进行辩驳:记录诱发事件A、错误信念B、质疑证据C、建立新...[详细]
2025-04-25 09:51
考不好怎么办怎样调整状态
考不好怎么办怎样调整状态
考试失利后的状态调整需要从认知重构、情绪管理、行为策略、环境优化、健康维护五个方面入手。1、认知重构:将考试结果归因于可控因素而非能力否定,采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挫折。记录三次因改进方法而提升成绩的具体事例,每天晨间朗读强化积极信念。制作"进步...[详细]
2025-04-25 09:46
如何和倔强的老人沟通
如何和倔强的老人沟通
与倔强老人有效沟通需要理解心理需求、调整表达方式、建立信任关系、避免正面冲突、寻求共同目标。1、理解心理需求:老年人固执行为常源于对控制感的维护或对衰老的焦虑。认知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思维固化,过往经历形成的价值观难以改变。沟通时应观察老人关注...[详细]
2025-04-25 09:40
父母不爱自己怎么释怀
父母不爱自己怎么释怀
父母情感缺失带来的心理创伤可通过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社会支持、专业干预和自我成长五方面逐步释怀。1、认知调整:理解父母行为的深层原因可能与其原生家庭、心理创伤或时代背景有关,并非个人价值否定。练习用客观视角分析家庭互动模式,区分"父母行为"...[详细]
2025-04-25 09:35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