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可能是你的错觉

发布时间: 2021-10-05 13:3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和别人交往时,假如在某件事上被别人夸奖,我的回应往往是:

“没有,没有,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这倒不是客气的谦虚,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虽然被人称赞是一件美美的事情,但内心总是觉得有些惶恐,感觉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要么是因为客气,要么是因为不了解真相。

我才没有那么好呢!

后来,在和很多人的交流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大家心中似乎都有这样的一个执念: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01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这么急于自黑呢?

简单来说,原因有两点:

1.用理想自我来要求现实自我。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把自我分为两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就是期望中的那个自我,这个自我在各方面都是完美的、理想化的。现实自我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样子,这个自我往往是存在缺憾和不完美的。

因为不完美,所以我们对现实的自己不满,并对理想的自己怀有期待。所以,无论工作也好,家庭也好,人际关系也好,都会不自觉的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就,要有一个什么样幸福美满的家庭,要成为别人眼中怎样受欢迎的人等等。

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理想自我是能正确看待的,会把它当成促使自己不断努力的目标。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我们会把理想自我这个目标当成必须要达成的标准,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你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否则就是不可接受的。

完美主义的人就是这种思维模式,完美主义的最大特征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要求自己必须做到完美。这就像学霸要求自己必须考100分,考99分就好像自己堕落了一样。这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其实是因为不了解,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把目标和标准等同起来的缘故。

当一个人总是用理想自我来要求现实自我的话,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是必然的了。

2.关注错觉。

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总是能轻易的发现别人的好:觉得别人更快乐,别人更自信,别人更受欢迎,等等。然后回头看看自己,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会感到一种落差和压力,甚至感到自卑。

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你去和一个你认为很优秀的人聊天,深入的沟通,就会发现对方也并不觉得自己多完美,甚至ta也总是为自己的种种不足而感到焦虑。

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人感知的样子,和ta自己实际的样子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性认知。

在每天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其实都集中在了我们自己身上,而对于他人,只是在偶尔交往的时候,我们才会有一点点碎片化的理解。并且,人的心理特性也决定了,我们更容易被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所吸引,而对于别人的不足之处,会因为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而忽略掉,于是会下意识的误以为,这就是对方全部的样子。

这样的认知偏差,就是关注错觉。

其实,就像杨绛先生所说的:人生不会有单纯的快乐,生活总是夹杂着烦恼和忧愁。人和人表面上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在感受的层面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你的烦恼和忧愁别人一样也不会少。

无论是对自己过高的预期也好,还是关注上的错觉也好,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掉进去的陷阱。但是如果再深入的去思考的话,就会发现,从根本上说,这一切还是源于我们在自我价值感不高。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和ta的成长经历有关。在一个经常被比较、被否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ta对待自己的看法,更多是复制了幼年时期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的认为:我是不够好的。

就像自恋的人,认为自己处处别人强,让别人反感一样,当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也会导致很多问题,甚至让别人看不起。

02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这种心态呢?

1.重新认识自己。

这里的认识自己,是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心理模式是一个人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不能觉察它,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就会作为我们的潜意识一直影响我们。

一旦我们了解了它的存在,知道当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不是自己真的不好,而是我们固有的心理模式扭曲了我们的感知,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时,就有可能改变这种扭曲的心理模式,用一种更全面、更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自己。

2.别总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与别人比较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同时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更大的提升空间。但是过度的比较只会让你陷入困境,因为它会打乱你自己的生活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最重要的是要专注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自己目标的人,才能够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在你看来,那些是好的,适合自己的;那些是不好的,不适合自己的。拥有自己价值观的人,更容易明白自己的需求,而不容易被别人表面上的优点所影响和误导。

3.不要逼自己事事完美。

完美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是人们内心渴望极致体验的一种投射,我们可以去追求,但是要提醒自己,完美不是生活的常态,真正的完美只存在于我们头脑的想象中。

内心坦然的人,并不是因为现实的自己多好多完美,而是因为他们懂得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部分。缺憾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你只需要解决那些少数对你重要的问题就可以了。

懂得带着问题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作者简介:

林宗凯已帮助过17人入驻年限8.8年

预约咨询私聊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
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
和别人交往时,假如在某件事上被别人夸奖,我的回应往往是:“没有,没有,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这倒不是客气的谦虚,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虽然被人称赞是一件美美的事情,但内心总是觉得有些惶恐,感觉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要么是因为客气,要么是因为不了解真相。我才没有那么好呢!后来,在和很多人的...[详细]
发布于 2022-03-01

最新推荐

青春期心理疾病有哪些
青春期心理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创伤经历及神经发育异常引起,常见类型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品行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1、抑郁症:遗传基因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主要诱因,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治疗需结合心理认知行...[详细]
2025-04-24 08:25
怎样提高记忆力最有效的方法
提高记忆力需要综合训练大脑功能、优化生活习惯、补充营养、调节心理状态、科学用脑。1、脑力训练:记忆衰退与大脑神经突触减少相关,持续刺激可促进神经元连接。每日进行15分钟数字记忆游戏,使用记忆宫殿法关联信息,学习新语言激活不同脑区。研究表明,...[详细]
2025-04-24 08:19
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
增强记忆力可通过科学训练、营养补充、睡眠优化、压力管理和认知干预实现。1、科学训练: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规律性记忆训练能促进突触连接。尝试数字记忆游戏、背诵诗词或学习新语言,每日15分钟即可激活海马体。工作记忆训练如双N-back任务被证实...[详细]
2025-04-24 08:13
记性不好怎么提高记忆力
记忆力下降可能与年龄增长、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营养缺乏、疾病因素有关,改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习惯、认知训练、营养补充、压力管理和医学干预。1、生活习惯调整:睡眠不足会损害海马体功能,建议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固定作息时间。酒精和尼古丁会损伤...[详细]
2025-04-24 08:08
男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心理疏导方法
青春期男孩的性教育心理疏导需要关注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家庭支持、同伴关系和社会文化影响五个维度。1、认知引导:青春期男孩对性特征的认知困惑常源于生理知识缺乏,可通过正规性教育课程、科普读物和医学动画进行知识普及。学校可开设青春生理课,家长推...[详细]
2025-04-24 08:02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度、压力应对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五个核心维度。1、情绪稳定:情绪波动在合理范围内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表现为能适度表达喜怒哀乐。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或亢奋需警惕抑郁或躁狂倾向,认知行为疗法和正...[详细]
2025-04-24 07:57
遇到女生就紧张怎么办
社交紧张源于心理认知偏差和生理反应,可通过系统脱敏训练、认知重构、呼吸调节、社交技能提升、专业干预逐步改善。1、认知偏差:将异性交往过度灾难化是紧张的核心原因,大脑错误预判社交失败后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记录每次社交后的实际结果,对比预设的负...[详细]
2025-04-24 07: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