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可能是你的错觉

发布时间: 2021-10-05 13:3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和别人交往时,假如在某件事上被别人夸奖,我的回应往往是:

“没有,没有,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这倒不是客气的谦虚,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虽然被人称赞是一件美美的事情,但内心总是觉得有些惶恐,感觉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要么是因为客气,要么是因为不了解真相。

我才没有那么好呢!

后来,在和很多人的交流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大家心中似乎都有这样的一个执念: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01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这么急于自黑呢?

简单来说,原因有两点:

1.用理想自我来要求现实自我。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把自我分为两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就是期望中的那个自我,这个自我在各方面都是完美的、理想化的。现实自我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样子,这个自我往往是存在缺憾和不完美的。

因为不完美,所以我们对现实的自己不满,并对理想的自己怀有期待。所以,无论工作也好,家庭也好,人际关系也好,都会不自觉的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就,要有一个什么样幸福美满的家庭,要成为别人眼中怎样受欢迎的人等等。

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理想自我是能正确看待的,会把它当成促使自己不断努力的目标。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我们会把理想自我这个目标当成必须要达成的标准,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你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否则就是不可接受的。

完美主义的人就是这种思维模式,完美主义的最大特征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要求自己必须做到完美。这就像学霸要求自己必须考100分,考99分就好像自己堕落了一样。这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其实是因为不了解,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把目标和标准等同起来的缘故。

当一个人总是用理想自我来要求现实自我的话,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是必然的了。

2. 关注错觉。

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总是能轻易的发现别人的好:觉得别人更快乐,别人更自信,别人更受欢迎,等等。然后回头看看自己,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会感到一种落差和压力,甚至感到自卑。

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你去和一个你认为很优秀的人聊天,深入的沟通,就会发现对方也并不觉得自己多完美,甚至ta也总是为自己的种种不足而感到焦虑。

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人感知的样子,和ta自己实际的样子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性认知。

在每天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其实都集中在了我们自己身上,而对于他人,只是在偶尔交往的时候,我们才会有一点点碎片化的理解。并且,人的心理特性也决定了,我们更容易被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所吸引,而对于别人的不足之处,会因为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而忽略掉,于是会下意识的误以为,这就是对方全部的样子。

这样的认知偏差,就是关注错觉。

其实,就像杨绛先生所说的:人生不会有单纯的快乐,生活总是夹杂着烦恼和忧愁。人和人表面上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在感受的层面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你的烦恼和忧愁别人一样也不会少。

无论是对自己过高的预期也好,还是关注上的错觉也好,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掉进去的陷阱。但是如果再深入的去思考的话,就会发现,从根本上说,这一切还是源于我们在自我价值感不高。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和ta的成长经历有关。在一个经常被比较、被否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ta对待自己的看法,更多是复制了幼年时期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的认为:我是不够好的。

就像自恋的人,认为自己处处别人强,让别人反感一样,当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也会导致很多问题,甚至让别人看不起。

02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这种心态呢?

1. 重新认识自己 。

这里的认识自己,是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心理模式是一个人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不能觉察它,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就会作为我们的潜意识一直影响我们。

一旦我们了解了它的存在,知道当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不是自己真的不好,而是我们固有的心理模式扭曲了我们的感知,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时,就有可能改变这种扭曲的心理模式,用一种更全面、更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自己。

2. 别总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与别人比较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同时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更大的提升空间。但是过度的比较只会让你陷入困境,因为它会打乱你自己的生活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最重要的是要专注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自己目标的人,才能够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在你看来,那些是好的,适合自己的;那些是不好的,不适合自己的。拥有自己价值观的人,更容易明白自己的需求,而不容易被别人表面上的优点所影响和误导。

3. 不要逼自己事事完美。

完美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是人们内心渴望极致体验的一种投射,我们可以去追求,但是要提醒自己,完美不是生活的常态,真正的完美只存在于我们头脑的想象中。

内心坦然的人,并不是因为现实的自己多好多完美,而是因为他们懂得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部分。缺憾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你只需要解决那些少数对你重要的问题就可以了。

懂得带着问题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作者简介:

林宗凯已帮助过17人入驻年限8.8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
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
和别人交往时,假如在某件事上被别人夸奖,我的回应往往是:“没有,没有,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这倒不是客气的谦虚,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虽然被人称赞是一件美美的事情,但内心总是觉得有些惶恐,感觉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要么是因为客气,要么是因为不了解真相。我才没有那么好呢!后来,在和很多人的...[详细]
发布于 2022-03-01

最新推荐

女性异性缘最高的MBTI mbti女性化
女性异性缘较高的MBTI类型通常包括ENFJ、ESFJ、ENFP等。这些类型在社交互动中往往表现出热情、共情力和外向特质,容易吸引异性关注。MBTI性格测试中的女性化特质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人际敏感度和合作倾向上。1、ENF...[详细]
2025-09-20 15:45
女性异性缘最高的MBTI mbti女生性格
女性异性缘较高的MBTI性格类型主要有ENFJ、ESFJ、ENFP、ESFP、ISFP。这些性格类型在社交互动中往往展现出热情、共情力强、善于表达等特质,容易吸引异性关注。1、ENFJENFJ类型女性通常具有强烈的同理心和领...[详细]
2025-09-20 14:06
女性胸口正中间感觉堵
女性胸口正中间感觉堵可能是由胃食管反流、心脏疾病、焦虑情绪、肌肉骨骼问题、更年期综合征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1、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会产生烧灼感和堵塞感。常见诱因包括进食过饱、食用辛辣食...[详细]
2025-09-20 12:26
女性心境障碍是什么病
女性心境障碍是什么病
女性心境障碍是指以情绪显著低落或高涨为核心症状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经前期烦躁障碍等类型。这类疾病可能与激素波动、社会压力、遗传因素、心理创伤、脑化学物质失...[详细]
2025-09-20 10:47
女性心烦要警惕四种病
女性心烦要警惕四种病
女性心烦可能与经前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抑郁症、焦虑症四种疾病有关。长期情绪波动需警惕内分泌失调或心理障碍,建议结合身体其他症状综合判断。一、经前期综合征月经周期前出现的情...[详细]
2025-09-20 09:08
女性体力透支的症状
女性体力透支的症状主要有疲劳乏力、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睡眠障碍、免疫力降低等。体力透支可能与长期劳累、营养不足、心理压力过大、慢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1、疲劳乏力体力透支最直接的表现是持续性的疲劳感,即使经过休息也...[详细]
2025-09-20 07:28
女性十六型人格最稀有的
女性十六型人格中最稀有的是INFJ型,仅占女性人口的1%-2%。INFJ型人格兼具理想主义与务实精神,常表现出深度共情、直觉敏锐、追求意义感等特质,在MBTI十六型人格分类中属于倡导者类型。1、深度共情能力INFJ女性往往能...[详细]
2025-09-20 05:4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