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

发布时间: 2022-03-01 19:3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和别人交往时,假如在某件事上被别人夸奖,我的回应往往是:

“没有,没有,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这倒不是客气的谦虚,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虽然被人称赞是一件美美的事情,但内心总是觉得有些惶恐,感觉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要么是因为客气,要么是因为不了解真相。

我才没有那么好呢!

后来,在和很多人的交流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其实非常普遍,大家心中似乎都有这样的一个执念: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01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这么急于自黑呢?

简单来说,原因有两点:

1.用理想自我来要求现实自我。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把自我分为两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就是期望中的那个自我,这个自我在各方面都是完美的、理想化的。现实自我则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的样子,这个自我往往是存在缺憾和不完美的。

因为不完美,所以我们对现实的自己不满,并对理想的自己怀有期待。所以,无论工作也好,家庭也好,人际关系也好,都会不自觉的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就,要有一个什么样幸福美满的家庭,要成为别人眼中怎样受欢迎的人等等。

多数情况下,我们对理想自我是能正确看待的,会把它当成促使自己不断努力的目标。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我们会把理想自我这个目标当成必须要达成的标准,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你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否则就是不可接受的。

完美主义的人就是这种思维模式,完美主义的最大特征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要求自己必须做到完美。这就像学霸要求自己必须考100分,考99分就好像自己堕落了一样。这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其实是因为不了解,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把目标和标准等同起来的缘故。

当一个人总是用理想自我来要求现实自我的话,觉得自己不够好就是必然的了。

2. 关注错觉。

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总是能轻易的发现别人的好:觉得别人更快乐,别人更自信,别人更受欢迎,等等。然后回头看看自己,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就会感到一种落差和压力,甚至感到自卑。

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你去和一个你认为很优秀的人聊天,深入的沟通,就会发现对方也并不觉得自己多完美,甚至ta也总是为自己的种种不足而感到焦虑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

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个人感知的样子,和ta自己实际的样子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性认知。

在每天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其实都集中在了我们自己身上,而对于他人,只是在偶尔交往的时候,我们才会有一点点碎片化的理解。并且,人的心理特性也决定了,我们更容易被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所吸引,而对于别人的不足之处,会因为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而忽略掉,于是会下意识的误以为,这就是对方全部的样子。

这样的认知偏差,就是关注错觉。

其实,就像杨绛先生所说的:人生不会有单纯的快乐,生活总是夹杂着烦恼和忧愁。人和人表面上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在感受的层面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你的烦恼和忧愁别人一样也不会少。

无论是对自己过高的预期也好,还是关注上的错觉也好,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掉进去的陷阱。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但是如果再深入的去思考的话,就会发现,从根本上说,这一切还是源于我们在自我价值感不高。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和ta的成长经历有关。在一个经常被比较、被否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ta对待自己的看法,更多是复制了幼年时期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会不自觉的认为:我是不够好的。

就像自恋的人,认为自己处处别人强,让别人反感一样,当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也会导致很多问题,甚至让别人看不起。

02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这种心态呢?

1. 重新认识自己 。

这里的认识自己,是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模式。心理模式是一个人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们不能觉察它,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它就会作为我们的潜意识一直影响我们。

一旦我们了解了它的存在,知道当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不是自己真的不好,而是我们固有的心理模式扭曲了我们的感知,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时,就有可能改变这种扭曲的心理模式,用一种更全面、更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自己。

2. 别总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与别人比较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同时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更大的提升空间。但是过度的比较只会让你陷入困境,因为它会打乱你自己的生活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最重要的是要专注于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自己目标的人,才能够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在你看来,那些是好的,适合自己的;那些是不好的,不适合自己的。拥有自己价值观的人,更容易明白自己的需求,而不容易被别人表面上的优点所影响和误导。

3. 不要逼自己事事完美。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或许是你的错觉在作祟

完美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是人们内心渴望极致体验的一种投射,我们可以去追求,但是要提醒自己,完美不是生活的常态,真正的完美只存在于我们头脑的想象中。

内心坦然的人,并不是因为现实的自己多好多完美,而是因为他们懂得接纳自己不完美的一部分。缺憾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并不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你只需要解决那些少数对你重要的问题就可以了。

懂得带着问题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可能是你的错觉
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这可能是你的错觉
和别人交往时,假如在某件事上被别人夸奖,我的回应往往是:“没有,没有,真没有你说的那么好!”这倒不是客气的谦虚,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虽然被人称赞是一件美美的事情,但内心总是觉得有些惶恐,感觉别人对自己的夸奖要么是因为客气,要么是因为不了解真相。我才没有那么好呢!后来,在和很多人的...[详细]
发布于 2021-10-05

最新推荐

前后拍手有什么好处
前后拍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能够帮助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肢体协调性。这种动作主要通过刺激手部穴位、活动关节、调节神经系统来发挥作用。1、放松身心前后拍手时,手掌的相互拍击会产生轻微震动,这种震动能够传递到手臂和...[详细]
2025-10-02 16:10
气场一旦压住就绝不是一般人
气场强大的人通常具备稳定的心理内核与独特的个人特质,这类人群往往在社交中展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气场的形成与人格特质、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阅历、自我认知水平、非语言表达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1、人格特质高宜人性与高尽责性的人格组...[详细]
2025-10-02 14:55
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
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主要有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七种典型类型。1、原发性高血压...[详细]
2025-10-02 13:41
普信男为什么可以迷之自信
普信男的迷之自信通常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有过度乐观的自我评价、社会比较偏差、性别角色固化、选择性信息接收、缺乏有效反馈等因素。1、过度乐观的自我评价部分男性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与吸引力,这种认知偏差可...[详细]
2025-10-02 12:26
普信男为什么会这么自信
普信男的过度自信通常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有自我服务归因、达克效应、性别角色固化、社交反馈强化、群体认同需求五个核心原因。一、自我服务归因将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而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其...[详细]
2025-10-02 11:12
普信男和自信的区别
普信男与自信的本质区别在于自我认知的客观性和对他人的尊重程度。普信男通常表现出过度自我膨胀却缺乏实际能力支撑,而真正的自信建立在客观自我评估与持续成长的基础上。自信者能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言行举止自然得体,既不会贬低他...[详细]
2025-10-02 09:57
普信男的自信是谁给的
普信男的自信通常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社会环境反馈的相互作用。主要有过度自我美化、社会比较优势、性别刻板印象、社交平台强化、家庭教育模式等因素。一、过度自我美化部分男性会高估自身能力与魅力,这种认知偏差在心理学上称为达克效应。当...[详细]
2025-10-02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