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吃什么可以助眠容易入睡

发布时间: 2025-04-27 15:1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改善睡眠质量可通过调节饮食实现,牛奶、香蕉、燕麦等食物含助眠成分,配合规律作息效果更佳。

1、牛奶:

牛奶富含色氨酸和钙质,色氨酸是合成褪黑素的前体物质,钙能稳定神经传导。睡前1小时饮用200ml温牛奶,避免空腹或过量饮用导致胃部不适。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低乳糖舒化奶或杏仁奶替代。

吃什么可以助眠容易入睡

2、香蕉:

香蕉含有镁元素和维生素B6,镁能放松肌肉神经,维生素B6参与血清素合成。建议晚餐后食用半根香蕉,搭配无糖酸奶增强吸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可选择猕猴桃等低糖水果替代。

3、燕麦:

燕麦片富含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缓慢释放能量维持血糖稳定。用200ml热水冲泡30g燕麦片,添加少量南瓜籽补充色氨酸。避免添加精制糖,可改用肉桂粉调味。

吃什么可以助眠容易入睡

4、坚果类:

杏仁、核桃含褪黑素及ω-3脂肪酸,每日摄入10-15g可调节生物钟。选择原味烘焙坚果,避免盐焗或糖渍品种。咀嚼困难者可将坚果研磨成粉加入粥品。

5、酸樱桃:

酸樱桃汁含天然褪黑素,研究显示每日饮用240ml可延长睡眠时间约30分钟。选择100%纯果汁避免含糖添加剂,高血压患者需注意钠含量。

吃什么可以助眠容易入睡

除饮食调整外,建议晚餐控制在睡前3小时完成,避免高脂辛辣食物。配合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卧室温度18-22℃。长期失眠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焦虑症等病理因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短效安眠药,或尝试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睡眠习惯。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助眠食物 多吃让你安然入睡
助眠食物 多吃让你安然入睡
色氨酸食物——降低兴奋度代表食物:小米粥色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生成5-羟色胺,它能够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度,产生一定的困倦感。同时,5-羟色胺在人体内进一步可转化生成褪黑素,褪黑素被证实有确切的镇静和诱发睡眠作用。小米在所有谷物中含色氨酸最为丰富,晚餐主食中加些小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详细]
发布于 2024-10-22

最新推荐

一点小事就哭有轻度抑郁吗
一点小事就哭有轻度抑郁吗
一点小事就哭可能是轻度抑郁的表现,与情绪调节障碍、压力积累、神经递质失衡、童年创伤、季节性情感波动等因素相关。1、情绪调节障碍:大脑前额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控制能力下降,表现为频繁哭泣。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识别情绪触发点,通过记录情绪日记、...[详细]
2025-04-27 21:55
害怕去学校是什么心理
害怕去学校可能由分离焦虑、社交恐惧、学业压力、校园欺凌、适应障碍等心理因素引起。1、分离焦虑:儿童或青少年因过度依赖父母而产生分离焦虑,表现为拒绝上学、躯体化症状如腹痛头痛。治疗方法包括渐进式分离训练,家长可逐步延长分离时间;认知行为疗法帮...[详细]
2025-04-27 21:49
怎样安慰焦虑的孩子
怎样安慰焦虑的孩子
安慰焦虑的孩子需要理解情绪来源、建立安全感、引导表达、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1、理解情绪:孩子焦虑可能源于学业压力、社交冲突或家庭环境变化。观察具体表现如失眠、拒学或身体不适,避免否定情绪。蹲下与孩子平视,用“您看起来有点担心”等...[详细]
2025-04-27 21:44
心理医生疏导有用吗
心理医生疏导有用吗
心理医生疏导对改善情绪困扰、行为问题和人际关系冲突具有明确效果,其作用机制包括认知重构、情绪宣泄、行为训练、神经可塑性调节和社会支持重建。1、认知调整:错误认知模式是心理困扰的核心原因,心理医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识别自动化负性思维。常用技...[详细]
2025-04-27 21:38
初中压力太大情绪快崩溃了怎么办
初中生情绪崩溃多由学业压力、社交困扰、家庭矛盾、生理变化及自我要求过高导致,可通过认知调整、时间管理、情绪释放、专业支持和环境优化缓解。1、学业压力:课业繁重和考试竞争是主要诱因。制定分段学习计划,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任务清单;使用番茄工作法...[详细]
2025-04-27 21:33
女孩追星是什么心理
女孩追星行为可能由情感投射、自我认同需求、社交归属感、娱乐减压需求、青春期心理发展等因素驱动。1、情感投射:青少年常将理想化人格投射到偶像身上,这种心理源于对完美形象的向往。通过关注偶像动态、收集周边产品获得情感代偿,建议通过培养现实兴趣爱...[详细]
2025-04-27 21:27
高中生心理疾病包括哪些症状
高中生心理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社交障碍、学习效率下降、躯体化反应和自伤行为,需结合心理咨询与专业干预。1、情绪波动:持续情绪低落或易怒是典型表现,可能伴随无价值感或过度自责。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晨重夜轻的情绪规律,双相情感障碍则表现为情绪...[详细]
2025-04-27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