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关于焦虑抑郁症 你缺失的爱一直都在!

发布时间: 2022-01-21 17:4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理治疗里之所以很重视过去的经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不是单一当下存在的。大多数行为,连接着过去的强化。爆发的感觉,连接着过去的积累。所以当我们心理出现一些病理的症状时,处理症状背后连接的过去经验感受很重要。症状行为受过去经验感觉的驱动,当经验感觉被梳理,症状自然随之改变。同时,正因为行为受过去经验感觉影响,所以在另一方面,活在当下也很重要。活在当下,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当下的事实,而不会加上过去经验感觉的误解。今天,我们更多说的是关于症状行为,连接过去经验感觉的案例。一个孩子发脾气对妈妈说气话,我再不想跟你见面,再不想跟你说话,妈妈听到这句话,情绪崩溃,想死的心,甚至走到厨房拿起刀想要自杀。妈妈是一个焦虑症,很急躁。而像她这种爆发的情绪,绝不只是跟当时的事件有关,还连接着她过去感觉经验的积累。01

关于焦虑抑郁症 你缺失的爱一直都在!

孩子的拒绝,让妈妈感觉到自己没有价值感、不值得被爱。之前孩子犯过一些错误,孩子是敏感的、防御的。而妈妈老拿错误来念叨,这样很容易连接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很容易有情绪。天气凉了,她问询孩子多加衣服,孩子立马有情绪的怼了回去,说自己知道,自己可以判断,可以独立。因为被不好的态度怼回来,她一下急了,说:要是你能判断,就不会犯错了。又提到孩子的错误,所以孩子一下防御的怒了,说再不想见到妈妈,也不想和妈妈说话。妈妈一下情绪漰溃了,觉得这孩子不行,自己那么关心他,他还嫌弃自己,感觉到绝望,想一死了之。妈妈当然是爱孩子的,但也希望孩子能爱她。她情绪急躁崩溃时,就特别希望孩子能陪着她。因为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她会无微不至的陪着孩子,她希望孩子能像她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自己。她总是善解人意,为别人考虑,其实她心里也特别希望别人能对她这样。一个人总是付出爱,其实也是因为她渴望爱。她那样付出给的每一个人,她也希望她对待的每一个人能这样对待她。她爱孩子,也是希望孩子爱她,她在完成她对自己缺失爱的补偿。她付出爱,也是在补偿自己缺失的爱。孩子拒绝她,否定了她的爱,误解了她的爱,她无法接受。她不能付出爱,便也不能爱自己。02

关于焦虑抑郁症 你缺失的爱一直都在!

缺失的爱,连接着她无法释怀的过去,连接着她缺失的母爱。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爸爸脾气暴躁,总是打骂她。感觉妈妈总是在她犯错的时候,撺掇爸爸打她。小时候家里穷,她打碎了一个鸡蛋。而妈妈一个劲的责备她,骂出各种难听的话,还撺掇爸爸应该打她。只记得那时候,爸爸想要打死她的心,掐住她的脖子,她窒息得差点死去。她觉得父母怎么能对自己的亲女儿下得去手。她内心已经麻木了,直到周围人把爸爸拉开,自己才逃过一劫。正因为对父母的害怕,她从来没有去辩解过这件事,也没有去辩解任何她“犯的错”,也没有去质问过爸妈。正因为自己缺失爱,自己凄惨的成长经历,所以她怕孩子得不到爱,坚决不想要孩子。第一次怀孕了,她是坚决打掉了。第二次怀孕,才在丈夫和妹妹劝说下,生下了孩子。可是,当她见到她的孩子,她整个人都融化了,她付出所有在孩子身上。大家都说她的世界只有孩子,说她对孩子太宠了。她舍不得孩子受半点伤,她看到孩子就觉得开心,孩子是她的幸福。所以她怎么能接受孩子不想见她,不想理她,不想跟她说话。哪怕是气话,也打破了她所有对爱、对幸福的拥有。03

关于焦虑抑郁症 你缺失的爱一直都在!

寻找内在的爱,爱与抱怨并不冲突,爱与抱怨可以同时存在,这才是自然的流淌。催眠治疗中,她寻找她的爱。她看到了外婆。对于外婆,从小到大,外婆对她的好,完成了她对母亲的依恋。可是外婆的去世,对她是无比的打击。让她感觉到再次被世界抛弃,让她觉得再无爱的依靠,直到孩子的出生。她以为外婆在另一个世界会是孤独的,会是过得不好。但没想到,现在看着外婆,外婆竟然对她笑。她看到外婆的笑,她感觉到熟悉的温暖,她感觉到外婆的力量,她感觉到外婆对她的爱从未离去,一直在某个地方陪着她。对于妈妈,妈妈爱她吗?就像,外婆和妈妈总是吵架,外婆爱妈妈吗?但外婆爱她,就像她的妈妈爱她的孩子,都是外婆爱外孙。像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安排,像是故意需要她去了解。但她看到了外婆的爱,也看到妈妈是有爱的。对于孩子,孩子是应该有抱怨的,因为她总是念叨孩子犯过的错误。可是孩子已经知错想改,她的念叨也让孩子感觉到既惭愧但也委屈,因为孩子犯过错,并不等于孩子一辈子都是错。孩子是出于自己的委屈去怼了妈妈,是出于自己的感受抱怨她,并不是否定她的对孩子的爱,也并不影响孩子爱妈妈。她也看到孩子对她的亲近,也看到孩子对她的依偎,也看到孩子对她的信任。爱与抱怨可以同时存在,它们不冲突。如果只能爱,那是一种控制,是一种束缚,那是无力的。爱与抱怨同时存在,其实是一种平衡,是一种信任,是自然的流淌。她看到孩子在孩子自己的范围里,出于自己的感觉产生抱怨的行为,也看到孩子对她的爱。抱怨和爱可以同时存在,她清晰的看着这一切,也满足的看着这一切,在治疗的最后一些时间,她从催眠状态沉入到睡眠状态,她睡得平静。治疗结束后,她告诉我,她从未这样感觉到满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焦虑抑郁症:你没有看到,你缺失的爱,从来都在!
焦虑抑郁症:你没有看到,你缺失的爱,从来都在!
心理治疗里之所以很重视过去的经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不是单一当下存在的。大多数行为,连接着过去的强化。爆发的感觉,连接着过去的积累。所以当我们心理出现一些病理的症状时,处理症状背后连接的过去经验感受很重要。症状行为受过去经验感觉的驱动,当经验感觉被梳理,症状自然随之改变。...[详细]
发布于 2021-05-26

最新推荐

第五人格如何验号
第五人格验号主要通过检查账号安全状态、角色数据完整性和交易记录真实性等方式进行。游戏账号交易前需重点验证绑定信息是否可修改,包括手机号、邮箱及实名认证状态。角色数据需核对时装数量、角色解锁程度、段位历史等核心指标,可通过游戏内个人主页及战绩...[详细]
2025-07-03 10:08
测一测你以后的样子
心理测试可以作为一种趣味工具帮助人们探索潜在的性格特征或未来可能性,但无法准确预测个人未来的具体样貌或发展轨迹。这类测试通常基于心理学理论设计,通过分析当前行为模式、价值观或情绪倾向,推测可能的发展方向。标准化心理测试如大五人格测试、霍兰德...[详细]
2025-07-03 08:25
大五人格五个因素
大五人格理论将人格特质归纳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核心因素。这一模型通过量化评估个体在五个维度的表现,帮助理解人格差异及其对行为的影响。一、开放性开放性反映个体对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和创造力水平。高分者通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详细]
2025-07-03 08:00
测一测你未来的身份
通过心理测试可以大致推测个体未来可能发展的身份倾向,常见的潜在身份类型有职业型、家庭型、创造型、服务型、自由型等。测试结果受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及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需结合现实条件理性看待。1、职业型职业型身份以专业能力和社会角色为核心,表...[详细]
2025-07-03 06:17
npd是精神病吗
npd是精神病吗
自恋型人格障碍属于精神障碍范畴,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度自我中心、缺乏共情、需要持续赞美等特征,通常不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身重要性的夸大认知,对无限成功和权力的幻想,...[详细]
2025-07-03 05:51
测一测你适合什么职业
职业倾向测试可以帮助您了解自身性格、兴趣与能力的匹配方向,但具体职业选择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常见的职业测评维度主要有职业兴趣、性格特质、能力优势、价值观倾向、工作环境偏好五种。一、职业兴趣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将职业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详细]
2025-07-02 16:34
创造性人格的作用
创造性人格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创新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强适应性和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创造性人格的核心特质包括开放性、好奇心、冒险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特质有助于个体在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创造性人格能够显...[详细]
2025-07-02 16:08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