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焦虑抑郁症:你没有看到,你缺失的爱,从来都在!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理治疗里之所以很重视过去的经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不是单一当下存在的。大多数行为,连接着过去的强化。爆发的感觉,连接着过去的积累。所以当我们心理出现一些病理的症状时,处理症状背后连接的过去经验感受很重要。症状行为受过去经验感觉的驱动,当经验感觉被梳理,症状自然随之改变。同时,正因为行为受过去经验感觉影响,所以在另一方面,活在当下也很重要。活在当下,可以让我们看清楚当下的事实,而不会加上过去经验感觉的误解。今天,我们更多说的是关于症状行为,连接过去经验感觉的案例。一个孩子发脾气对妈妈说气话,我再不想跟你见面,再不想跟你说话,妈妈听到这句话,情绪崩溃,想死的心,甚至走到厨房拿起刀想要自杀。妈妈是一个焦虑症,很急躁。而像她这种爆发的情绪,绝不只是跟当时的事件有关,还连接着她过去感觉经验的积累。01

焦虑抑郁症:你没有看到,你缺失的爱,从来都在!

孩子的拒绝,让妈妈感觉到自己没有价值感、不值得被爱。之前孩子犯过一些错误,孩子是敏感的、防御的。而妈妈老拿错误来念叨,这样很容易连接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很容易有情绪。天气凉了,她问询孩子多加衣服,孩子立马有情绪的怼了回去,说自己知道,自己可以判断,可以独立。因为被不好的态度怼回来,她一下急了,说:要是你能判断,就不会犯错了。又提到孩子的错误,所以孩子一下防御的怒了,说再不想见到妈妈,也不想和妈妈说话。妈妈一下情绪漰溃了,觉得这孩子不行,自己那么关心他,他还嫌弃自己,感觉到绝望,想一死了之。妈妈当然是爱孩子的,但也希望孩子能爱她。她情绪急躁崩溃时,就特别希望孩子能陪着她。因为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她会无微不至的陪着孩子,她希望孩子能像她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自己。她总是善解人意,为别人考虑,其实她心里也特别希望别人能对她这样。一个人总是付出爱,其实也是因为她渴望爱。她那样付出给的每一个人,她也希望她对待的每一个人能这样对待她。她爱孩子,也是希望孩子爱她,她在完成她对自己缺失爱的补偿。她付出爱,也是在补偿自己缺失的爱。孩子拒绝她,否定了她的爱,误解了她的爱,她无法接受。她不能付出爱,便也不能爱自己。02

焦虑抑郁症:你没有看到,你缺失的爱,从来都在!

缺失的爱,连接着她无法释怀的过去,连接着她缺失的母爱。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爸爸脾气暴躁,总是打骂她。感觉妈妈总是在她犯错的时候,撺掇爸爸打她。小时候家里穷,她打碎了一个鸡蛋。而妈妈一个劲的责备她,骂出各种难听的话,还撺掇爸爸应该打她。只记得那时候,爸爸想要打死她的心,掐住她的脖子,她窒息得差点死去。她觉得父母怎么能对自己的亲女儿下得去手。她内心已经麻木了,直到周围人把爸爸拉开,自己才逃过一劫。正因为对父母的害怕,她从来没有去辩解过这件事,也没有去辩解任何她“犯的错”,也没有去质问过爸妈。正因为自己缺失爱,自己凄惨的成长经历,所以她怕孩子得不到爱,坚决不想要孩子。第一次怀孕了,她是坚决打掉了。第二次怀孕,才在丈夫和妹妹劝说下,生下了孩子。可是,当她见到她的孩子,她整个人都融化了,她付出所有在孩子身上。大家都说她的世界只有孩子,说她对孩子太宠了。她舍不得孩子受半点伤,她看到孩子就觉得开心,孩子是她的幸福。所以她怎么能接受孩子不想见她,不想理她,不想跟她说话。哪怕是气话,也打破了她所有对爱、对幸福的拥有。03

寻找内在的爱,爱与抱怨并不冲突,爱与抱怨可以同时存在,这才是自然的流淌。催眠治疗中,她寻找她的爱。她看到了外婆。对于外婆,从小到大,外婆对她的好,完成了她对母亲的依恋。可是外婆的去世,对她是无比的打击。让她感觉到再次被世界抛弃,让她觉得再无爱的依靠,直到孩子的出生。她以为外婆在另一个世界会是孤独的,会是过得不好。但没想到,现在看着外婆,外婆竟然对她笑。她看到外婆的笑,她感觉到熟悉的温暖,她感觉到外婆的力量,她感觉到外婆对她的爱从未离去,一直在某个地方陪着她。对于妈妈,妈妈爱她吗?就像,外婆和妈妈总是吵架,外婆爱妈妈吗?但外婆爱她,就像她的妈妈爱她的孩子,都是外婆爱外孙。像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安排,像是故意需要她去了解。但她看到了外婆的爱,也看到妈妈是有爱的。对于孩子,孩子是应该有抱怨的,因为她总是念叨孩子犯过的错误。可是孩子已经知错想改,她的念叨也让孩子感觉到既惭愧但也委屈,因为孩子犯过错,并不等于孩子一辈子都是错。孩子是出于自己的委屈去怼了妈妈,是出于自己的感受抱怨她,并不是否定她的对孩子的爱,也并不影响孩子爱妈妈。她也看到孩子对她的亲近,也看到孩子对她的依偎,也看到孩子对她的信任。爱与抱怨可以同时存在,它们不冲突。如果只能爱,那是一种控制,是一种束缚,那是无力的。爱与抱怨同时存在,其实是一种平衡,是一种信任,是自然的流淌。她看到孩子在孩子自己的范围里,出于自己的感觉产生抱怨的行为,也看到孩子对她的爱。抱怨和爱可以同时存在,她清晰的看着这一切,也满足的看着这一切,在治疗的最后一些时间,她从催眠状态沉入到睡眠状态,她睡得平静。治疗结束后,她告诉我,她从未这样感觉到满足!

作者简介:

焦虑抑郁症:你没有看到,你缺失的爱,从来都在!曾道江已帮助过1人入驻年限6.3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关于焦虑抑郁症 你缺失的爱一直都在!
关于焦虑抑郁症 你缺失的爱一直都在!
心理治疗里之所以很重视过去的经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都不是单一当下存在的。大多数行为,连接着过去的强化。爆发的感觉,连接着过去的积累。所以当我们心理出现一些病理的症状时,处理症状背后连接的过去经验感受很重要。症状行为受过去经验感觉的驱动,当经验感觉被梳理,症状自然随之改变。...[详细]
发布于 2022-01-21

最新推荐

成人巨婴症12种表现 巨婴症能治好吗
成人巨婴症主要表现为心理不成熟、依赖性强等12种行为特征,通过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通常可以改善症状。巨婴症并非医学诊断术语,一般指心理层面的幼稚化倾向,与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1、情绪失控成人巨婴症患者常因小事突然暴怒或哭泣,情绪...[详细]
2025-07-29 15:45
愚钝和愚昧的区别
愚钝通常指反应迟缓或理解力不足,愚昧则强调因缺乏知识导致的认知偏差。两者在表现、成因及改善方式上存在本质差异。1、认知表现愚钝多体现为信息处理速度慢或逻辑推理能力弱,如学习新技能耗时较长。愚昧表现为固执坚持错误观念,例如否认科学常识。前者是...[详细]
2025-07-29 15:20
成人巨婴心理的治疗
成人巨婴心理通常需要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训练和社会功能重建等综合干预手段。成人巨婴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调节障碍、责任回避和依赖行为,可能与童年过度保护、创伤经历或家庭互动模式有关。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修...[详细]
2025-07-29 13:41
悲观的人怎么乐观
悲观的人怎么乐观
悲观的人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方式、培养积极习惯和建立社会支持逐步转向乐观。主要有认知行为干预、情绪日记记录、微小目标达成、感恩练习、正念训练等方法。1、认知行为干预识别自动化消极思维是改变的基础。当出现灾难化预期时,用客观证据进行辩驳,例如将"...[详细]
2025-07-29 13:16
爱尔康亮相博鳌国际创新药械展 积极推进眼健康前沿技术落地
4月13日,致力于加速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落地中国的“永不落幕”国际创新药械展(二期)在海南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幕。全球眼健康行业引领品牌--爱尔康,携旗下多款前沿产品亮相本届药械展,并荣获“国际创新药械积极推进奖”。国家药监局科技与国际合...[详细]
2021-04-16 10:56
成人改掉结巴的小妙招
成人改掉结巴可通过语言训练、心理调节、呼吸控制、节奏练习和社交实践等方式改善。结巴可能与紧张、语言习惯、神经发育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干预方法。1、语言训练通过朗读、绕口令等练习强化发音准确性,每天选择固定时间进行慢速朗读,重点纠正...[详细]
2025-07-29 11:37
悲观的人如何自救
悲观的人如何自救
悲观的人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培养积极习惯、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逐步改善心理状态。长期悲观可能与性格特质、成长经历或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但通过系统性干预能够有效缓解。1、认知重构识别并记录负面自动思维是改变的第一步。当出现灾难化想法时,尝试用客观证...[详细]
2025-07-29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