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什么样的妈妈最完美 做到这些事儿就足够好了

发布时间: 2022-01-25 10:2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1

什么样的妈妈最完美 做到这些事儿就足够好了

孩子在子宫时,我们是100分的妈妈,24小时无微不至的照顾。

孩子出生后,我们是90分的妈妈,环抱他,轻摇他,给予熟悉的子宫环境,温暖他。

孩子2-6岁,我们是80分的妈妈。

孩子7-11岁,我们是70分的妈妈。

孩子12-16岁,我们是60分的妈妈。

孩子17-19岁,我们是50分的妈妈。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分数越低。

这个分是距离的分,从没有距离到有距离。这个距离不是要疏远,不是不关心、不照顾,而是给孩子一个有距离的拥抱的空间,让他在那个空间里,去摔倒去爬起来,看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看到妈妈的能力。

02

“足够好的妈妈”是英国儿科医生、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来的。温尼科特虽然自己没有子女,但在抚养子女方面为公共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BBC电台做了600场系列节目,出版了15本书,包括他的畅销随笔《家是我们启程的地方》。

“足够好的妈妈”是指母亲在婴儿开始的时候几乎是完全适应她的婴儿的需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适应越来越少,并根据婴儿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对她的失败。

也就是说,足够好的母亲是跟随孩子的反应,直觉性的感觉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足够好的母亲会提供足够好的抱持环境,母亲会根据孩子的适应能力去对这个抱持性的环境作出调整,母亲与孩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创造更多的自由,使孩子变成独立的个体。

就拿孩子吃奶这件事打个比方,最初完美的妈妈是:婴儿想喝奶,妈妈的乳头立刻放在婴儿的嘴边,婴儿张嘴就能吸吮到。这时婴儿产生一种全能的感觉,感觉妈妈与自己是一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天,婴儿发现自己饿了,张嘴时妈妈的乳头却不在,这是婴儿对妈妈产生失望,在失望的过程中,婴儿意识到妈妈和自己是分离的,妈妈不可能满足自己所有的希望,从此婴儿滋生出自己欲望。就是成长过程中的这些挫折,让婴儿渐渐成为独立的个体,产生独立的自我意识。

所以“goodenough"(足够好)就可以了,不用”perfect"(完美),这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生长出自己的能力和欲望。

03

如何成为“足够好的妈妈”,温尼科特给出了几点建议:

1、理解孩子的需求

我们人类的婴儿早产儿,他在心理上是何等的脆弱,他努力地使自己存活下来,但是他却无法把握下一次喂养是什么时候,他无法跟自己和他人交流,因此抚养者应当要适应婴儿,尽他们所能来理解孩子的需求,而非在孩子尚未准备好的时候对他们施加要求。

2、让孩子发泄怒火

温尼科特知道在一个健康的婴儿身上会出现哪些暴力和仇恨。如果父母忘记喂孩子一顿饭,那么“孩子会觉得野兽会将他吞下”。婴儿可能想要杀戮和破坏,但对于家长来说,非常重要的是允许孩子发泄怒火,而不是威胁他们或教育他们这是“不好”的行为。他说,如果一个婴儿用大哭来发泄愤怒,而周围的人保持镇静,且没有被伤害的迹象,这种经验就会极大地增强他的能力,从而理解他所认为的真实的东西并非现实。

3、确保你的孩子不那么服从

什么样的妈妈最完美 做到这些事儿就足够好了

婴儿或孩子服从父母的规则时,父母会很高兴,这样的孩子会被称为“好”孩子。温尼科特会非常担心“好”孩子,因为这会导致温尼科特称之为“假性自体”的出现。假性自体是指一个表面上看起来服从,而却一直压制自己本能。在温尼科特理论中,那些没有创造力,部分内在失去生命力的成年人,基本都是因为其父母不能容忍反抗,过早要求他们的子女“好”,从而抹杀了孩子本可以适当地"好",适当慷慨和宽容的能力。

4、顺其自然

如果糟糕的环境孩子不得不去适应,那么孩子有可能会变得早熟。举个例子,如果父母之间关系过于混乱,孩子就会过多思考当下的状况,他的理性能力就会被过多刺激。一个抑郁的父母可能会无意识地强迫孩子变得过度愉快。温尼科特发现“一个需要照看妈妈情绪的孩子有多危险”。对于温尼科特而言,父母健康的原始作用就在于有能力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撒手不管,能够对一个幼小、神秘、美丽而脆弱生命的行为方式和需求感同身受。孩子的独特差异必须被最大程度地认同与尊重。

什么样的妈妈最完美 做到这些事儿就足够好了

5、认识到抚养的重要性

温尼科特发现,许多父母因为抚养孩子的事情弄得精疲力竭。他提醒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至关重要,对他们而言,他们和首相及内阁一样重要。温尼科特把父母对孩子的教养称作“健康社会唯一真正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走向民主的唯一工厂”。

在我们变得“足够好”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温尼科特说,这是一项任务,“以自己的方式”,和其他任务一样重要。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什么是「足够好」的妈妈 ?
什么是「足够好」的妈妈 ?
01孩子在子宫时,我们是100分的妈妈,24小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孩子出生后,我们是90分的妈妈,环抱他,轻摇他,给予熟悉的子宫环境,温暖他。孩子2-6岁,我们是80分的妈妈。孩子7-11岁,我们是70分的妈妈。孩子12-16岁,我们是60分的妈妈。孩子17-19岁,我们是50分的...[详细]
发布于 2021-11-10

最新推荐

总是感觉饿是什么原因
频繁饥饿感可能由血糖波动、饮食结构失衡、情绪压力、消化系统异常或代谢性疾病引起。1、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或低血糖会导致饥饿感加剧。当血糖快速下降时,身体误判能量不足而发出进食信号。调整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分餐制每日5-6顿小...[详细]
2025-04-25 09:48
为什么23岁长得像十几岁的
23岁外貌显年轻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活习惯、皮肤护理方式、心理状态等原因引起。1、遗传因素:家族基因决定面部骨骼发育速度和皮肤老化进程,部分人群天生胶原蛋白流失较慢,颧骨、下颌角等部位保留青少年特征。可通过基因检测确认遗传倾向,医美...[详细]
2025-04-25 09:42
一天到晚都感觉饿是什么原因
频繁饥饿感可能由血糖波动、饮食结构失衡、情绪压力、睡眠不足或潜在疾病引起。1、血糖波动:高升糖指数食物快速分解导致血糖骤升骤降,触发饥饿信号。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延缓消化。监测餐后血糖反应,必要时进行糖耐量测...[详细]
2025-04-25 09:36
一天到晚觉得饿是怎么回事
频繁饥饿感可能由血糖波动、饮食结构失衡、情绪压力、消化功能亢进、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1、血糖波动:高升糖指数食物快速升高血糖后引发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血糖骤降产生饥饿感。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搭配蛋白质延缓消化速度,少量多餐维持...[详细]
2025-04-25 09:31
鞋子干净的人说明什么
鞋子干净的人往往反映出个人习惯、心理状态、生活环境、职业特征、自我管理五个维度的信息。1、习惯养成:保持鞋子清洁通常体现规律的生活习惯,这类人群往往有固定的清洁流程和时间规划。从心理学角度看,重复性清洁行为可能源于秩序需求,通过整理外在物品...[详细]
2025-04-25 09:25
为什么有人怕毛绒绒的东西
对毛绒物品的恐惧可能由遗传易感性、童年创伤经历、感官过敏、文化暗示以及特定病理因素共同导致。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对毛绒材质的排斥与遗传相关,家族中若有特定物体恐惧症病史,后代出现类似反应的概率提升30%。基因检测显示SLC6A4基因多态性...[详细]
2025-04-25 09:20
什么人容易看见脏东西
幻觉或异常视觉体验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精神疾病、脑部损伤、药物作用及感觉剥夺等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病史的人群,出现幻觉的风险显著增高。特定基因如COMT、DISC1的变异可能影响多巴胺系统功能,导致感知异常...[详细]
2025-04-25 09: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