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有哪些?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发布时间: 2022-02-27 10:1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经历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有所区别的,但是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的心态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我们在一些特殊的阶段要学会调整心理状态,更加健康的生活。老年人心理活动的类型有哪些?老年人的心理特点那么,一般老年人心理活动都有哪些类型呢?老年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呢?

1、愉快积极型

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地保持以往的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

他们能理智地顺应离退休后“角色”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他们对生活大多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身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灾多病。他们中一部分老年人确实有病,但常夸大病情;另一部分老年人则是基本无病,他们的特点是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这两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不顺心。

4、解脱型

这类老年人性格比较内向,离退休后把社会活动降低到更低水平,j缺少社会交往。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易开口求人,但往往有抑郁心理。

5、求支持型

他们依赖性强,渴望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获取别人的同情,借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一_”>

6、坚持工作型

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的人,但是壮志未酬于心不甘。进入老年后,仍然不肯歇着,继续坚持工作,想用忙忙碌碌的行为和加倍努力的精神,来证明自己是个还有能力的人。

7、冷淡型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往往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往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印象是冷漠无情,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表现。

8、自责型

这类老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系列目标都没有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我指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觉。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长期处于沮丧和心灰意冷之中。

9、愤怒型

他们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把往事的失利,都归咎于客观h的原因,把怨恨完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际关系很差,从而使自己日益孤独和怪僻。上面所列举的九种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对某一个老年人来说可能都不完全符合,但总有一种类型的特征在自己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以老年人心理活动的各种特点来看,具有愉快积极羽和直接兴趣型的两类老年人对他们心身健康较为有利。冷漠塑、自责型、愤怒型三类老年人对人生较为消极,比较容易出现心理衰老。

10、老人饮食注意

1、饮食以温为主

老年人冬天吃过于生冷寒凉的食物容易出现胃痛,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因此最好选择温性或是平性食物,如鸡肉,猪肉,鱼虾,韭菜,苹果,橘子等食物。

2、饮食以软为主

老年人消化能力弱,经常吃一些大鱼大肉,糯米之类难以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胃不舒服,因此老年人饮食最好吃点较软的食物或是流质食物,比如面条,粥类,牛奶就是不错的选择。

3、饮食以淡为主

老年人冬天饮食尽量以清淡为主,最好选择蒸,煮,炖等烹饪方法,少用煎炸食物的方式,尽量不吃油炸,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肠胃负担;此外饮食中最好选择以植物油为主,同时减少盐的摄入,少吃过咸食物和腌制食物,以免增加体内水分潴留,引起肾病和高血压。

4、饮食以素食为主

老年人肠胃功能不足,过量吃肉类食物容易导致肠胃不适,因此最好以素食为主,但是冬天天气寒冷,人体需要摄入适当热量,因此可以选择白肉,如鱼肉,鸡肉等性温且含蛋白质丰富,脂肪低的肉类,吃这类食物还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5、饮食以新鲜为主

老年人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冬天应该多吃新鲜食物,少吃或不吃存放时间太长的食物,这些食物存储时间长了,所含的营养成分就流失了,而且还容易变质,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对身体不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老年人心理与保健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与保健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看电视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些小习惯。从看电视的小习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有些人看电视的时候,总是高度集中注意力,很难被其他事情打扰。一般而言,这种人通常做事比较认真,一旦开始一件事,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心灵比较细腻,甚至有些比较真实。也有一些人喜欢边看电视边做其他事情,比...[详细]
发布于 2022-02-27

最新推荐

大学生如何调节情绪
大学生可通过情绪识别、合理宣泄、认知调整、社交支持和时间管理等方式调节情绪。情绪波动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长期压抑可能影响身心健康。一、情绪识别培养对自身情绪的觉察能力是调节基础。每天花几分钟记录情绪变化,用具体词汇描述...[详细]
2025-09-30 16:10
大学生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大学生可通过建立社交支持、规律作息、情绪管理、专业求助、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结合个人习惯与环境调整,避免长期压抑情绪或过度自我施压。一、建立社交支持保持稳定的人际关系能有效降低孤独感,宿舍集体活...[详细]
2025-09-30 14:31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与同学老师朋友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可通过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建立边界、参与集体活动、管理情绪等方式处理好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业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一、主动沟通及时表达需求和感受能避免误解积累。课堂讨论时积极发言,课后主动向老...[详细]
2025-09-30 12:51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大学生可通过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建立边界、参与集体活动、提升共情能力等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校园人际冲突多由性格差异、竞争压力、社交技巧不足等因素引发,需结合心理调适与行为调整综合处理。一、主动沟通及时表达真实想法能避免误解积累...[详细]
2025-09-30 11:12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焦虑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焦虑
大学生可通过调整认知、时间管理、社交支持、运动放松和专业求助等方式缓解焦虑。焦虑情绪多由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经济负担和自我期待等因素引起。1、调整认知识别并纠正非理性...[详细]
2025-09-30 09:33
大学生如何才能有效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需要主动沟通、换位思考、培养共情能力、参与集体活动以及保持真诚态度。1、主动沟通主动沟通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社团活动等场合主动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沟通中注意语言表达清...[详细]
2025-09-30 07:53
大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大学生保护自身安全需要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多维度采取主动防御措施。主要有提高警惕意识、掌握应急技能、规范社交行为、维护心理健康、善用校园资源等方法。1、提高警惕意识养成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避免在偏僻区域单独行动。...[详细]
2025-09-30 06: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