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有职业倦怠的迹象吗?这些动作有助于缓解疲劳症状。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工作难免有压力,可如果一直承受重压,感到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那就是“职业倦怠”了。那么,到底什么是职业倦怠?它有那些迹象?我们又应该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呢?

有职业倦怠的迹象吗?这些动作有助于缓解疲劳症状。

职业倦怠是怎么回事呢?据《工人日报》报道,职业倦怠是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并阻碍个人发展的状态。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衡量职业倦怠的3项指标分别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70%左右的从业人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症状。据金羊网报道,职业倦怠更容易发生在参加工作的早期,小于30岁的职工倦怠发生率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理性主义者、完美主义者以及有强迫倾向的人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于一些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或收入水平不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来说,职业倦怠的发生率也较高。

如何检验自己是否有职业倦怠呢?据《北京日报》报道,美国心理学家谢丽·本顿表示,职业倦怠通常有5个迹象:

1. 失眠和精疲力竭。睡眠紊乱是职业倦怠的明确迹象之一。

2. 工作中感到孤独无助,没有同事可以帮忙。

3. 没有成就感,觉得工作没有意义。

4. 苛求完美,一旦达不到就异常沮丧,特别容易产生倦怠感。

有职业倦怠的迹象吗?这些动作有助于缓解疲劳症状。

5. 没有下班时间,无法与亲朋好友共处,工作与生活失衡。

那么,职业倦怠有哪些危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莫煊在接受金羊网采访时表示,职业倦怠表现为身体耗竭感,容易感到疲乏,出现失眠、头痛和肠胃不舒服等。有些人情绪变得容易激动烦躁、悲观沮丧和冷漠麻木。还有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对工作厌倦、无责任心。同时职业倦怠的职工容易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导致人际关系恶化,甚至有些职工会将工作中的烦心事迁怒于家庭成员。

据华龙网报道,应对职业倦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缓解:

1. 休个假。如果是因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赶快休个假,只要能暂时放空自己,都可以为接下来的战役充电、补元气。

2. 换个角度,多元思考。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适时自我安慰,不要过度否定自己。

3. 适时运动。运动是减压绝佳方法,它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易引发好心情。运动有“333”原则,即1周3天,每天30分钟,心跳达130下,例如快走、游泳等都是不错的运动。

有职业倦怠的迹象吗?这些动作有助于缓解疲劳症状。

4. 说出困难。工作、生活碰到困难要说出来,倾听者不一定能帮你解套,但这是抒发情绪最立即、有效的方法。(朱末)

本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304)医院八一大楼门诊部主任彭国球进行科学性把关,目前其研究领域为健康养生类、临床医学类、心理医学类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不是所谓的职业倦怠
不是所谓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并非单纯的工作疲惫,而是由长期压力导致的心理综合征。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可能由工作负荷过重、缺乏控制感、价值观冲突、社会支持不足、睡眠障碍等因素引起。1、情绪衰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特征,表现为持续的情感被掏空感。个体常感到精力耗尽,...[详细]
发布于 2025-06-22

最新推荐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主要与社会竞争加剧、职业规划缺失、心理适应不足、经济负担加重、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有关。1.社会竞争加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而优质岗位增长有限,导致供需失衡。部分行业缩编与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压缩就业空间,...[详细]
2025-09-26 16:10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呈现结构性矛盾,既有行业需求错配、区域发展不均衡等普遍问题,也存在个人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等个体差异。一、行业需求错配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存在较大人才缺口,但高校专业设置滞后导致供给不足。传统行...[详细]
2025-09-26 14:31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形势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就业市场呈现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分化加剧、地域差异显著等特点。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匹配度、实习经验、个人能力、经济环境、政策导向等。1、专业匹配度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普遍存...[详细]
2025-09-26 12:51
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及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及心理调适需要从认知调整、情绪管理、技能提升、社会支持、职业规划五个方面系统推进。就业压力可能引发焦虑、自我怀疑等心理反应,需通过科学方法提前干预。1、认知调整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是心理准备的核心。大学生常因...[详细]
2025-09-26 11:12
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
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是求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心态调整、职业规划、压力管理、技能储备、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一、心态调整面对就业竞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因求职受挫产生自我怀疑,需通过认知重构接纳暂时...[详细]
2025-09-26 09:33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求职焦虑、自我否定、社交恐惧、决策困难和适应障碍。这些心理问题通常与职业规划模糊、竞争环境压力、家庭期望冲突、社会认知偏差和个人能力评估失衡等因素相...[详细]
2025-09-26 07:53
大学生就业心理应从几个方面来调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节可从职业认知、情绪管理、社会支持、技能提升、自我定位五个方面入手。职业认知帮助了解行业动态,情绪管理缓解焦虑压力,社会支持提供外部资源,技能提升增强竞争力,自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一、职业认知通过行业调研、职...[详细]
2025-09-26 06: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