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可怕的强迫性囤积癖,你有吗?

发布时间: 2020-12-21 10:0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强迫性囤积癖,种种人类恶习中最无伤大雅的一个。谁没有一抽屉褪色的T恤或者一大堆已经失去弹性的橡皮筋?然而,这种现象发展到极端的程度就无法让人忍受了

可怕的强迫性囤积癖,你有吗?

美国线业公司(A&E)甚至就这种现象制作了一部名为《囤积狂》的电视真人秀。剧中关注的那些房子里屯满了残渣碎片,住户个个焦虑不安,因为他们不是被房东警告就是被卫生检查员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清理干净,要么赶紧滚蛋。一个女主人雇了一伙保洁人员打扫了好几个小时,然而发现她那片珍贵的破地板砖碎片不见后,强烈要求他们找回。太好笑了。然后,我们看到一对夫妇像拓荒者丹尼尔·布恩那样举步维艰的沿着一条旁边堆满东西的“羊肠小道”走向床睡觉。镜头还捕捉到一名妇女问母亲道,一台吸满头皮屑的吸尘器是否比家庭还重要?到了这种程度时,囤积癖已经将受害者推向毁灭的边缘。家里一堆便宜货,乱点就乱点,只要高度别超过脚踝就行了,对不对?

答案是对,但也不对。

强迫性神经官能症(OCD)专家兰迪·弗罗斯特和盖尔·斯特凯蒂在他们兴趣盎然的研究著作《Stuff》一书中以哲学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弗罗斯特是名心理学家,他讲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斯特凯蒂是名社会工作者,她的贡献是概念上的,大部分实地考察由弗罗斯特完成。)在一个例子中,一个名叫艾琳的妇女被囤积癖害惨了,不仅经济上让她变得一无所有,连家庭都被搞得支离破碎。然而这个例子跟拉尔夫的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拉尔夫的家中,浴缸里储满了他在当地大学游泳馆里淋浴时捡到的皮肤屑。

可怕的强迫性囤积癖,你有吗?

这些人真需要类似“实验”的干预措施了。在“实验”中,囤积狂会试着扔掉一件无关紧要的东西,然后跟踪自己情绪上的呈递减趋势的痛苦,如此训练,直到以后每扔一件东西都变得更简单。作者的语气一直都像临床医生那样泰若自然,偶尔也会添加一种面无表情的幽默感。比如当作者鼓励艾琳试着扔掉一份旧报纸时,她却先从报纸里抖出一个信封,里面还藏着100美元呢。“这不是我预料的结果。”弗罗斯特写道。

美国人当中有600万到1500万人是囤积狂,与流行的观点相反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是很老。弗罗斯特和斯特凯蒂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仅刚刚超过50岁,其中一些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囤积癖的症状,甚至有些在小学时就有。囤积癖的病理特征有很多,而且经常会因为过去的创伤而加重,其中包括OCD(强迫囤积行为的发生),缺乏注意力(阻碍思维的集中),过分的完美主义(标准设立过高,一旦达不到就完全抛弃),还有一种儿童似的逃避行为,不愿接受和丢东西有关的不适感。

然而,这并不是病理的全部。

囤积狂的消费模式和追求面子的人不同:“那些东西成为囤积狂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向外界显摆的外表。”这种对物品的留恋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某些囤积狂被迫清理垃圾后竟然不忍割爱之痛自杀身亡。对物品的珍藏源于它们所代表的实用性和可能性;比如一个漏水的水桶,只要拉尔夫能想象到它的其他用途,就不会把它丢掉。作者还观察到,极多数的囤积狂自认为是艺术家,作者补充说“也许囤积行为是因为创作力在胡作非为。”

现代世界趋向于将物体抽象化。

比如文件不再储存在柜子里了,而是储存在信息“云”当中。以前靠手工制作东西谋生的人都找不到工作了。在这种背景下,囤积狂那种不由自主的拾荒精神确实有种英雄气慨,他们正好跟那些喜新厌旧的拜物教相反。确实,囤积狂深知,一块使用得当的垃圾在恰当的时机会向主人伸出雪中送炭的援助之手——它可以是一个破水桶,一根针,一个刀片,或者一块土豆上还没腐烂的部分。

可怕的强迫性囤积癖,你有吗?

结语:通过上面文章我们了解到凡事做到一种病态极端那就会让人无法忍受,但是如果只是小癖好那么就没有那么多人无法接受了,所以我们平时在面对小癖好的时候把他当做喜好就可以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大家认识强迫性囤积癖。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强迫性囤积癖太可怕 你有这种不良心理吗
强迫性囤积癖太可怕 你有这种不良心理吗
强迫性囤积癖,种种人类恶习中最无伤大雅的一个。谁没有一抽屉褪色的T恤或者一大堆已经失去弹性的橡皮筋?然而,这种现象发展到极端的程度就无法让人忍受了,美国线业公司(A&E)甚至就这种现象制作了一部名为《囤积狂》的电视真人秀。剧中关注的那些房子里屯满了残渣碎片,住户个个焦虑不...[详细]
发布于 2021-12-23

最新推荐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
职场老实人必看:为什么越忍让越容易被拿捏?职场上总有那么一些人,话不多,活最多,加班不喊累,委屈不声张。有人说他们是“好同事”“好员工”,但真实的结局往往是:升职无份,功劳被抢,背锅常客。越是老实,越是忍让,越容易被当成软柿子捏。不是善良出...[详细]
2025-04-21 17:14
婚外情男人走心表现
婚外情男人走心的表现包括情感投入、行为异常和对原配关系的疏远,这些表现通常源于情感需求、婚姻问题或个人心理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婚姻咨询和个人成长来应对。1、情感投入婚外情男人走心的表现之一是对婚外对象产生深厚的情感依赖。他...[详细]
2025-04-18 22:40
婚外情可以原谅吗
婚外情是否可以原谅取决于具体情况,包括双方的意愿、关系的修复能力以及事件对彼此的影响。婚外情的发生通常涉及信任破裂、情感疏离、沟通不畅等因素,修复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包括坦诚沟通、寻求专业帮助以及重建信任。1、婚外情的原因可能包括情感需求...[详细]
2025-04-18 22:37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
老公出轨愿意离婚,这一行为背后可能涉及情感疏离、婚姻关系破裂以及个人价值观冲突等问题。处理方式包括情感咨询、法律程序和心理调适,具体方法需根据个人情况选择。1、情感疏离是导致出轨的常见原因之一。婚姻中,双方可能因工作压力、生活琐事或沟通不畅...[详细]
2025-04-18 22:29
测测你现在的状态
测测你现在的状态
通过简单的自我评估,可以了解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自我观察、情绪记录和心理测试是常用的方法。心理状态的变化可能源于压力、情绪波动或生活事件,及时调整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1、自我观察是了解心理状态的第一步。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关注自己的情绪、思维...[详细]
2025-04-18 22:12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
测试我们会离婚吗?这个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测试得出结论,但可以通过分析婚姻中的问题来评估关系状况。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沟通、信任、情感需求、价值观差异等。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帮助改善婚姻质量,减少离婚的可能性。1...[详细]
2025-04-18 22:09
父亲出轨母亲抑郁
父亲出轨母亲抑郁
父亲出轨可能导致母亲陷入抑郁状态,这种抑郁通常源于情感创伤、信任危机以及家庭关系失衡。应对方法包括心理疏导、家庭治疗以及自我调节,帮助母亲逐步恢复心理健康。1、情感创伤:父亲出轨对母亲的情感打击巨大,可能导致她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愤怒和悲伤。...[详细]
2025-04-18 21:36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