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放过自己 与自卑的相处之道

发布时间: 2021-11-24 15:3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自卑是一种激励,可导致个性的改善,但沉重的自卑感也可能是压垮心志的稻草,使人心灰意冷。

放过自己 与自卑的相处之道

心理学家说,自卑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懂得如何与之相处。

放过自己 与自卑的相处之道

如果任由自卑和年龄一起增长,最终它将傲视你的人生;如果自卑只是一低头,一回首,一反思,一斟酌,很多的错误说不定轻而易举就躲开了。

01

自卑是什么?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自卑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同时也是一种信念和想法。

自卑的人会坚定地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没办法对身边的人与事物施加影响,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和自责感,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内疚感,为周围一切不顺利的事情责备自己。

与此同时,自卑者还会表现得十分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容易被负面的评价所困扰或者激怒。

放过自己 与自卑的相处之道

02

自卑感从何而来?

自卑看似与生俱来,但其实与外在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当中,如果父母或者学校的教育方式充满了打击、讽刺、挖苦,那么自卑几乎在所难免。

另一种自卑,与突如其来的变故有关,比如说高考失利或者恋爱失败等。

另有一种自卑,则是基于环境不适应而产生的,比如说高考状元到了清华北大,如果不能及时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重新排列,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

03

自卑的正负两端

自卑本身是一个贬义词,但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自卑也是有正能量的。虽然自卑所带来的负面体验是痛苦的,但是自卑本身也是一种激励,可以转化为一种动力,促使个体更加完美。

但沉重的自卑感,不仅会使人意志消沉、心灰意懒,而且可能会引起抑郁、酗酒、吸毒、自残,甚至自杀。除此之外,从最近几年媒体曝光的恶性事件来看,一个极端自卑的个体,有时候会做出极端报复-社会的行为。

自卑同磁场一样,同时拥有正负两端。自卑和自信一样,都是有力量的,关键是怎么引导和运用它。如果自卑的力量是向外的,自卑就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

比如说一个自卑者如果有了理想,常常为了不断证明自己,并最终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反过来,如果自卑的力量是向内的,则会使得个体意志消沉,自怨自艾,自怜自爱。

04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内在省察

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和控制,必须适时自省,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来对抗心魔。不拿他人作为对比对象,只和自己较劲;勇敢地承认自己的不足、面对自己的缺陷,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弥补、超越各种不足和缺陷;哪怕只是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也能够慷慨地肯定和赞扬自己的努力和成长。

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卑者将一点一滴地体验到生命带来的成长感、进步感以及自己对自己人生的把握感,将自卑转换为前进的动力。

在自卑感来袭之时,你可以不断地对自己说:自己是一切的根源,自己没有了,世界就没有了,所以要在意的只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的评价,要努力改变和能努力改变的只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外在修炼

其实,在心理治疗的机制下,对抗自卑心理的招数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照镜子,通过照镜子欣赏自己,鼓励自己。其次,是从身体姿势入手,身体也可以影响心理。

以驼背为例,自信了背自然就挺直了,反过来挺直脊梁,也是一种自信的心理暗示。又比如说看人的方式,直视他人的眼睛,而不是侧仰的39度角,也有助于传递自信的态度。除此之外,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也可以强健心智,其中尤以武术类更容易给人力量感。

克服自卑的努力,不该是闭门造车式的退隐修行,而是要在健康正常的人际关系中逐渐体会的,因为只有在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中,才能体会到“自尊”带来的愉快感受。

因此,多结交几个欣赏自己的人,对于克服自卑往往会事半功倍。所以与其努力去迎合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不如去寻找和珍惜那些欣赏自己的人,对自己好的人。

05

如何与自卑的人相处?

与自卑的人相处,可能会像踩到了沉稳的木板,也可能像踩到了硌脚的石头,也有可能像是踩到了弹簧,并遭遇意想不到的反弹与冲击。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自卑的个体,与自卑个体的相处之道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学会包容,其次要学会尊重,此外还要足够真诚。因为自卑的人会有一个过度防守的心理机制,你对他好他可能会拒绝,你要包容他的拒绝。

同时,由于自卑者敏感和缺乏安全感,所以不虚伪掩饰,更能获得自卑者的认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与自卑的相处之道
与自卑的相处之道
自卑是一种激励,可导致个性的改善,但沉重的自卑感也可能是压垮心志的稻草,使人心灰意冷。心理学家说,自卑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懂得如何与之相处。如果任由自卑和年龄一起增长,最终它将傲视你的人生;如果自卑只是一低头,一回首,一反思,一斟酌,很多的错误说不定轻而易举就躲开了。自卑是什么...[详细]
发布于 2021-10-12

最新推荐

经常笑是不是一种病 傻笑是一种什么病
经常笑本身不是一种病,但不受控制的傻笑可能与某些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傻笑在医学上称为病理性发笑,通常由额叶癫痫、假性延髓情绪、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疾病引起。1、额叶癫痫额叶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无诱因的突然大笑,常伴随...[详细]
2025-07-04 16:08
经常笑是不是一种病 经常笑说明什么
经常笑通常不是一种病,而是健康情绪的自然表达。经常笑可能说明性格开朗、心理状态良好或社交适应能力强,少数情况下可能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或心理障碍有关。经常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积极的心理表现。笑能促进社交互动,缓解压力,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性格外向...[详细]
2025-07-04 14:00
经常笑是不是一种病 经常笑是什么病
经常笑通常不是一种病,而是健康情绪的自然表达。但不受控制的大笑可能与假性延髓情绪、双向情感障碍、癫痫发作、精神分裂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有关。1、假性延髓情绪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控制障碍,表现为不合时宜的爆发性大笑或哭泣。这种症状常见于...[详细]
2025-07-04 11:51
经常笑是不是得病了
经常笑通常不是得病的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情绪健康或性格开朗的体现。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与某些心理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假性延髓情绪、双向情感障碍等。笑是人类最自然的情绪表达之一,健康人群因外界刺激或积极情绪发笑是正常生理反应。性格外向者更频繁的笑...[详细]
2025-07-04 09:42
经常笑是不是不正常
经常笑通常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但若伴随不合时宜的情绪反应或影响日常生活,则需关注潜在心理状态。笑作为情绪表达方式,多数情况下反映积极心态或社交适应,少数情况下可能与心理调节异常有关。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具有缓解压力、促进社交和增强心理...[详细]
2025-07-04 07:34
经常笑的人会得什么病
经常笑的人通常不会直接患病,但过度或不恰当的大笑可能诱发某些身体或心理问题。主要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短暂性晕厥、头痛、心律失常、心理依赖等潜在风险。1、颞下颌关节紊乱频繁大笑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过度活动,引发关节周围肌肉疲劳或韧带损伤。典型表现...[详细]
2025-07-04 05:25
经常情绪不好但哭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经常情绪不好但哭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经常情绪不好但哭不出来可能与心理压抑、情感隔离、抑郁倾向、激素水平异常、环境适应障碍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既可能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也可能与生理调节功能紊乱相关。1、心理压抑长期压抑情绪表达会形成情感阻滞,大脑前额叶对情绪反应的抑制功能过度...[详细]
2025-07-03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