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家长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 2021-11-24 15:3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是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平时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家长如何应对

01

什么是抑郁症?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是大脑中分泌的5-羟色胺减少,所以基本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在促进5-羟色胺的分泌,所以除了药物之外,多晒晒太阳,多做做运动都是有用的。

从心理过程上来说,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都面临着丧失的议题,比如小的时候,家长经常会抱抱亲亲,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又不太抱抱亲亲了,有时候孩子会有一些疑惑:“是不是我不可爱了?”而这通常也是抑郁症患者的核心信念,很难打破。

而青春期孩子的抑郁症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自身发展的任务,要完成自我认同,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迷茫,也很容易自我怀疑。

另外,非常想强调的是,这个时期的儿童青少年通常面临着很大的课业压力,刚开始表现出来的是焦虑症状,甚至都是身体上感觉不舒服,比如头疼,而这个时候还是焦虑,慢慢地,这种慢性焦虑在持续应激状态下转换成抑郁,这是临床经常见到的。

02

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家长如何应对

关于抑郁的几点误解

误解一:抑郁症是精神病,会疯掉?

答:抑郁症在非常严重的时候(特别是双相障碍),会出现精神病症状(注意这里是精神病症状,而不是精神病),但情绪是主症。一般人还是存在着很多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和恐惧的。

误解二:抑郁症就是在于自己看不开,看开了就好了?

答:抑郁症是种病,患者在大脑上是有器质性病变的,并不是“看得开看不开”的问题,该服药时得服药,心灵鸡汤式的安慰,对抑郁症患者无效。

误解三:我家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很开心,所以他的抑郁症是装的?

答: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能够开心地起来,说明抑郁症还没那么严重,这是好事。很多家长在见医生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情况和医生反馈,比如:“孩子在出去玩的时候比在家或者学校时候比较开心”,但最好把“他的抑郁症是装的”这句话缓一缓,很多青少年因此会有二次伤害。

误解四:抑郁的人一定会自杀?

答:显然不会。我们经常看到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让我们觉得抑郁症患者会动不动就自杀,虽然说特别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确实存在着自杀风险,但大多数的抑郁状态也只是抑郁状态,并且大多数人都有经历过,青少年阶段尤其容易发生。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可能,大多数青少年可能会高喊,“你如果不给我打游戏,我就去自杀”,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去刺激他说,“我不信你真的就会去自杀,有本事你去啊”,最好还是避其锋芒,冷处理。

03

在抑郁症的家庭护理上

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家长要注意识别抑郁发作。通常,哪怕抑郁症恢复了,仍然有可能复发,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是否情绪低落、发脾气、整天睡觉、胃口变差、扬言自杀等(不能做绝对判断,可作为参考)

再者,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通常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反感家长絮絮叨叨,这个时候你可以清晰地告诉孩子“我一直在你身边”,这样一直都在而不打扰孩子的陪伴和温暖是孩子需要的。当然,不能极端,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过度提要求,家长还是得注意原则,特别是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上,还是得控制的,基本是控制在1-2小时为宜。

最后一点,可能是在服药的抑郁症孩子的家长很想知道的,是关于药物的问题,对症抑郁的药物不多,并且不一定在首次配药时候都能精准,一般要过2周(14天)的时间,才慢慢起效,或者可能存在需要换药的可能。

04

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一定得休学在家?

并不是。大多数情况下,有规律的群体生活作息对孩子的恢复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是别让孩子暴露在比较应激的环境下,比如课业压力很重,考试压力很大,这样的状态就不太适合,需要根据孩子情况,和校方特别是所在班级的老师有所沟通。

05

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家长如何应对

从行为状态自查抑郁

(1)是否存在着大多数时间心情抑郁,比如感到伤心、心里空空的,等等,或者有暗暗流泪,在青少年身上表现为易激惹

(2)在大部分时间里,对所有或者大部分过去感兴趣的活动都不再感兴趣了。

(3)体重显著减轻或者增加5%。这里特别注意的是,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暴饮暴食体重增加,而不是往常我们理解的体重减轻

(4)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也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觉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感,或者自贬自罪(甚至有时候都有妄想)。

(8)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下降,做决定犹豫不决。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有具体的计划,甚至有付诸行动。

若有以上的种种症状,请立即就医。

另外,在这里特别想要强调的是,需要药物的时候别因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放弃服药。副作用肯定是有些的,但两权相害取其轻。

同时,也要认识到药物作用的局限性,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很低落的糟糕状态,但通常抑郁症发作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问题,会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也有人格因素的基础。

这个时候,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该给予怎样的支持?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该给予怎样的支持?
孩子得了抑郁症,家长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创造安全环境并协助专业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抑郁症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等因素有关。孩子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问题或食欲改变等症状。家长应避免责备或忽视孩子...[详细]
发布于 2025-01-13

最新推荐

产生了误会如何化解
化解误会需要及时沟通与换位思考,具体可通过主动澄清、倾听对方、表达感受、寻求共识、第三方调解等方式实现。1、主动澄清误会产生后应第一时间用平和语气说明事实原委,避免使用指责性语言。选择合适时机当面解释,若条件不允许可通过文字补充细节。澄清时...[详细]
2025-07-11 09:17
保守和开放的区别
保守和开放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上。保守倾向稳定和传统,开放倾向创新和变化,两者在心理特征、社交方式和生活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保守型人格通常更注重规则和秩序,倾向于遵循已有的社会规范,对变化持谨慎态度。这...[详细]
2025-07-11 08:51
产后焦虑症最好的自愈方法
产后焦虑症最好的自愈方法
产后焦虑症可通过心理调适、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社交支持和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产后焦虑症可能与激素变化、睡眠不足、角色适应困难、家庭矛盾、既往心理病史等因素有关。1、心理调适通过正念冥想帮助稳定情绪,每天抽出时间进行呼吸练习,专注于当下感受。...[详细]
2025-07-11 07:08
什么是保守型性格
保守型性格通常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倾向于维持现状、规避风险、遵循传统规范的心理特征。这类人群往往表现出谨慎决策、稳定偏好、对变化适应较慢等特点。1、风险规避保守型性格的核心特征是风险厌恶。这类人群在决策时会优先考虑安全性,对不确定性容...[详细]
2025-07-11 06:42
缠着你的男人说明什么
男人持续纠缠的行为通常反映其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或存在人格特质问题,可能涉及过度依赖、控制欲或情感认知偏差。常见诱因包括焦虑型依恋、低自尊、未完成情结等心理机制,极端情况下可能与偏执型人格倾向有关。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类行为往往源于深层次的不安全...[详细]
2025-07-11 05:00
知识型女性的特征
知识型女性通常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独立思考习惯、专业领域深耕、跨学科视野和情绪管理素养等核心特征。这类女性在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社会角色中展现出独特的心理与行为模式。1、持续学习能力知识型女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系统化学习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课...[详细]
2025-07-10 17:00
拆散两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拆散他人关系属于不道德行为,心理学上任何主动破坏他人亲密关系的行为都可能对双方造成长期心理伤害。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建立在尊重与自愿基础上,若存在强迫控制或情感虐待等情况,建议通过专业途径解决而非采取对抗性手段。亲密关系破裂通常源于内在矛盾激化...[详细]
2025-07-10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