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我家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是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的平时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

“我家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01

什么是抑郁症?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是大脑中分泌的5-羟色胺减少,所以基本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在促进5-羟色胺的分泌,所以除了药物之外,多晒晒太阳,多做做运动都是有用的。

从心理过程上来说,被诊断为抑郁症的儿童青少年都面临着丧失的议题,比如小的时候,家长经常会抱抱亲亲,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又不太抱抱亲亲了,有时候孩子会有一些疑惑:“是不是我不可爱了?”而这通常也是抑郁症患者的核心信念,很难打破。

而青春期孩子的抑郁症也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有自身发展的任务,要完成自我认同,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迷茫,也很容易自我怀疑。

另外,非常想强调的是,这个时期的儿童青少年通常面临着很大的课业压力,刚开始表现出来的是焦虑症状,甚至都是身体上感觉不舒服,比如头疼,而这个时候还是焦虑,慢慢地,这种慢性焦虑在持续应激状态下转换成抑郁,这是临床经常见到的。

02

关于抑郁的几点误解

误解一:抑郁症是精神病,会疯掉?

答:抑郁症在非常严重的时候(特别是双相障碍),会出现精神病症状(注意这里是精神病症状,而不是精神病),但情绪是主症。一般人还是存在着很多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和恐惧的。

误解二:抑郁症就是在于自己看不开,看开了就好了?

答:抑郁症是种病,患者在大脑上是有器质性病变的,并不是“看得开看不开”的问题,该服药时得服药,心灵鸡汤式的安慰,对抑郁症患者无效。

“我家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误解三:我家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很开心,所以他的抑郁症是装的?

答: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能够开心地起来,说明抑郁症还没那么严重,这是好事。很多家长在见医生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情况和医生反馈,比如:“孩子在出去玩的时候比在家或者学校时候比较开心”,但最好把“他的抑郁症是装的”这句话缓一缓,很多青少年因此会有二次伤害。

误解四:抑郁的人一定会自杀?

答:显然不会。我们经常看到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让我们觉得抑郁症患者会动不动就自杀,虽然说特别严重的抑郁障碍患者确实存在着自杀风险,但大多数的抑郁状态也只是抑郁状态,并且大多数人都有经历过,青少年阶段尤其容易发生。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可能,大多数青少年可能会高喊,“你如果不给我打游戏,我就去自杀”,这个时候家长不能去刺激他说,“我不信你真的就会去自杀,有本事你去啊”,最好还是避其锋芒,冷处理。

03

抑郁症的家庭护理上

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

首先,家长要注意识别抑郁发作。通常,哪怕抑郁症恢复了,仍然有可能复发,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是否情绪低落、发脾气、整天睡觉、胃口变差、扬言自杀等(不能做绝对判断,可作为参考)

再者,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通常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反感家长絮絮叨叨,这个时候你可以清晰地告诉孩子“我一直在你身边”,这样一直都在而不打扰孩子的陪伴和温暖是孩子需要的。当然,不能极端,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过度提要求,家长还是得注意原则,特别是在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上,还是得控制的,基本是控制在1-2小时为宜。

最后一点,可能是在服药的抑郁症孩子的家长很想知道的,是关于药物的问题,对症抑郁的药物不多,并且不一定在首次配药时候都能精准,一般要过2周(14天)的时间,才慢慢起效,或者可能存在需要换药的可能。

04

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一定得休学在家?

并不是。大多数情况下,有规律的群体生活作息对孩子的恢复是有很大帮助的,只是别让孩子暴露在比较应激的环境下,比如课业压力很重,考试压力很大,这样的状态就不太适合,需要根据孩子情况,和校方特别是所在班级的老师有所沟通。

05

从行为状态自查抑郁

(1)是否存在着大多数时间心情抑郁,比如感到伤心、心里空空的,等等,或者有暗暗流泪,在青少年身上表现为易激惹

(2)在大部分时间里,对所有或者大部分过去感兴趣的活动都不再感兴趣了。

(3)体重显著减轻或者增加5%。这里特别注意的是,很多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表现为暴饮暴食体重增加,而不是往常我们理解的体重减轻

“我家孩子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4)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也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觉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感,或者自贬自罪(甚至有时候都有妄想)。

(8)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下降,做决定犹豫不决。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有具体的计划,甚至有付诸行动。

若有以上的种种症状,请立即就医。

另外,在这里特别想要强调的是,需要药物的时候别因为担心药物有副作用而放弃服药。副作用肯定是有些的,但两权相害取其轻。

同时,也要认识到药物作用的局限性,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很低落的糟糕状态,但通常抑郁症发作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问题,会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也有人格因素的基础。

这个时候,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啊
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啊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身体和行为。当一个人感到长期的沮丧、无望和失去兴趣时,就可能患上抑郁症。如果您认为自己可能有抑郁症,或者您的朋友或家人可能有抑郁症,下面是一些提示和建议。1.确定自己的症状。如果您认为自己可能有抑郁症,那么需要学会自我观察。列出您...[详细]
发布于 2023-06-24

最新推荐

聪明的领导如何对待下属
聪明的领导通常通过尊重信任、合理授权、有效沟通、公平激励和持续培养等方式对待下属,既能提升团队效率,也能促进下属成长。一、尊重信任尊重是领导力的基础。聪明的领导会重视下属的独立人格与专业能力,避免公开批评或贬低。通过倾听意见、采纳合理建议,...[详细]
2025-08-17 16:10
聪明的老实人是怎样的
聪明的老实人通常指兼具诚实品质与高情商的个体,能在保持原则的同时灵活处理人际关系。这类人往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识别他人情绪和需求。他们选择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观点,但会通过调整沟通策略来提升信息接受度。比如面对冲突时,他们既不会违心附和...[详细]
2025-08-17 14:31
聪明的老板怎么对待员工
聪明的老板通常会通过尊重员工需求、建立有效沟通、提供发展机会、营造积极氛围和公平分配资源等方式管理团队。1、尊重需求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关注工作与健康的平衡。避免过度加班文化,主动了解不同岗位的生理心理负荷,例如为技术岗提供护眼设备,为客服岗...[详细]
2025-08-17 12:51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揭示了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既不过分疏离也不过度亲密,才能建立健康持久的关系。刺猬原理源自哲学家叔本华的寓言,描述一群刺猬在寒冷中试图靠近取暖,却因身上尖刺互相伤害,最终找到既能取暖又不被刺伤的最佳距离。这...[详细]
2025-08-17 11:12
刺猬性格一般人驾驭不了吗
刺猬性格的人并非完全无法被他人理解和相处,但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包容度和沟通技巧。这类人群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防御性、敏感多疑、情感内敛等特征,容易在社交中产生距离感。刺猬性格的形成往往与成长经历中的创伤或长期缺乏安全感有关。他们可能经历过被...[详细]
2025-08-17 09:33
刺猬型人格有多可怕
刺猬型人格并不一定可怕,但可能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刺猬型人格通常表现为对外界保持高度警惕,内心敏感多疑,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这种人格特征可能与童年经历、心理创伤或长期压力有关。刺猬型人格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显...[详细]
2025-08-17 07:53
刺猬型人格是什么样的
刺猬型人格是一种以敏感防御、情感疏离为核心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式,常表现为外在冷漠与内在脆弱的矛盾状态。这类人格的形成可能与早期情感忽视、创伤经历、高敏感特质、社交挫折、防御机制过度激活等因素有关。1、敏感防御刺猬型人格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习惯...[详细]
2025-08-17 06: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