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精神性人格权和物质性人格权一样吗

发布时间: 2025-05-26 10: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精神性人格权与物质性人格权在权利属性、保护对象和法律适用上存在本质差异。精神性人格权主要保护人的尊严、名誉、隐私等非物质权益,物质性人格权则聚焦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物质性人身权益。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权利客体、侵权认定标准、救济方式三个维度。

1、权利客体不同:

精神性人格权以抽象的人格利益为保护对象,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非实体化权益。这类权利不直接依附于人体物质基础,而是基于社会关系产生的精神价值。物质性人格权则直接关联人体物质存在,如肢体完整权、器官功能权等,其客体具有明确的物理边界和生物学特征。

2、侵权认定标准:

精神性人格权侵权通常需要证明损害结果的主观恶性,如侮辱诽谤需具备故意或重大过失。物质性人格权侵权多采用客观归责原则,只要存在物理损害事实即可认定,如医疗事故造成身体损伤无需证明主观恶意。

3、救济方式差异:

精神性人格权受侵害后主要通过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非物质方式救济,经济赔偿仅具补偿性。物质性人格权受侵害则侧重医疗费用、残疾赔偿金等物质补偿,且赔偿标准有明确计算依据。

4、权利延续性:

精神性人格权部分内容可延伸至死后保护,如死者名誉权仍受法律限制性保护。物质性人格权随自然人死亡而绝对终止,遗体处分权已不属于传统人格权范畴。

5、法律保护强度:

物质性人格权受刑法、民法等多重保护,故意伤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精神性人格权保护更多依赖民事手段,除非涉及严重诽谤等特殊情况,一般不触发刑事责任。

维护两类人格权需采取不同策略:物质性人格权保护应注重物理防护和医疗支持,定期体检、遵守安全规范是基础;精神性人格权维护则需要培养权利意识,遭遇网络暴力或名誉侵害时及时固定证据,通过法律途径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日常生活中既要避免身体伤害风险,也要注意言行对他人的精神影响,在社交媒体时代尤其需谨慎处理个人信息和他人肖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物质性人格权的范围
物质性人格权的范围
物质性人格权主要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行动自由权以及性自主权等具体权利类型。这些权利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理完整与人身自由,是人格权体系中最基础且受法律优先保护的部分。...[详细]
发布于 2025-06-22

最新推荐

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就业因素有哪些
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就业因素主要有职业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工作稳定性、个人兴趣匹配度、企业文化适配度等。一、职业发展前景职业发展前景是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核心要素。行业增长潜力与晋升通道直接影响长期职业规划,新兴科技领域和传统行业...[详细]
2025-11-23 16:10
当今大学生如何提高审美判断
提高审美判断需要结合知识积累与实践训练,大学生可通过艺术鉴赏学习、跨学科知识融合、生活细节观察、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意表达练习等方式系统提升。一、艺术鉴赏学习系统接触绘画、音乐、建筑等经典艺术作品是审美训练的基础。建议选修艺术...[详细]
2025-11-23 14:55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呈现竞争激烈与机遇并存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结构调整、行业需求变化、个人能力匹配、区域发展差异、政策导向支持等。1、经济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岗位收缩与新兴服务业岗位增加的矛盾突出。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详细]
2025-11-23 13:16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结构性矛盾与机遇并存,主要受经济增速放缓、行业转型加速、学历供需错配、职业观念变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1、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就业岗位供给。传统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扩张不同步,导致...[详细]
2025-11-23 11:37
当孩子在学校被孤立
孩子在学校被孤立需要家长及时关注并采取干预措施。孤立可能由性格内向、社交能力不足、校园欺凌、家庭环境影响、教师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1、性格内向部分孩子天生性格较为内向,不擅长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这类孩子可能更喜欢独处,在集体...[详细]
2025-11-23 09:57
当孩子厌学焦虑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孩子厌学焦虑的时候该怎么办
孩子厌学焦虑可通过调整学习环境、心理疏导、家校协作、培养兴趣、专业干预等方式缓解。厌学焦虑通常由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社交困扰、自我认知偏差、心理疾病等原因引起。1、调整学习环境...[详细]
2025-11-23 08:18
当孩子说累了怎么开导
当孩子说累了,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共情和引导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孩子表达疲劳可能由课业负担、社交压力、睡眠不足、情绪困扰、身体不适等原因引起。1、倾听需求放下手中事务与孩子平视交流,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具体累的来源。避免打断或急于给...[详细]
2025-11-23 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