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症属于心身疾病,由心理因素与生理紊乱共同导致,涉及遗传易感性、神经递质失衡、社会文化压力、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及下丘脑功能障碍。
家族研究显示厌食症遗传率高达50%-80%,特定基因如5-HT2A受体基因可能影响食欲调节。治疗需结合基因检测制定个性化方案,常用药物包括氟西汀等SSRIs类药物调节血清素水平,配合认知行为疗法修正家族饮食观念。
社会推崇瘦身文化、职业形体要求等外部压力可能触发病症。暴露疗法逐步接触恐惧食物,团体治疗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艺术治疗缓解审美焦虑是常用心理干预手段。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瘦素、胃饥饿素分泌紊乱。经颅磁刺激调节脑区活动,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改善神经传导,生物反馈训练恢复饥饿感知是主要生理治疗方案。
强迫型人格对体重控制的极端追求常为核心诱因。接纳承诺疗法处理控制欲,辩证行为疗法改善情绪调节,正念饮食训练重建与食物的健康关系。
长期营养不良引发骨质疏松、心律失常等器质病变。静脉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动过缓,骨化三醇补充改善钙吸收需优先实施。
饮食管理采用少食多餐模式,从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优先选择牛油果、三文鱼等高营养密度食材。温和瑜伽和水中康复运动帮助恢复肌肉量,心率监测控制在靶心率的60%以下。建立包含营养师、心理医生、内分泌科医师的多学科团队进行长期随访,定期评估BMI、甲状腺功能及抑郁量表得分,家庭成员需接受沟通技巧培训避免体重相关评价。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