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打针通常指抗抑郁药物注射治疗,包括SSRIs注射剂、SNRIs注射剂和三环类抗抑郁注射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注射剂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改善抑郁症状,适用于口服药物无效或胃肠吸收障碍患者。常用药物如帕罗西汀注射剂需在医疗机构完成,每周1-2次注射,可能引发头痛或胃肠道反应。治疗期间需配合血药浓度监测,避免与MAOIs类药物联用。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调节注射剂用于中重度抑郁发作,代表药物文拉法辛注射剂需逐步调整剂量。可能出现血压波动或出汗增多,心脏病患者慎用。临床建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注射频率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调整为每5-7天一次。
传统抗抑郁注射药物如氯米帕明适用于难治性抑郁,但易引发口干、便秘等抗胆碱能副作用。需心电图监测QT间期,老年患者需减量30%-50%。这类药物起效较快,通常作为急性期治疗的过渡方案,2周内需评估疗效。
氯胺酮注射剂通过阻断谷氨酸受体产生快速抗抑郁效果,24小时内即可改善自杀意念。需严格在精神科监护下使用,常见分离性幻觉副作用。治疗周期为6-8次静脉输注,配合心理巩固治疗预防复发。
甲状腺素注射用于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抑郁患者,T3激素能增强抗抑郁药敏感性。需定期检测TSH水平,过量使用可能引发心悸或焦虑。这类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手段,与SSRIs联合使用效果更显著。
抑郁注射治疗期间建议保持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以补充ω-3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或骑行,可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护理重点包括建立规律作息,使用光照疗法调节生物钟,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干扰药物代谢。治疗3个月后需复查肝肾功能,注射部位出现硬结时可热敷处理。家属应学习抑郁症状识别技巧,注意观察情绪波动和睡眠模式变化。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