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可能引发厌食,主要与神经调节紊乱、压力激素分泌异常、消化功能抑制、负面情绪泛化及认知行为改变有关。
长期焦虑会干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导致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失衡,直接影响食欲中枢。治疗方法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正念冥想训练、生物反馈疗法。每日15分钟腹式呼吸练习可显著缓解症状。
皮质醇持续升高会抑制胃肠蠕动,产生饱腹感错觉。临床建议检测唾液皮质醇水平,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必要时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瑜伽中的猫牛式能有效降低皮质醇浓度。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尝试胰酶补充剂得每通、泌特、餐前饮用姜茶、分6-8次少量进食。餐后30分钟散步有助于改善胃排空功能。
焦虑引发的无助感会迁移至进食行为,形成"吃不下-更焦虑"的恶性循环。认知行为治疗中可记录情绪-进食日记,实施暴露疗法。绘画曼陀罗或拼图等转移注意力的活动能中断这种关联。
患者常出现"进食会加重不适"的错误认知。营养师建议采用3-3-3原则:每日3次主餐间隔3小时,包含3类营养素。从流质食物燕麦奶昔、南瓜羹开始逐步建立进食信心。
调整饮食结构可增加牛油果、三文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配合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对恢复生物节律至关重要,睡前2小时避免蓝光暴露。当体重下降超过基础值10%或持续3周以上无法自主进食,需立即就医进行营养干预和心理评估。监测电解质平衡的同时,可尝试芳香疗法甜橙精油扩香刺激嗅觉-食欲反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