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高危人群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 2025-04-25 10:1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高危人群通常指特定疾病或健康问题风险显著升高的群体,包括遗传易感者、慢性病患者、特定职业暴露者、不良生活习惯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

1、遗传易感者:

家族病史是判断高危人群的关键指标。某些疾病如乳腺癌、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基因检测可辅助识别风险。针对遗传风险,建议定期筛查如BRCA基因检测、生活方式干预低糖饮食、规律运动及预防性药物治疗他莫昔芬用于乳腺癌预防。

2、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长期血糖波动会损伤血管内皮,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治疗需结合药物ACE抑制剂、二甲双胍、监测动态血压仪、血糖仪及并发症管理视网膜检查、肾功能评估。

3、职业暴露者:

接触粉尘、化学毒物或辐射的职业人群矿工、化工从业者易患职业病。矽肺病源于长期吸入二氧化硅,需通过防护设备N95口罩、职业健康体检肺功能测试和环境改良通风系统降低风险。

4、不良生活习惯者:

吸烟、酗酒、久坐等行为显著增加疾病风险。尼古丁会损伤呼吸道纤毛,酒精代谢产物乙醛诱发肝细胞突变。改善方法包括行为疗法戒烟APP、替代治疗尼古丁贴片及社交支持戒酒互助小组。

5、免疫力低下者:

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术后人群因免疫缺陷易发机会性感染。CD4+T细胞数量下降导致防御功能丧失,需进行抗病毒治疗替诺福韦、预防性用药复方新诺明和免疫调节干扰素注射。

高危人群的日常管理需结合饮食调整与运动方案。地中海饮食模式橄榄油、深海鱼适合心血管疾病预防,抗阻训练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护理重点包括定期随访每3-6个月体检、疫苗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心理支持焦虑情绪疏导,通过多维度干预降低健康风险。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哪些人群是白癜风高危人群呢
哪些人群是白癜风高危人群呢
白癜风主要是由皮肤色素沉着引起的。在临床实践中,白癜风的发病率一直很高,我们都应该关注它。专家指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患白癜风的风险很高。如果他们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出现白癜风,就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影响。那么,哪些人群是白癜风高危人群呢?1、长期从事户外活动人。平时经常进行...[详细]
发布于 2019-07-08

最新推荐

高三不在状态怎么快速调整
高三不在状态怎么快速调整
高三学生状态不佳可通过调整作息、优化学习方法、管理情绪、改善环境、适当运动等方式快速恢复。1、作息调整:睡眠不足或紊乱会直接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性。建议固定就寝与起床时间,保证6-8小时高质量睡眠,午间可安排20分钟小憩。睡前1小时避免使...[详细]
2025-04-25 15:09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有些话,不刺耳,但不愿听;有些真相,不残忍,却难以接受。尤其是女性,在成长和生活的路上,总有那么几个“真相”,像镜子一样冰冷,又像灯一样刺眼。不是不给机会,而是很多人从未愿意睁眼看清。1、...[详细]
2025-04-25 15:04
高三应该玩游戏吗
高三学生适度游戏可以缓解压力,但需平衡学习与娱乐,避免沉迷影响备考效率。1、压力调节:高考冲刺阶段长期高压可能引发焦虑,适度游戏能激活大脑奖赏回路释放多巴胺。建议选择单局时长≤15分钟的休闲类游戏,每天总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睡前2小时...[详细]
2025-04-25 15:03
高三还在玩手机到半夜怎么办
高三还在玩手机到半夜怎么办
高三学生深夜玩手机影响学习效率,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干预、家长监督、时间管理和环境优化改善。1、调整作息:长期熬夜玩手机会打乱生物钟,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建议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使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帮助入眠。可尝试褪...[详细]
2025-04-25 14:58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会怎么样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会怎么样
高三沉迷手机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波动加剧、生物钟紊乱、社交能力退化、考试焦虑加重。1、学习效率:手机高频使用会分散注意力,大脑频繁切换任务导致认知资源耗竭。建议采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学习后允许5分钟查看手机,同时关闭非必要通知。...[详细]
2025-04-25 14:52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正常吗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正常吗
高三阶段频繁使用手机可能由学业压力释放、时间管理失衡、同伴影响、家庭监管缺位、手机依赖倾向等因素导致,需通过目标设定、行为替代、环境控制、认知调整、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1、压力释放:高考压力可能引发逃避行为,手机娱乐成为即时减压渠道。建议采...[详细]
2025-04-25 14:47
无能的人是怎样的
无能感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能力发展的不匹配,表现为逃避挑战、消极归因、低自我效能感、社交回避、情绪压抑五种典型特征。1、逃避挑战:长期失败经历导致对困难任务的回避行为,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模式。改善需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技术,从完成简单...[详细]
2025-04-25 14:4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