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心情不好胸口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24-10-30 17:01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情不好胸口隐隐作痛,有可能是心脏神经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乳腺增生等原因导致的。

1、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的发生通常和心情不畅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进行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通常并没有明显的心脏功能或者结构异常表现,产生的异常症状有可能会自行缓解,有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治疗,对于心脏神经症患者来说,首先需要保持心情的舒畅,要注意充足的睡眠,这样能够避免内分泌失调的发生,如果必要还可以服用谷维素片、复合维生素B、甲钴胺等药物来调理神经的功能。

心情不好胸口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上述情况也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在心情不好时,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隐隐作痛,此时需要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等检查,应遵医嘱应用阿司匹林、匹伐他汀、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

3、乳腺增生:

心情不好胸口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心情不好时会影响下丘脑垂体中枢对激素释放的调控,进一步加重雌激素及孕激素比例失调,可导致乳房增生,出现心情不好胸口隐隐作痛的情况,可遵医嘱应用手术治疗。

除以上原因外,也可能是胸膜炎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积极治疗。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心情不好胸口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心情不好胸口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心情不好胸口隐隐作痛可能是心脏神经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导致。1、心脏神经症:心脏神经症的发病原因和遗传、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关,会使患者在情绪异常的时候出现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的症状,但是本身并没有出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需要保持情绪稳定,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详细]
发布于 2024-10-30

最新推荐

高三不在状态怎么快速调整
高三不在状态怎么快速调整
高三学生状态不佳可通过调整作息、优化学习方法、管理情绪、改善环境、适当运动等方式快速恢复。1、作息调整:睡眠不足或紊乱会直接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稳定性。建议固定就寝与起床时间,保证6-8小时高质量睡眠,午间可安排20分钟小憩。睡前1小时避免使...[详细]
2025-04-25 15:09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
大多数女性不愿接受的真相:有些事你不愿信,但它是真的有些话,不刺耳,但不愿听;有些真相,不残忍,却难以接受。尤其是女性,在成长和生活的路上,总有那么几个“真相”,像镜子一样冰冷,又像灯一样刺眼。不是不给机会,而是很多人从未愿意睁眼看清。1、...[详细]
2025-04-25 15:04
高三应该玩游戏吗
高三学生适度游戏可以缓解压力,但需平衡学习与娱乐,避免沉迷影响备考效率。1、压力调节:高考冲刺阶段长期高压可能引发焦虑,适度游戏能激活大脑奖赏回路释放多巴胺。建议选择单局时长≤15分钟的休闲类游戏,每天总时长控制在30分钟内,避免睡前2小时...[详细]
2025-04-25 15:03
高三还在玩手机到半夜怎么办
高三还在玩手机到半夜怎么办
高三学生深夜玩手机影响学习效率,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干预、家长监督、时间管理和环境优化改善。1、调整作息:长期熬夜玩手机会打乱生物钟,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建议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使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帮助入眠。可尝试褪...[详细]
2025-04-25 14:58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会怎么样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会怎么样
高三沉迷手机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情绪波动加剧、生物钟紊乱、社交能力退化、考试焦虑加重。1、学习效率:手机高频使用会分散注意力,大脑频繁切换任务导致认知资源耗竭。建议采用番茄工作法,每25分钟专注学习后允许5分钟查看手机,同时关闭非必要通知。...[详细]
2025-04-25 14:52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正常吗
高三了还在玩手机正常吗
高三阶段频繁使用手机可能由学业压力释放、时间管理失衡、同伴影响、家庭监管缺位、手机依赖倾向等因素导致,需通过目标设定、行为替代、环境控制、认知调整、专业干预等方式改善。1、压力释放:高考压力可能引发逃避行为,手机娱乐成为即时减压渠道。建议采...[详细]
2025-04-25 14:47
无能的人是怎样的
无能感源于自我认知偏差与能力发展的不匹配,表现为逃避挑战、消极归因、低自我效能感、社交回避、情绪压抑五种典型特征。1、逃避挑战:长期失败经历导致对困难任务的回避行为,形成"习得性无助"心理模式。改善需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技术,从完成简单...[详细]
2025-04-25 14:4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