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不想陷入抑郁该怎么? 10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要避免

发布时间: 2022-03-25 19: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面对别人的愤怒,你是否总是控制不住地想要道歉,即便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

你是否总是满足别人需求,却不善于照顾自己?

你是否总是非常在意自己外貌和打扮的细节,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别人?

如果别人夸你,你会觉得非常不自在,甚至反驳他们?

对你来说,在交流中表达和对方冲突的观点是否困难?一旦对方批评你的想法,你会不自觉地妥协?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上面的描述,那你就是低自尊者。不想陷入抑郁该怎么?10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要避免

01

当一个人自尊感较低时,他很容易陷入抑郁,低自尊与抑郁倾向有着典型的内部联系。

自尊代表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包括积极与消极的自我评价。良好的自尊是真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它反映了对自己的尊重,以及不因他人而轻易改变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接纳则是更深一层的自尊,能够体验到自己已经足够好了,不必再去追求完美。能够自我接纳的人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可爱的,不是因为美貌、才能、成就、智力、地位或名声,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我们每人都有自己固有的价值,不因行为表现而有所改变。哪怕是只能受他人照顾的婴儿或者小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值得爱的地方。

令人难过的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生活在缺乏爱的环境之中,或是在他们的认知中,想要获得爱是有条件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去赢得。如果在幼时,父母或师长常常以不爱作为威胁,要求孩子去做一些他们所期待的事,那么孩子就会常常处于失去爱的恐惧之中。不想陷入抑郁该怎么?10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要避免对于追求他人的肯定和爱,他们是矛盾而困惑的,难以平静的接受爱,也难以拒绝不令人愉快的爱。

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常常会过度付出,以便确保自己是被需要的,值得爱的。但最终,常常会精疲力竭,产生被利用或不被尊重的感觉。

02

十种习惯破坏我们的自尊感

你可能会注意到,自尊在人际交往、恋爱及享受人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10项习惯常常在抑郁的人群中出现,它们会破坏我们的自尊感,从而令人缺乏安全感,变得焦虑情绪低落甚至恶性循环。

1.消极地将自己与他人作对比

2.遇到问题倾向于归咎为自己不够好

3.用“我理应做得到”来逼迫自己

4.把对自己的批判投射于他人,认为别人也会评判自己

5.总是怀疑自己的直觉和决定

6.拖延

7.害怕失败而不愿面对人生中大的改变

8.忽略自己的需求与期待

9.没有底线地允许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或侵入自己的空间

10.不能原谅自己

03

当一个人将自己与他人作对比,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在用一个外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不想陷入抑郁该怎么?10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要避免

当我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时,如果积极地去寻找努力的方向,变成一种动力和激励,可能会产生较好的结果。而消极地自我否定会产生一定的羞愧感,加深自卑,变得不喜欢自己,从而变得情绪低落

习惯性地自我批判会干扰我们正确看待自己。在面对他人时,也会在心中预设自己还不够好,表现出焦虑、控制欲和讨好的倾向,并因此在关系中让彼此疲惫或产生冲突。

低自尊的人群害怕犯错,自己的错误总是无法饶恕的,因此他们尽量维系原本的生活轨迹和表面的平静,哪怕需要为之做出难以置信的牺牲与退让。

他们常常是单枪匹马地奋斗,感到背后没有他人的支持,心中也没有轻松的时刻,只有胜利的号角才能带来肯定的目光和人们的拥戴。不想陷入抑郁该怎么?10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要避免

长久以来,几乎没有空间能够让他们关注自己的需求与期待,就好像这些从来就不重要。

然而,正是自身的需求让一个人建立起自尊,承认自己的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和价值,而非环境和他人的附属品。

在面对那些没有边界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时,自尊让人有能力做出反抗,捍卫自己的空间和权利,能够分清自己是出于礼貌而忍耐,还是毫无底线的退让。

长久以来的低自尊则会让人在面对他人的侵犯、羞辱或伤害时默默忍受,甚至接纳这种评价。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不想陷入抑郁?避免这十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
不想陷入抑郁?避免这十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
面对别人的愤怒,你是否总是控制不住地想要道歉,即便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你是否总是满足别人需求,却不善于照顾自己?你是否总是非常在意自己外貌和打扮的细节,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别人?如果别人夸你,你会觉得非常不自在,甚至反驳他们?对你来说,在交流中表达和对方冲突的观点是否困难?一...[详细]
发布于 2020-12-01

最新推荐

青春期心理疾病有哪些
青春期心理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创伤经历及神经发育异常引起,常见类型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品行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1、抑郁症:遗传基因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主要诱因,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治疗需结合心理认知行...[详细]
2025-04-24 08:25
怎样提高记忆力最有效的方法
提高记忆力需要综合训练大脑功能、优化生活习惯、补充营养、调节心理状态、科学用脑。1、脑力训练:记忆衰退与大脑神经突触减少相关,持续刺激可促进神经元连接。每日进行15分钟数字记忆游戏,使用记忆宫殿法关联信息,学习新语言激活不同脑区。研究表明,...[详细]
2025-04-24 08:19
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
增强记忆力可通过科学训练、营养补充、睡眠优化、压力管理和认知干预实现。1、科学训练: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规律性记忆训练能促进突触连接。尝试数字记忆游戏、背诵诗词或学习新语言,每日15分钟即可激活海马体。工作记忆训练如双N-back任务被证实...[详细]
2025-04-24 08:13
记性不好怎么提高记忆力
记忆力下降可能与年龄增长、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营养缺乏、疾病因素有关,改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习惯、认知训练、营养补充、压力管理和医学干预。1、生活习惯调整:睡眠不足会损害海马体功能,建议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固定作息时间。酒精和尼古丁会损伤...[详细]
2025-04-24 08:08
男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心理疏导方法
青春期男孩的性教育心理疏导需要关注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家庭支持、同伴关系和社会文化影响五个维度。1、认知引导:青春期男孩对性特征的认知困惑常源于生理知识缺乏,可通过正规性教育课程、科普读物和医学动画进行知识普及。学校可开设青春生理课,家长推...[详细]
2025-04-24 08:02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度、压力应对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五个核心维度。1、情绪稳定:情绪波动在合理范围内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表现为能适度表达喜怒哀乐。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或亢奋需警惕抑郁或躁狂倾向,认知行为疗法和正...[详细]
2025-04-24 07:57
遇到女生就紧张怎么办
社交紧张源于心理认知偏差和生理反应,可通过系统脱敏训练、认知重构、呼吸调节、社交技能提升、专业干预逐步改善。1、认知偏差:将异性交往过度灾难化是紧张的核心原因,大脑错误预判社交失败后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记录每次社交后的实际结果,对比预设的负...[详细]
2025-04-24 07: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