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不想陷入抑郁怎么办?先要避免十个习惯

发布时间: 2021-11-18 11:0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面对别人的愤怒,你是否总是控制不住地想要道歉,即便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

不想陷入抑郁怎么办?先要避免十个习惯

你是否总是满足别人需求,却不善于照顾自己?

你是否总是非常在意自己外貌和打扮的细节,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别人?

如果别人夸你,你会觉得非常不自在,甚至反驳他们?

对你来说,在交流中表达和对方冲突的观点是否困难?一旦对方批评你的想法,你会不自觉地妥协?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上面的描述, 那你就是低自尊者。

01

当一个人自尊感较低时,他很容易陷入抑郁,低自尊与抑郁倾向有着典型的内部联系。

自尊代表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包括积极与消极的自我评价。良好的自尊是真实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它反映了对自己的尊重,以及不因他人而轻易改变的自我价值感。

自我接纳则是更深一层的自尊,能够体验到自己已经足够好了,不必再去追求完美。能够自我接纳的人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可爱的,不是因为美貌、才能、成就、智力、地位或名声,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我们每人都有自己固有的价值,不因行为表现而有所改变。哪怕是只能受他人照顾的婴儿或者小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值得爱的地方。

令人难过的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生活在缺乏爱的环境之中,或是在他们的认知中,想要获得爱是有条件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去赢得。如果在幼时,父母或师长常常以不爱作为威胁,要求孩子去做一些他们所期待的事,那么孩子就会常常处于失去爱的恐惧之中。对于追求他人的肯定和爱,他们是矛盾而困惑的,难以平静的接受爱,也难以拒绝不令人愉快的爱。

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常常会过度付出,以便确保自己是被需要的,值得爱的。但最终,常常会精疲力竭,产生被利用或不被尊重的感觉。

02

十种习惯破坏我们的自尊感

你可能会注意到,自尊在人际交往、恋爱及享受人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下面10项习惯常常在抑郁的人群中出现,它们会破坏我们的自尊感,从而令人缺乏安全感,变得焦虑情绪低落甚至恶性循环。

1. 消极地将自己与他人作对比

2. 遇到问题倾向于归咎为自己不够好

3. 用“我理应做得到”来逼迫自己

4. 把对自己的批判投射于他人,认为别人也会评判自己

5. 总是怀疑自己的直觉和决定

不想陷入抑郁怎么办?先要避免十个习惯

6. 拖延

7. 害怕失败而不愿面对人生中大的改变

8. 忽略自己的需求与期待

9. 没有底线地允许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或侵入自己的空间

10. 不能原谅自己

03

不想陷入抑郁怎么办?先要避免十个习惯

当一个人将自己与他人作对比,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在用一个外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当我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时,如果积极地去寻找努力的方向,变成一种动力和激励,可能会产生较好的结果。而消极地自我否定会产生一定的羞愧感,加深自卑,变得不喜欢自己,从而变得情绪低落

习惯性地自我批判会干扰我们正确看待自己。在面对他人时,也会在心中预设自己还不够好,表现出焦虑、控制欲和讨好的倾向,并因此在关系中让彼此疲惫或产生冲突。

低自尊的人群害怕犯错,自己的错误总是无法饶恕的,因此他们尽量维系原本的生活轨迹和表面的平静,哪怕需要为之做出难以置信的牺牲与退让。

他们常常是单枪匹马地奋斗,感到背后没有他人的支持,心中也没有轻松的时刻,只有胜利的号角才能带来肯定的目光和人们的拥戴。

长久以来,几乎没有空间能够让他们关注自己的需求与期待,就好像这些从来就不重要。

然而,正是自身的需求让一个人建立起自尊,承认自己的独立人格的重要性和价值,而非环境和他人的附属品。

在面对那些没有边界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时,自尊让人有能力做出反抗,捍卫自己的空间和权利,能够分清自己是出于礼貌而忍耐,还是毫无底线的退让。

长久以来的低自尊则会让人在面对他人的侵犯、羞辱或伤害时默默忍受,甚至接纳这种评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不想陷入抑郁该怎么? 10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要避免
不想陷入抑郁该怎么? 10个导致低自尊的习惯要避免
面对别人的愤怒,你是否总是控制不住地想要道歉,即便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你是否总是满足别人需求,却不善于照顾自己?你是否总是非常在意自己外貌和打扮的细节,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别人?如果别人夸你,你会觉得非常不自在,甚至反驳他们?对你来说,在交流中表达和对方冲突的观点是否困难?一...[详细]
发布于 2022-03-25

最新推荐

测一测自己的异性照
通过简单的心理测试可以初步了解自己在异性眼中的形象特征。异性照测试通常基于心理学中的投射原理,通过分析个人对图像、颜色、场景等元素的偏好,推测潜在的性格特质和社交吸引力。1、色彩偏好测试选择喜欢的颜色组合能反映性格倾向。暖色调偏好者常被认为...[详细]
2025-07-04 08:51
大五人格有什么用
大五人格理论是心理学中用于描述人格特质的核心模型,主要包含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维度,可用于职业规划、人际关系优化、心理健康评估及个人成长指导。1、职业规划开放性高的人适合创意类工作,如艺术设计或科研领域,能快速适应新环...[详细]
2025-07-04 08:25
测一测自己的事业运
事业运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人格特质评估、职业价值观分析等方式进行初步判断。影响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个人能力匹配度、职场适应力、机遇把握能力、行业发展趋势、心理韧性等。1、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能帮助识别六种职业倾向类型,包括现...[详细]
2025-07-04 06:42
意志和人格的关系
意志和人格是心理学中两个相互关联但独立的概念,意志通常指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人格则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内在特质的总和。一、意志对人格的影响意志力强弱直接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与发展。高意志力个体更容易培养出尽责性、自律性等人格...[详细]
2025-07-04 06:17
测一测你最适合的专业
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可以初步判断个人适合的专业方向,常见的测评维度包括职业兴趣、性格特质、能力倾向、价值观匹配等。专业选择需结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多元智能理论等工具综合评估,同时考虑个人学科基础、职业规划、社会需求等现...[详细]
2025-07-03 17:00
强迫思维怎么缓解
强迫思维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干预、认知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缓解。强迫思维通常由遗传因素、心理压力、脑功能异常、性格特质、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缓解强迫思维的核心方法,通过识别和修正不合理认知来减少焦虑。暴露...[详细]
2025-07-03 16:34
测一测你最适合的职业
职业倾向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初步评估,常用的测评维度包括性格特质、能力优势、兴趣偏好、价值观匹配等。职业测评能帮助个体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与职业环境的适配性,但实际选择仍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综合判断。1、性格特质MBTI性格类型指标从外向内...[详细]
2025-07-03 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