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老好人也许是对人格的赞许 或许也是一种心理缺陷

发布时间: 2022-03-06 09:3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老好人”也许是对人格的赞许,因为他们对别人总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力有不逮或因此受苦,也不会拒绝。但9月7日英国《每日邮报》却刊文称,这种不懂得拒绝的人可能有心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将其命名为“友善病”。

也许你要疑惑,当好人不是很好嘛。确实,从小的教育就告诉我们要当一个好人,但是“老好人”竟是心理缺陷表现?如果是一个无论对什么人都有求必应好的无以复加的人的话,那么,他大概已经迷失了自己。老好人也许是对人格的赞许 或许也是一种心理缺陷

01

对人友善却伤自己

这是通过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泰勒的朋友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参加家庭教师协会会议、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怨声载道。

表面来看,这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对泰勒心理坦诚,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我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

泰勒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心理。许多女性和她的这名朋友一样,不断给予以取悦于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老好人也许是对人格的赞许 或许也是一种心理缺陷

02

友善原来只是面具

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认为,对他人友善至泰勒朋友这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值得赞美的善良性格,而是一种病态心理的状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

巴巴内尔在其着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写道:“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心理问题的性格特征。”

他说,这类女性为数不少,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犯罪心理、羞耻感、愤怒和焦虑“问题是要成为圣徒可能会致命。当给予成为活着的理由,那人就不再是人”。

巴巴内尔说,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心理和焦虑心理,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03

改变习惯解救自我

这种过分取悦他人的滥好人可能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譬如活在对拒绝和失败的恐惧中、充满自卑、失去自我、时常自我责备、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无力抉择、疲于追求完美、感觉被孤立等。老好人也许是对人格的赞许 或许也是一种心理缺陷

一家夫妻关系中心负责人说:“如果某人太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就容易受人欺负。”阿布斯说,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此外,专家还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最后需要记住,要回应别人的需求,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老好人」是一种心理缺陷丨摘下你的面具
「老好人」是一种心理缺陷丨摘下你的面具
“老好人”也许是对人格的赞许,因为他们对别人总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力有不逮或因此受苦,也不会拒绝。但9月7日英国《每日邮报》却刊文称,这种不懂得拒绝的人可能有心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将其命名为“友善病”。也许你要疑惑,当好人不是很好嘛。确实,从小的教育就告诉我们要当一个好人,但是“...[详细]
发布于 2021-10-05

最新推荐

从来不和邻居来往的人
从来不和邻居来往的人可能出于个人性格内向、社交恐惧、时间精力有限、文化差异或过往负面经历等原因。这种行为在特定情境下属于正常选择,但长期缺乏社交可能影响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系统。1、性格内向内向性格者通常倾向于独处,社交活动消耗能量而非补充能...[详细]
2025-08-21 16:10
从合照姿势看出两人关系
合照姿势能反映两人关系的亲密度和互动模式,常见表现有并肩站立、肢体接触、眼神交流、身体倾斜角度、面部表情同步度等。亲密关系往往呈现更多自然接触和协调性动作,而疏远关系则可能保持明显距离感。1、并肩站立标准社交距离的并肩站立常见于普通朋友或同...[详细]
2025-08-21 14:31
从孩子身上看出父母的教养
从孩子身上看出父母的教养
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往往能反映出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互动模式、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行为表现、规则意识建立以及价值观念传递是观察父母教养方式的五个关键维度。一、亲子互动模式亲子间的沟通方式能直接体现教养风格。民主型父母培养的孩子通常能流畅表...[详细]
2025-08-21 12:51
从多人合照看出关系
从多人合照中观察人物肢体语言和空间距离可以间接推测人际关系亲密度,但需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判断。多人合照中的人际关系线索主要体现在非语言行为层面。当两人站姿自然贴近、肩膀或手臂有轻微接触时,通常存在较亲密的社会联结。头部倾向对方、身体朝向形成封...[详细]
2025-08-21 11:12
从此关上心门不再为谁开启
长期封闭内心可能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常由情感创伤、社交恐惧、抑郁倾向、人格特质或环境压力等因素引起。过度心理封闭会影响人际关系,降低生活质量,甚至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情感创伤重大情感挫折如失恋、背叛或亲人离世可能导致心理防御性封闭...[详细]
2025-08-21 09:33
从吃饭看一个人的修养
从吃饭习惯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用餐礼仪、食物选择、进食速度、对他人需求的关注度以及餐桌情绪管理五个方面。一、用餐礼仪规范的用餐礼仪是修养的直接体现。使用餐具时动作轻缓不发出碰撞声,咀嚼时不张嘴发出声响,夹菜时避开他人正在取用...[详细]
2025-08-21 07:53
从不主动的女生值得追吗
从不主动的女生是否值得追求取决于她的性格特质和双方互动模式。有些女性天性内敛但情感真挚,有些则可能缺乏兴趣或存在回避倾向。被动型人格的女生往往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谨慎和慢热,需要更长时间建立信任。这类人群通常对感情态度认真,一旦确定关系会表现...[详细]
2025-08-21 06: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