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情感心理 > 正文

关于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你总喜欢讨好别人?

发布时间: 2022-02-18 14:56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生活中可能经常会听到有人说,老好人老好人,他啊,是个老好人。有时候也会有人说到他们是受气包,没有一点主见,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比比皆是。很多人都会说到他们性格好,不会和人发生争执,真要说上他们有什么特色的话,好像又什么都没有,而这类人往往在心理学中我们给他们下的定义便是讨好型人格。

关于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你总喜欢讨好别人?

心理学家萨提亚将人的人格特点分为五类: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

而讨好型人格往往表现为很是殷勤,其看上去好像对你有所祸心,其实他只是想通过他对你的好换取你对他的好而已。

讨好型特征

讨好是不自信、依赖他人的表现,具有讨好特征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抬高对方、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别人才不会嫉妒自己、攻击自己,甚至会保护自己,自己心里才能感到踏实、有安全感,在说话的语气和行为举止上也处处小心,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从而满足他人合理甚至不合理的要求,以取悦于对方,让对方配合自己制造缓和的气氛,但在这其中有种潜台词,那就是——我为了让你满意、高兴,付出了如此多的努力,请你不要责备我,即便我做错了事甚至没有做该做的事,请你不要嫉妒我、攻击我,如果能够保护我就更好了。

处事方式

因为讨好型人格具有上述特征,这类人群在处理事情的时候经常被强势的、个性突出的人(也就是自己讨好的对象)的意见所左右,如果所处理的事情之前没有遇到过或者自己没有完全弄懂的时候,由于时间紧迫会直接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时讨好的人会摆出一副学习的姿态,抬高对方,认为对方是权威,而不与对方讨论,找出对方的漏洞,将问题向更完善的方向推进,因为这种方式会被他认为是不尊重对方,从而偏离讨好型的特质。

弊端

关于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你总喜欢讨好别人?

讨好型人格给人的感觉往往是非常温和、舒服,但同时会让人觉得依赖感太强,过于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而忽视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放弃了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相的权利,放弃了与别人争论的机会,这样事情的结果不是自己主导下产生的,事情实际上由他人完成。

改善

关于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你总喜欢讨好别人?

1、处事的方式

做事的时候着眼点放在事情本身,不要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想到做错事的严重后果,从而畏手畏脚,导致没有想清楚的时候轻易地听从别人的意见,让别人承担实际的责任,要从事情的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度和持续的思考,让自己真正的思想贯穿事情的始终,即便错误也是有收获的,如果没有实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因此要勇于做事,勇于犯错,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做错比不做要好得多,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能力;

对待他人提出意见的情况,一方面尊重对方对事情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另一方面抱着批判的态度审视对方的意见,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先思考,不清楚时与对方讨论、争论甚至争吵,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的时候人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能力,使事情更清楚,得到更完善的结果;根据讨论的结果完善自己的方案并最终完成。

2、与人交流的方式

不要过度关注他人的态度,别人态度不好可能与此事无关,即便有关系,如果本着论事不论人的精神,自己也无须紧张和苦恼,通过其他方式与其缓和关系,但切不能将自己交出事情主动权为代价。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区分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一般关系三个社交等级。

讨好型的人,往往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和别人“界限不清”,所以你需要分清楚你的社交关系。

如恋人或闺蜜这样的亲密关系自然可以“近”一些,多付出一些,很可能就会得到同等的回报。而在朋友关系和一般关系中,你在付出之前,就要问清楚自己,内心是否真的愿意去做。如果不愿意,可以拒绝和说不。心理学称之为:“没有敌意的坚决”。毕竟你的精力有限,需要爱更多值得你爱的人,对更值得的人去付出。

所以,与其去爱别人,不如去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怎么避免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mbti
怎么避免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mbti
避免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是许多人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讨好型人格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他人需求,忽视自我感受,常常为了获得他人认可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要对抗这种倾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增强自我意识,明确自身的价值观和需要。同时,学习设定健康的界限,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也是关键...[详细]
发布于 2024-12-15

最新推荐

谈恋爱总是喜欢胡思乱想
谈恋爱总是喜欢胡思乱想
谈恋爱时胡思乱想是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与安全感不足或过往经历有关,可通过调整认知和行为习惯改善。恋爱中容易胡思乱想的人往往对关系存在潜在焦虑。这类人群可能过度解读伴侣的言行,将中性行为负面化,例如未及时回复消息就怀疑对方变心。这种思维模式与...[详细]
2025-08-19 16:35
谈恋爱总哭是为什么啊
谈恋爱总哭是为什么啊
谈恋爱总哭可能与情绪敏感、关系冲突、童年创伤、焦虑型依恋或抑郁倾向有关。恋爱中的哭泣通常反映了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潜在的心理压力,需结合具体情境分析。1、情绪敏感高敏感人群对情感波动感知更强烈,伴侣的言语或行为容易触发情绪反应。这类人往往共...[详细]
2025-08-19 14:55
谈恋爱总会想着遇到更好的人
谈恋爱总会想着遇到更好的人
谈恋爱时总想着遇到更好的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与择偶策略、情感需求未满足或自我价值感不稳定有关。这种现象可能由理想化期待、比较心理、情感回避、社会文化影响、依恋模式等因素引起,需要通过调整认知、增强自我觉察、建立深度情感联结等方式改善...[详细]
2025-08-19 13:16
谈恋爱总会想着遇到更好的 遇到想谈恋爱的人
谈恋爱总会想着遇到更好的 遇到想谈恋爱的人
谈恋爱时总期待遇到更好的对象,是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源于对理想伴侣的追求或对当前关系的不确定感。这种现象可能与择偶偏好、情感需求未满足、社会比较心理、自我价值感波动、关系承诺度不足等因素有关。1、择偶偏好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择偶机制会促使个...[详细]
2025-08-19 11:37
谈恋爱转的钱分手以后要退还吗
谈恋爱转的钱分手以后要退还吗
恋爱期间的转账分手后是否需要退还,需根据转账性质决定,主要涉及赠与、借款、共同消费等不同情况。恋爱期间的转账若明确为表达爱意的赠与,例如特殊节日的红包或日常小额消费,通常无须退还。法律上这类行为属于自愿赠与,一旦完成即视为有效。但若转账时附...[详细]
2025-08-19 09:57
谈恋爱住一起好还是不住一起好
谈恋爱住一起好还是不住一起好
恋爱中是否同居需根据双方关系阶段和性格特点决定,关系稳定且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时同居有助于增进亲密感,而关系初期或需要个人空间时分开居住更合适。同居能够帮助伴侣更真实地了解彼此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日常共同处理家务、财务等事务可以提前磨合婚姻中...[详细]
2025-08-19 08:18
谈恋爱中最忌讳什么
谈恋爱中最忌讳什么
谈恋爱中最忌讳缺乏信任、过度控制、逃避沟通、贬低对方和自我中心。这些行为容易破坏亲密关系的基础,导致矛盾积累甚至关系破裂。1、缺乏信任信任是亲密关系的核心支柱。频繁查岗、质疑对方行踪、偷看手机等行为会引发强烈抵触。健康的感情需要给伴侣留出个...[详细]
2025-08-19 06:3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