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情感心理 > 正文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5个因素容易导致人的自卑

发布时间: 2022-02-09 16:2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但凡是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因为每个人都想过更好地生活,成为更好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自卑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5个因素容易导致人的自卑

由于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自卑程度又有不同,如果自卑程度过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那是需要寻求心理治疗的。

要想解决自卑心理,首先要追根溯源,找到自卑的心理根源,那么自卑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精神分析领域中,首先强调的是原生家庭,那么先来看看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礼物吧。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5个因素容易导致人的自卑

一,重男轻女思想,这个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很多女性不认可自己的女性角色,她们努力去做一些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而不屑于照顾孩子,收拾家务,在她们看来,孩子和家务是自己人生的负担。一个家庭里如果母亲不关心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将处于绝境,整个社会的母亲如果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那社会的发展可想而知了。父母对孩子的存在的不认同,对孩子忽视,这容易导致孩子自己也不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那会造成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5个因素容易导致人的自卑

二,过于严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孩子无论怎样做永远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孩子就会有“我不够好”的感觉,长大之后,一种情况就是会导致做事情拖延,另一种情况就是会导致孩子自我要求也会很高,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如果环境压力过大,他们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他们自己整个人都会崩溃,陷入非常无助无力的状态。他们经常会有没有能力、没有价值的感觉,即使他已经非常好了。被压制的孩子不敢表达需要,不敢表现,他们往往会自我贬低,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常常自我否认。

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父母的溺爱,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父母溺爱孩子,但同时潜意识中是想向孩子表达,“你是没有能力的,你是需要我的照顾的”,所以孩子会有无力感,缺乏思考行动的能力,对自己没有掌控感。

三,焦虑的父母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要小心,外面的世界是很危险的,他们往往会干预孩子自然的节奏,打断孩子自主做的事情,孩子会放弃自主性,给孩子的感觉是很无力的,他会感觉到没有价值和能力,这样的孩子会压抑隐藏在自己内心的关于我想被欣赏,我是值得的,我是可以自由玩耍的状态,产生负面认知,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会发展出来。

四,过于冷漠的父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是忽视的,他们对于孩子的需要往往是没有回应的,对孩子来说,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在成年后发展出比较好的适应能力,会赚到一些钱,通过给父母钱,对父母好来获得关注,他们的婚姻可能会跟一个不如自己的人结婚,对对方的要求就是对方对我好就行,然而在相处的过程中却总是感觉欲求不满,然后就会不断地抱怨埋怨,对方就会回避,造成恶性循环,两人的关系会越来越远。但是如果不表达自己的不满,压抑自己,往往会造成躯体化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会造成抑郁的发生。

五,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根据每个孩子在家里出生的先后顺序不同,每个孩子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往往第一个孩子承担了很多父母的期待,长大以后往往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在事业上也会非常努力,在第二个孩子没有出生之前的几年,第一个孩子享受着独生子的待遇,父母亲所有的爱都给了他,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如果父母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孩子的身上,对于第一个孩子冷落或者忽视,就会造成第一个孩子心理上的巨大挫折,他们会感受到深深的自卑心理,有的家庭发现有的哥哥(或者姐姐)有打弟弟(或妹妹)的情况,那这时候就需要反思了,自己是不是对第一个孩子关心太少,他在恨弟弟(或妹妹)抢了父母的爱。有的孩子情况过于严重,而父母仍然忽视,而这很有可能埋下心理障碍的种子。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会以他的哥哥(或姐姐)为竞争对象,在父母的鼓励下,努力超越他。第二个孩子如果是最小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时候就会产生如上述溺爱的自卑心理。如果家庭里面有很多孩子,最小的孩子除了容易受到溺爱以外,他也常常因为自己太小,跟他在一起的都是哥哥姐姐而产生很深的无力感。

小孩子慢慢长大,走出家庭,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单元就是学校,学校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3-5、6 是主动对内疚的阶段,如果发展顺利孩子会探索出发起行动的方式,如果这一阶段发展不顺利,孩子容易对行动和思想感到内疚。现在孩子一般3岁送入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是否爱孩子,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现在有很多师缘性创伤,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5、6岁到12岁,是勤奋对自卑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小学生阶段,这个阶段如果发展良好,就会发展出能力胜任的意识,如果发展不好,孩子容易感到自卑,没有控制感。很多孩子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这时候就需要靠学校的老师帮助孩子,在小学生阶段,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很神圣的,如果一个备受冷落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怀,那他一定会走出低谷,相反一个孩子如果在学校里面倍受老师的冷落和忽视,那么这种伤害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弥补的。

人是终身发展的,早期没有完成的任务会在后期得到不断完善,越早期的阶段没有发展好,需要治疗的时间越多,难度也会增加,而且之前的很多积极的心理因素没有发展好,还会影响到后期阶段心理状态的发展,1-1.5岁期间,对别人的信任感都没有建立,那很容易影响到后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自卑感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自卑感是如何毁掉一个人的
01大一那年,一个平时和我关系要好的女孩,在上课前夕,忽然闹着要跳楼。一时间,教室外一片混乱。众人大声的喊叫和混乱的拉扯引来了老师,在一群人的努力下,大家终于把她带到了办公室。留下几个人陪伴后,老师紧张地跑来对大家说:“太吓人了,她这是怎么了?”有人回答:“抑郁症发作了。”那时我...[详细]
发布于 2021-10-20

最新推荐

频繁更换性伴侣会得艾滋病吗
频繁更换性伴侣会得艾滋病吗
频繁更换性伴侣确实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概率。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感染途径之一。性伴侣数量多且防护不足时,接触病毒的概率会明显上升。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和血液中。频繁更换性伴侣且未使用...[详细]
2025-07-04 15:42
频繁更换性伴侣的后果
频繁更换性伴侣可能增加性传播感染风险并影响心理健康。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性传播疾病感染概率上升、情感关系稳定性下降、自我价值感降低、社会评价压力增大、长期亲密关系建立困难。1、性传播疾病风险无保护性行为会显著提升淋病、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详细]
2025-07-04 13:34
胖的人瘦下来会好看吗
胖的人瘦下来通常会更好看,但具体效果因人而异。体重减轻后五官轮廓更清晰、身材比例更协调是普遍现象,但最终颜值变化还受皮肤松弛度、骨骼结构、肌肉线条等因素影响。体脂率下降后,面部脂肪减少会让下颌线变得明显,眼睛在视觉上显得更大,鼻梁也可能更挺...[详细]
2025-07-04 11:25
判断男人出轨的方法
判断男人是否出轨需要结合行为变化、生活习惯和情感互动等多方面观察,不能仅凭单一表现下定论。常见信号包括突然注重外表、回避沟通、情绪异常波动、行程不透明、亲密行为减少等。突然注重外表可能表现为频繁更换发型、购置新衣物或过度使用香水,这些行为若...[详细]
2025-07-04 09:17
藕断丝连的感情怎么办
藕断丝连的感情怎么办
藕断丝连的感情可以通过心理调适、边界设定、情感转移、关系重构、专业咨询等方式处理。这种情感状态通常由习惯依赖、未解心结、外界压力、替代缺失、创伤回避等原因引起。1、心理调适识别情感惯性是处理藕断丝连的基础。大脑神经可塑性会强化长期情感模式,...[详细]
2025-07-04 07:08
女友把我当备胎我该怎么办
被当作备胎可以通过保持理性沟通、明确关系边界、评估情感投入、关注自我价值、寻求社交支持等方式应对。感情中的不平等地位可能由缺乏承诺、情感依赖、价值认知偏差等因素引起。1、保持理性沟通直接表达对当前关系状态的困惑,避免指责性语言,用具体事例说...[详细]
2025-07-04 05:00
女性夜尿频繁吃什么好
女性夜尿频繁吃什么好
女性夜尿频繁可能与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可以适量吃南瓜籽、蔓越莓、酸奶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米拉贝隆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或用药。一、食物1、南瓜籽南瓜籽富含锌元素和植...[详细]
2025-07-03 15:1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