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情感心理 > 正文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5个因素容易导致人的自卑

发布时间: 2022-02-09 16:2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但凡是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因为每个人都想过更好地生活,成为更好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自卑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5个因素容易导致人的自卑

由于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不同,环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自卑程度又有不同,如果自卑程度过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那是需要寻求心理治疗的。

要想解决自卑心理,首先要追根溯源,找到自卑的心理根源,那么自卑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精神分析领域中,首先强调的是原生家庭,那么先来看看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礼物吧。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5个因素容易导致人的自卑

一,重男轻女思想,这个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很多女性不认可自己的女性角色,她们努力去做一些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事情,而不屑于照顾孩子,收拾家务,在她们看来,孩子和家务是自己人生的负担。一个家庭里如果母亲不关心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将处于绝境,整个社会的母亲如果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那社会的发展可想而知了。父母对孩子的存在的不认同,对孩子忽视,这容易导致孩子自己也不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那会造成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低,缺乏安全感。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5个因素容易导致人的自卑

二,过于严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孩子无论怎样做永远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孩子就会有“我不够好”的感觉,长大之后,一种情况就是会导致做事情拖延,另一种情况就是会导致孩子自我要求也会很高,不允许自己犯错误,如果环境压力过大,他们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他们自己整个人都会崩溃,陷入非常无助无力的状态。他们经常会有没有能力、没有价值的感觉,即使他已经非常好了。被压制的孩子不敢表达需要,不敢表现,他们往往会自我贬低,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常常自我否认。

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父母的溺爱,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父母溺爱孩子,但同时潜意识中是想向孩子表达,“你是没有能力的,你是需要我的照顾的”,所以孩子会有无力感,缺乏思考行动的能力,对自己没有掌控感。

三,焦虑的父母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要小心,外面的世界是很危险的,他们往往会干预孩子自然的节奏,打断孩子自主做的事情,孩子会放弃自主性,给孩子的感觉是很无力的,他会感觉到没有价值和能力,这样的孩子会压抑隐藏在自己内心的关于我想被欣赏,我是值得的,我是可以自由玩耍的状态,产生负面认知,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会发展出来。

四,过于冷漠的父母,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孩子是忽视的,他们对于孩子的需要往往是没有回应的,对孩子来说,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在成年后发展出比较好的适应能力,会赚到一些钱,通过给父母钱,对父母好来获得关注,他们的婚姻可能会跟一个不如自己的人结婚,对对方的要求就是对方对我好就行,然而在相处的过程中却总是感觉欲求不满,然后就会不断地抱怨埋怨,对方就会回避,造成恶性循环,两人的关系会越来越远。但是如果不表达自己的不满,压抑自己,往往会造成躯体化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会造成抑郁的发生。

五,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根据每个孩子在家里出生的先后顺序不同,每个孩子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往往第一个孩子承担了很多父母的期待,长大以后往往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在事业上也会非常努力,在第二个孩子没有出生之前的几年,第一个孩子享受着独生子的待遇,父母亲所有的爱都给了他,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如果父母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孩子的身上,对于第一个孩子冷落或者忽视,就会造成第一个孩子心理上的巨大挫折,他们会感受到深深的自卑心理,有的家庭发现有的哥哥(或者姐姐)有打弟弟(或妹妹)的情况,那这时候就需要反思了,自己是不是对第一个孩子关心太少,他在恨弟弟(或妹妹)抢了父母的爱。有的孩子情况过于严重,而父母仍然忽视,而这很有可能埋下心理障碍的种子。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会以他的哥哥(或姐姐)为竞争对象,在父母的鼓励下,努力超越他。第二个孩子如果是最小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时候就会产生如上述溺爱的自卑心理。如果家庭里面有很多孩子,最小的孩子除了容易受到溺爱以外,他也常常因为自己太小,跟他在一起的都是哥哥姐姐而产生很深的无力感。

小孩子慢慢长大,走出家庭,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单元就是学校,学校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3-5、6 是主动对内疚的阶段,如果发展顺利孩子会探索出发起行动的方式,如果这一阶段发展不顺利,孩子容易对行动和思想感到内疚。现在孩子一般3岁送入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是否爱孩子,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现在有很多师缘性创伤,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5、6岁到12岁,是勤奋对自卑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小学生阶段,这个阶段如果发展良好,就会发展出能力胜任的意识,如果发展不好,孩子容易感到自卑,没有控制感。很多孩子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这时候就需要靠学校的老师帮助孩子,在小学生阶段,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很神圣的,如果一个备受冷落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怀,那他一定会走出低谷,相反一个孩子如果在学校里面倍受老师的冷落和忽视,那么这种伤害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弥补的。

人是终身发展的,早期没有完成的任务会在后期得到不断完善,越早期的阶段没有发展好,需要治疗的时间越多,难度也会增加,而且之前的很多积极的心理因素没有发展好,还会影响到后期阶段心理状态的发展,1-1.5岁期间,对别人的信任感都没有建立,那很容易影响到后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自卑是怎么形成的
自卑是怎么形成的
自卑的形成通常与遗传、环境、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可能源于童年经历、社会比较或自我认知偏差。自卑的根源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天生对负面情绪更敏感,增加自卑的风险。环境因素中,童年经历尤为重要,比如父母过度批评、忽视或家庭暴力,可能导致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认知。社会...[详细]
发布于 2025-01-09

最新推荐

读不喜欢的专业很难受怎么办
读不喜欢的专业产生心理不适与专业认知偏差、兴趣冲突、压力积累、未来焦虑、自我认同危机等因素相关,可通过认知重构、兴趣融合、压力管理、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方式改善。1、认知偏差:部分学生对专业存在刻板印象或信息误差,误判专业价值。建议系统分析...[详细]
2025-05-19 17:00
学生读书压力大该怎么开导
学生读书压力大需要从认知调整、情绪管理、时间规划、家庭支持和专业干预五个方面综合开导。1、认知调整:学业压力常源于对成绩的过度关注和错误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将失败视为学习机会而非能力否定。具体方法包括引导设定合理目标,如将"必须考...[详细]
2025-05-19 16:58
成年儿子怨恨父母怎么办
成年儿子怨恨父母怎么办
成年儿子怨恨父母可能由童年创伤、沟通障碍、期望落差、控制过度、情感忽视引起,改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调整认知和行为模式。1、童年创伤:早期经历中的肢体暴力、语言贬低或情感冷漠可能形成长期心理阴影。治疗需通过家庭治疗回溯事件,父母需承认错误并道歉...[详细]
2025-05-19 16:57
高考生压力大怎么开导
高考生压力大需要从认知调整、情绪管理、家庭支持、时间规划、专业干预五方面综合疏导。1、认知重构:压力源于对考试结果的过度担忧,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调整非理性信念。通过记录自动负性思维,用客观证据反驳"考不好人生就完了"等极端想法,建立"尽力即...[详细]
2025-05-19 16:56
考试什么样的心态才算好心态
良好的考试心态需要平衡适度紧张与积极自信,具体表现为目标明确、情绪稳定、专注当下、接纳不确定性和自我激励。1、目标明确:清晰合理的考试目标能减少焦虑。将大目标拆解为具体小任务,如每天复习两章内容或完成三套模拟题,避免因目标模糊产生无力感。采...[详细]
2025-05-19 16:54
考试没考好怎么办
考试失利可能由复习方法不当、情绪管理失衡、基础薄弱、时间分配失误、外界干扰等因素导致,可通过调整学习策略、心理调适、查漏补缺、优化计划、减少干扰来改善。1、调整策略:低效复习是常见原因,机械记忆或题海战术可能适得其反。采用主动回忆法,如用思...[详细]
2025-05-19 16:53
考试心态不好怎么办
考试心态不佳可能由压力过大、准备不足、负面思维、身体疲劳、环境适应差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认知调整、行为训练、情绪管理、环境优化、专业干预等方法改善。1、压力管理:考试压力多源于自我期望过高或外界评价焦虑。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能缓解躯体紧张,每天...[详细]
2025-05-19 16:52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