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情感心理 > 正文

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 实则是父母的双重标准

发布时间: 2022-02-08 17:3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孩子

我的孩子我行我素,和他谈话就像对牛弹琴,他对我的建议充耳不闻……

综合起来,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却更喜欢打游戏;

你希望他早睡早起,结果他睡到日上三竿;

你希望他言出必行,结果他谎话连篇;

于是你开始不满,焦虑,甚至是愤怒,然后是说教,指责,甚至是打骂。

但是你会发现,粗暴的手段除了会破坏亲子关系,对改善孩子的行为问题毫无作用。

而根据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如果家庭教育只在行为表面上做文章,就如同打地鼠一样,貌似将一个问题消灭了,却发现另一个问题又立即冒出来了。

你以为是孩子无可救药了。其实是你忽略了一点,你忘记看看自己是怎么做的。

01

在曾经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

如果我问你: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许一开始你会说:只要他健康快乐。但接下来你就会忍不住说:希望他当学者教授,科学家,飞行员,甚至是宇航员……

问题来了,你为什么给孩子立这些目标呢?

如果去深挖,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人生目标,很多来自你不曾实现的理想。

父母纷纷认为这是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但潜意识里,是在让孩子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理想。

可是我们忘记了,父母自己都不曾走过的路,自己都没有到达的彼岸,又如何引领孩子到达?

比如有个读者说,我对孩子要求不高啊,就想要她钢琴过八级,普通话达到一级。

可她的孩子死活不愿意弹钢琴,学了半年普通话,Z和zhi的发音都搞混。后来我问她你自己这些都做成了吗?她的回答很可爱:就是因为我没有做成,所以希望孩子做好啊。

这就出现两个概念:

一个叫做不合理期待,就是把自己做不到的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去做到;

第二个概念是潜在的焦虑,正因为自己曾在某个地方失败过,又对那个失败不能释怀,所以希望孩子替自己成功,来安慰曾经那个失败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发现你给孩子树立一个人生目标,却发现无论如何他都做不到时,你估计就是陷入了这两个概念里。

02

你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做到了吗?

除了让孩子替自己完成不切实际的理想以外,父母还有个奢望,就是希望孩子在作息和行为上面超越自己。

我一个读者说她想离婚,说老公对孩子不负责,导致孩子很叛逆,在外面经常打人。

虽然我认同父亲陪伴孩子很重要,但我知道这不是引发他儿子频繁打人的原因。他儿子之所以在外面动辄就打人,是因为他们夫妻都很暴力,经常在家里互相打骂。

而他们却教育孩子在外面要斯文和礼貌。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我还有个朋友说:我孩子总是顶嘴,从来不愿意承认错误,这让我非常的恼火。

我问她:你平时做错事情了,是怎么向别人承认错误的呢?

她的答案是:我一直都认真仔细,根本不会做错事情,所以我不需要道歉。

这就是矛盾点,是人就会犯错,如果大人在犯错后却看不到自己的错,嘴里还要求孩子敢作敢为,那么孩子的理解就是:承认错误是可耻的,所以无论我做了什么,我都要据理力争。

心理学家李子勋曾经说:“孩子的头顶有父母情绪和行为的接收器。”

父母即使在语言上面无数次教导孩子要如何做,要如何变得更优秀,但只要父母自己没有做到这些,他们的孩子就基本也做不到。

因为无论是出于对父母的忠诚,还是无意识的效仿,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父母在做什么,他就跟着做什么。

这一点我有个朋友表达过神奇的体验,她说她一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但是自己却经常趁孩子睡着了,又爬起来追剧,她以为这样没有问题。

结果有天她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在课堂睡着了,调查后发现,每次孩子在他们晚上追剧时,也会起来玩玩具,甚至他们某次出去看电影的时候,孩子干脆跑到客厅看了两集动画片。

这就是神奇的亲子同步效应。

作家麦家说,他的儿子在青春期的时候,两年不愿意和他讲一句话,无论他如何靠近儿子,儿子依旧视他为仇人。

直到后来他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想到自己也曾和父亲几年都零交流,才恍悟孩子完全拷贝了自己的成长路。这才放下了和儿子的谴责和评判。

综上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一千担的理论和方法,都不如你拿放大镜往自己身上看。

最简单的方法是,当你发现孩子某个行为问题时,你可以马上对照自己和爱人,你们身上是否有同样的问题出现过?

正如“一念之转”书里所说,之所以你看孩子某个行为很焦虑很着急,是因为你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却等着孩子替你去修正他。

03

放下双重标准,和孩子一起克服成长困难

我们在工作时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老板自己在无所事事或打无聊电话聊天,却拿着小鞭子抽着我们给他卖命,你嘴上不反抗,但内心一定会不服:凭什么!

回到家庭也是同样的,父母是孩子的权威,

当父母自己放不下手机,却要求孩子远离游戏;

当父母每天买买买,却要求孩子勤俭节约;

当父母经常吵架,却要求孩子斯文礼让;

当父母忧郁消极,却要求孩子乐观开朗;

孩子内在也会有同样的疑问:凭什么?

孩子

我就有过如此经历,我儿子写字困难,我就逼着他多抄多写,还义正言辞说勤能补拙。后来我回忆自己小时候,写字是同样的狗啃泥,同样的握笔困难,我就知道我正在犯一个错误,那就是用双重标准去教育孩子。

意即,“我可以做不到,但你却一定要做到”,这就是家庭的霸权主义。

于是我开始臣服,接纳他这部分能力的差异。后来我发现,虽然他的字迹仍旧不那么优美,但他的态度却少了很多的抵抗。

另外,那个曾逼孩子练普通话的读者后来放下对孩子的强制,尊重孩子意愿让她去画漫画,却意外的获得了区里的一个二等奖,这看似是无心插柳,实则是父母放手成全孩子的结果。

孩子

鲁道夫·斯坦纳说:

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

孩子在环境中教育他自己,身为父母,正好是孩子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成为一个让孩子轻松积极的环境,孩子才能借由这个环境,自由把握他们的命运。

有个童书作家说,她如果想看电视就大方的看电视,并且告诉女儿,妈妈在看电视了,你也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她出去玩了,也会大方告知女儿自己去嗨皮了。甚至某天她去吃了个麻辣烫也回来告诉女儿,她说适当吃点垃圾食品也无妨,毕竟我们身体有自动排毒的功能。

结果女儿在这样透明开放的环境里,更加懂得了自我管理。

她的感悟是:做父母要做到真诚和坦然,不要以双标来给孩子制造混乱。因为亲子之间是有心电感应的。他们通常不是听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甚至会觉察你背地里做了什么。

因此,当你发现孩子不听话时,也许就是你检验自己是否存在双重标准的时候。

与其责骂孩子,不妨问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自己又做了什么?或许答案会一目了然。

然后只要你自我调整和管理,当你做得符合自己的标准了,相信我,你的孩子就会自动调频,并靠近你,甚至超越你。

作者:周周,心理咨询师,用爱和智慧去理解生活,公众号:周周的心空间。原标题:《父母的双重标准,才是导致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父母的双重标准,是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
父母的双重标准,是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我行我素,和他谈话就像对牛弹琴,他对我的建议充耳不闻……综合起来,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却更喜欢打游戏;你希望他早睡早起,结果他睡到日上三竿;你希望他言出必行,结果他谎话连篇;于是你开始不满,焦虑...[详细]
发布于 2021-11-10

最新推荐

如果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会怎样
长期压抑情感可能导致心理功能失调、人际关系恶化及躯体化症状,具体表现为情绪障碍、社交回避、慢性疼痛等。1、情绪障碍:长期情感压抑会阻断正常的情绪宣泄通道,导致抑郁或焦虑症状。大脑杏仁核过度活跃可能引发持续性的负面情绪循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情...[详细]
2025-04-24 14:04
爱生气的人会导致哪些疾病呢
频繁生气可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障碍及皮肤问题。1、心血管疾病:长期愤怒激活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持续高压状态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临床数据显示,易怒人群冠心病发病率较常人高2-3倍。治疗需结...[详细]
2025-04-24 13:59
疑心重胡思乱想是不是一种病
疑心重胡思乱想可能是病理性表现,与焦虑障碍、偏执型人格特质、压力积累、脑化学物质失衡、早期创伤经历有关。1、焦虑障碍:持续疑心属于广泛性焦虑或强迫思维的典型症状,大脑杏仁核过度激活导致威胁敏感度升高。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识别扭曲思维,药物如舍...[详细]
2025-04-24 13:53
经常生气的人容易得什么病
经常生气可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抑郁症、免疫系统疾病等五种健康问题。1、高血压:长期愤怒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和血压升高。临床数据显示,易怒人群高血压发病率比普通人高2-3倍。治疗需结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详细]
2025-04-24 13:48
爱生气会导致什么病
长期频繁生气可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抑郁症等疾病。1、高血压: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压和舒张压持续升高,长期易发展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需结合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美托洛尔,配合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情绪...[详细]
2025-04-24 13:42
情感修复最厉害的方法
情感修复需要系统性心理干预与行为调整,核心方法包括认知重构、情绪管理、关系重建、创伤处理、自我成长。1、认知重构:错误认知模式是情感创伤的维持因素,常见于过度概括化或灾难化思维。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技术可识别自动思维,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修...[详细]
2025-04-24 13:36
怎么维持长久的恋情
维持长久恋情需要建立信任、保持沟通、培养共同兴趣、处理冲突、持续自我成长。1、信任建设:信任是恋情的基础,缺乏信任容易引发猜疑和矛盾。通过坦诚交流、履行承诺、尊重隐私来建立信任感。避免隐瞒重要信息或频繁查岗,信任需要时间积累,日常小事上的可...[详细]
2025-04-24 13:3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