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什么是死亡恐惧症 人终有一死何须执着

发布时间: 2021-12-29 16:5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死亡恐惧症就是一种非正常的怕死,属于神经性恐怖症之一种。神经性恐怖症,指面临不利或内心情感体验偏差,持续或反复的现实环境刺激等,造成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互相作用发生紊乱。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特定事物的恐惧,如患者忌讳提到有关死的任何话题或任何有死的暗示意义的食物(比如不敢从白事一条龙的商店门前通过)一旦接触到这些东西,就会出现四肢发抖、浑身冒汗等神经症状。恐惧往往由幻觉、错觉及妄想引起,并在深度幻觉中强烈发作。对于死亡恐惧症来访者来说,要想恢复首先要矫正对死亡的不正确认识,坦然的接受这一自然现象,所以心理治疗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些症状严重的患者来说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死亡恐惧症的出现源自怕死情结。所谓怕死情结泛指人对一切事物的惧怕心理,是恐惧障碍的心理根源。“死”非单纯“死亡”之意,泛指对“自己”的一切伤害,“死亡”是其极端状态,怕的虽不一定是“死亡”,但通归于怕死之类,故称为怕死情结。每个人都怕死(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中的“不怕死”那是为了迎合某种需要),但怕的程度不一样,而死亡恐惧症就是一种非正常的怕。该症属于神经性恐怖症之一种。所谓神经性恐怖症,是指面临不利或发病原因往往是内心情感体验偏差,持续或反复的现实环境刺激等,造成皮质雨皮质下部神经互相作用发生紊乱。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没有人可以违背,对这种自然规律,最好的方法是顺其自然,不去想它。但生活中有些人却对死亡怀有害怕、恐惧的心理,虽然说怕死是人的本能,但他们的这种恐惧是不正常的,在没有面临死亡威胁时也会产生恐惧,并伴有四肢冰凉、冒冷汗、心悸等身体反应,这就是死亡恐惧症的症状表现。心理行为疗法采取系统脱敏疗法或暴露冲击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包括肌肉松弛训练,评定不适部分予以粑症状等级化、通过想象或给予合理地现实刺激以谋求症状减轻;暴露冲击法是指直接持续地让患者接触引起恐惧地情景或内容,最大程度地“充分暴露”给患者,以驱除患者恐惧心理,此法宜慎用。药物疗法恐惧症的本质是由于焦虑,主要服用阿普唑伦、丁螺环酮等药物,以及氟米帕明、阿米替林等抗焦虑药物。专家建议短期上,一旦你又陷入那种恐惧时, 理智上要强迫自己什么都不去想, 保持头脑空白, 如果在晚上就蒙头大睡一觉, 起床后找你的亲人或好朋友, 和他们交流交流, 听听他们对死亡的理解, 顺便释放自己的压力。长期上, 你要让你的生活充实起来,如果在上学呢,就利用空闲时间再报个学习班,多充实一下自己,如果在工作,就给自己定一个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压力合理的转移,也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胡思乱想了,即使再想到那些,就微微笑过去忙你该忙的事儿吧。对死亡问题不考虑是不可能的,但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如果是老年人专家提出了以上建议:1、老人要正确认识到死亡是自然规律,要明白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无不遵循这个自然规律。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即使大权在握的秦始皇,曾努力寻找长生药,但终归也未能实现。因此只有正确地面对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活得愉快而有意义。2、从恐惧心理中解脱出来,认识到死亡是自然规律,那就应该泰然处之,不应有任何恐惧心理。一个老人只要自认为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就能坦然地面对死亡,比较容易承受死亡,根本不会产生什么恐惧心理。3、愉快地活好每一天,老年人在平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心理、运动、饮食三方面。尤其是心理因素非常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长寿老人都是心情愉快,想得开,放得下,胸襟博大,乐观开朗,无忧虑,无怨气,善于调节情绪,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闯过每一个难关,知足、满足、愉快地度过晚年的。关于对死亡的哲理面对死亡,人们充满了恐惧,就像小孩害怕在黑暗中独自行走一样,而且当小孩听到的故事越多,那么他越生惧来的恐惧也就越大,人们对于死的恐惧也是这样。当然,把死亡看做是罪孽的报应和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旅程,则是圣洁的,而把死亡看作是向大自然进贡的祭品而感到恐惧,则是软弱的表现。然而在宗教的默想中,有是却混杂着虚荣和迷信。在某些天主教教士充满禁欲内容的书中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思想的一根手指被挤压应该会怎样,进一步想象一下死亡将会使全身腐烂分解,这种痛苦又会怎样。其实,死亡的痛苦根本无法和肢体上遭受刑罚的痛苦相比,这些维系生命的最重要器官并非人体最受敏感的部位。所以,正如那为哲学家和正常人身份著书立说的先哲所说的那样:伴随着死亡所带来的痛苦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当代许多学者对死亡恐惧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他们指出,“死”是一种与人“生”相伴的生理现象,人们不必也不应该害怕死亡,如果天天陷于对“死”的恐惧之中,以至于神智恍惚,茶饭不思,动辄担惊受怕,那就患上了“死亡恐惧症”。有些学者认为,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并非是与生皆来的品性,而是后天的经历形成的。例如,当人还是惘然不知世事的孩童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死;当人长至十余岁时,常常从亲人或他人的死亡中感受到死亡现象的可怕。这时,若不及时疏导,就有可能患上死亡恐惧症。专家们指出,一个患有死亡恐惧症的成年人,往往源于他渡过了一个悲惨的童年,剧烈的苦难刺激是死亡恐惧症最好的温床。另有一部分学者完全否定上述观点,他们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生而具有的,它是人类一切恐惧的最深层的根源。精神分析学家齐尔伯格认为:“在面对危险时的不安全感后面,在懦弱和压抑感后面,永远潜伏着基本的死亡恐惧,……焦虑症、光怪陆离的各种恐惧症,以及相当数量的抑郁性自杀和众多的精神分裂症,它们为无时不在的死亡恐惧提供了充分的证实。”这实际上是认为,死亡恐惧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而且也是人终身相伴的东西。于是,大多数人采取的是一种压抑的心理措施,以避免死亡恐惧对自己正常生活的妨碍,但压抑不得法,或压抑失败,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既然是心疾病,就需要从心理上加以治疗。

什么是死亡恐惧症 人终有一死何须执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会得死亡恐惧症
为什么会得死亡恐惧症
死亡恐惧症,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但其实它是许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现象。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可能对死亡感到恐惧,这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那为什么有些人会发展成死亡恐惧症呢?死亡恐惧症通常与个人的经历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比如,经历过亲友去世的人,可能会对死亡有更深的...[详细]
发布于 2024-12-02

最新推荐

聪明的领导如何对待下属
聪明的领导通常通过尊重信任、合理授权、有效沟通、公平激励和持续培养等方式对待下属,既能提升团队效率,也能促进下属成长。一、尊重信任尊重是领导力的基础。聪明的领导会重视下属的独立人格与专业能力,避免公开批评或贬低。通过倾听意见、采纳合理建议,...[详细]
2025-08-17 16:10
聪明的老实人是怎样的
聪明的老实人通常指兼具诚实品质与高情商的个体,能在保持原则的同时灵活处理人际关系。这类人往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识别他人情绪和需求。他们选择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观点,但会通过调整沟通策略来提升信息接受度。比如面对冲突时,他们既不会违心附和...[详细]
2025-08-17 14:31
聪明的老板怎么对待员工
聪明的老板通常会通过尊重员工需求、建立有效沟通、提供发展机会、营造积极氛围和公平分配资源等方式管理团队。1、尊重需求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关注工作与健康的平衡。避免过度加班文化,主动了解不同岗位的生理心理负荷,例如为技术岗提供护眼设备,为客服岗...[详细]
2025-08-17 12:51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揭示了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既不过分疏离也不过度亲密,才能建立健康持久的关系。刺猬原理源自哲学家叔本华的寓言,描述一群刺猬在寒冷中试图靠近取暖,却因身上尖刺互相伤害,最终找到既能取暖又不被刺伤的最佳距离。这...[详细]
2025-08-17 11:12
刺猬性格一般人驾驭不了吗
刺猬性格的人并非完全无法被他人理解和相处,但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包容度和沟通技巧。这类人群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防御性、敏感多疑、情感内敛等特征,容易在社交中产生距离感。刺猬性格的形成往往与成长经历中的创伤或长期缺乏安全感有关。他们可能经历过被...[详细]
2025-08-17 09:33
刺猬型人格有多可怕
刺猬型人格并不一定可怕,但可能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刺猬型人格通常表现为对外界保持高度警惕,内心敏感多疑,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这种人格特征可能与童年经历、心理创伤或长期压力有关。刺猬型人格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显...[详细]
2025-08-17 07:53
刺猬型人格是什么样的
刺猬型人格是一种以敏感防御、情感疏离为核心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式,常表现为外在冷漠与内在脆弱的矛盾状态。这类人格的形成可能与早期情感忽视、创伤经历、高敏感特质、社交挫折、防御机制过度激活等因素有关。1、敏感防御刺猬型人格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习惯...[详细]
2025-08-17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