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死亡恐惧症:“死”与“生”终身相伴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死亡恐惧症就是一种非正常的怕死,属于神经性恐怖症之一种。神经性恐怖症,指面临不利或内心情感体验偏差,持续或反复的现实环境刺激等,造成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互相作用发生紊乱。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特定事物的恐惧,如患者忌讳提到有关死的任何话题或任何有死的暗示意义的食物(比如不敢从白事一条龙的商店门前通过)一旦接触到这些东西,就会出现四肢发抖、浑身冒汗等神经症状。恐惧往往由幻觉、错觉及妄想引起,并在深度幻觉中强烈发作。对于死亡恐惧症来访者来说,要想恢复首先要矫正对死亡的不正确认识,坦然的接受这一自然现象,所以心理治疗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一些症状严重的患者来说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死亡恐惧症:“死”与“生”终身相伴

死亡恐惧症的出现源自怕死情结。所谓怕死情结泛指人对一切事物的惧怕心理,是恐惧障碍的心理根源。“死”非单纯“死亡”之意,泛指对“自己”的一切伤害,“死亡”是其极端状态,怕的虽不一定是“死亡”,但通归于怕死之类,故称为怕死情结。

死亡恐惧症:“死”与“生”终身相伴

每个人都怕死(文学作品及影视剧中的“不怕死”那是为了迎合某种需要),但怕的程度不一样,而死亡恐惧症就是一种非正常的怕。该症属于神经性恐怖症之一种。所谓神经性恐怖症,是指面临不利或发病原因往往是内心情感体验偏差,持续或反复的现实环境刺激等,造成皮质雨皮质下部神经互相作用发生紊乱。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没有人可以违背,对这种自然规律,最好的方法是顺其自然,不去想它。但生活中有些人却对死亡怀有害怕、恐惧的心理,虽然说怕死是人的本能,但他们的这种恐惧是不正常的,在没有面临死亡威胁时也会产生恐惧,并伴有四肢冰凉、冒冷汗、心悸等身体反应,这就是死亡恐惧症的症状表现。

心理行为疗法

采取系统脱敏疗法或暴露冲击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包括肌肉松弛训练,评定不适部分予以粑症状等级化、通过想象或给予合理地现实刺激以谋求症状减轻;暴露冲击法是指直接持续地让患者接触引起恐惧地情景或内容,最大程度地“充分暴露”给患者,以驱除患者恐惧心理,此法宜慎用。

药物疗法

恐惧症的本质是由于焦虑,主要服用阿普唑伦、丁螺环酮等药物,以及氟米帕明、阿米替林等抗焦虑药物。

专家建议

短期上,一旦你又陷入那种恐惧时, 理智上要强迫自己什么都不去想, 保持头脑空白, 如果在晚上就蒙头大睡一觉, 起床后找你的亲人或好朋友, 和他们交流交流, 听听他们对死亡的理解, 顺便释放自己的压力。

长期上, 你要让你的生活充实起来,如果在上学呢,就利用空闲时间再报个学习班,多充实一下自己,如果在工作,就给自己定一个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压力合理的转移,也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去胡思乱想了,即使再想到那些,就微微笑过去忙你该忙的事儿吧。对死亡问题不考虑是不可能的,但如何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

如果是老年人专家提出了以上建议:

1、老人要正确认识到死亡是自然规律,要明白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无不遵循这个自然规律。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即使大权在握的秦始皇,曾努力寻找长生药,但终归也未能实现。因此只有正确地面对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活得愉快而有意义。

2、从恐惧心理中解脱出来,认识到死亡是自然规律,那就应该泰然处之,不应有任何恐惧心理。一个老人只要自认为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就能坦然地面对死亡,比较容易承受死亡,根本不会产生什么恐惧心理。

3、愉快地活好每一天,老年人在平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心理、运动、饮食三方面。尤其是心理因素非常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长寿老人都是心情愉快,想得开,放得下,胸襟博大,乐观开朗,无忧虑,无怨气,善于调节情绪,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闯过每一个难关,知足、满足、愉快地度过晚年的。

关于对死亡的哲理

面对死亡,人们充满了恐惧,就像小孩害怕在黑暗中独自行走一样,而且当小孩听到的故事越多,那么他越生惧来的恐惧也就越大,人们对于死的恐惧也是这样。

当然,把死亡看做是罪孽的报应和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旅程,则是圣洁的,而把死亡看作是向大自然进贡的祭品而感到恐惧,则是软弱的表现。然而在宗教的默想中,有是却混杂着虚荣和迷信。在某些天主教教士充满禁欲内容的书中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思想的一根手指被挤压应该会怎样,进一步想象一下死亡将会使全身腐烂分解,这种痛苦又会怎样。其实,死亡的痛苦根本无法和肢体上遭受刑罚的痛苦相比,这些维系生命的最重要器官并非人体最受敏感的部位。所以,正如那为哲学家和正常人身份著书立说的先哲所说的那样:伴随着死亡所带来的痛苦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当代许多学者对死亡恐惧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他们指出,“死”是一种与人“生”相伴的生理现象,人们不必也不应该害怕死亡,如果天天陷于对“死”的恐惧之中,以至于神智恍惚,茶饭不思,动辄担惊受怕,那就患上了“死亡恐惧症”。

有些学者认为,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并非是与生皆来的品性,而是后天的经历形成的。例如,当人还是惘然不知世事的孩童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死;当人长至十余岁时,常常从亲人或他人的死亡中感受到死亡现象的可怕。这时,若不及时疏导,就有可能患上死亡恐惧症。

专家们指出,一个患有死亡恐惧症的成年人,往往源于他渡过了一个悲惨的童年,剧烈的苦难刺激是死亡恐惧症最好的温床。另有一部分学者完全否定上述观点,他们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生而具有的,它是人类一切恐惧的最深层的根源。

精神分析学家齐尔伯格认为:“在面对危险时的不安全感后面,在懦弱和压抑感后面,永远潜伏着基本的死亡恐惧,……焦虑症、光怪陆离的各种恐惧症,以及相当数量的抑郁性自杀和众多的精神分裂症,它们为无时不在的死亡恐惧提供了充分的证实。”

死亡恐惧症:“死”与“生”终身相伴

这实际上是认为,死亡恐惧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而且也是人终身相伴的东西。于是,大多数人采取的是一种压抑的心理措施,以避免死亡恐惧对自己正常生活的妨碍,但压抑不得法,或压抑失败,就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既然是心疾病,就需要从心理上加以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会得死亡恐惧症
为什么会得死亡恐惧症
死亡恐惧症,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但其实它是许多人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现象。每个人在某个时刻都可能对死亡感到恐惧,这是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那为什么有些人会发展成死亡恐惧症呢?死亡恐惧症通常与个人的经历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比如,经历过亲友去世的人,可能会对死亡有更深的...[详细]
发布于 2024-12-02

最新推荐

测有多少人背后嫉妒你
测有多少人背后嫉妒你
通过心理测试可以初步评估周围人对您的潜在嫉妒程度。嫉妒情绪的产生与个人成就、社交表现、资源占有等因素相关,测试结果可能受到测试者主观认知偏差影响。当您在职场或社交圈中表现突出时,容易引发他人不自觉的攀比心理。这种情绪往往隐藏在礼貌性互动背后...[详细]
2025-07-05 09:17
成长型人格是什么
成长型人格是指个体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经验提升的一种心理特质,与固定型人格相对。成长型人格的核心特征主要有相信努力的价值、乐于接受挑战、从批评中学习、视失败为机会、持续自我提升。1、相信努力的价值成长型人格者认为能力并非天生固定,努力比天...[详细]
2025-07-05 08:51
测一下自己适合什么工作
职业选择可通过职业兴趣测试、性格评估、能力分析、价值观匹配、职业体验五种方式综合判断。职业兴趣测试能反映个人偏好领域,性格评估可识别适合的工作环境,能力分析明确核心竞争力,价值观匹配筛选符合人生目标的方向,职业体验则提供真实场景验证。1、职...[详细]
2025-07-05 07:08
从人格化的维度看
人格化维度是心理学中分析个体差异的重要框架,主要通过稳定性特质描述人的行为倾向与心理特征。人格化维度通常基于五大性格特质理论展开,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与尽责性。外向性反映个体社交活跃度与能量来源,高分者倾向于热情主动,低分者偏...[详细]
2025-07-05 06:42
测一下自己的婚姻如何
婚姻质量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进行初步评估,但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常见的评估维度包括沟通模式、冲突处理、情感亲密度、价值观契合度、未来规划一致性等五个方面。一、沟通模式夫妻间的有效沟通是婚姻稳定的基础。观察日常对话中是否频繁出现指责...[详细]
2025-07-05 05:00
社交型专业有哪些
社交型专业主要包括心理学、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这些专业通常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适合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群。1、心理学心理学专业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涉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组织行为学等领...[详细]
2025-07-04 17:00
测一下你适合什么职业
职业倾向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工具结合个人兴趣、能力、性格特质进行综合评估。职业匹配度主要受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类型、霍兰德职业代码、能力倾向分析、职业价值观评估等因素影响。1、职业兴趣测试职业兴趣测试通过评估个体对六种职业兴趣领域的偏好程...[详细]
2025-07-04 15:1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