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内向者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什么 内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方法

发布时间: 2021-12-21 14:2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内外向,本只是性格中的一种维度,作为一个连续体,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然而内向者却被人们贴上了各种伪标签,如不善表达、不懂社交、不积极等,相形之下外向者倍受欢迎。

内向者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什么 内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方法

01

内向者和外向者看起来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观察他们处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会发现不同之处。

《科学人》的专栏作者梅丽莎?达尔报道了心理学家小布莱恩的最新性格心理学发现。小布莱恩在他的新作――《我,自己,我们》中写道:内向者在出席隆重会议或者重要场合之前不会喝含咖啡因的饮料。

汉斯?埃森克的外向理论和西北大学的威廉?雷维尔的研究表明,在特定场合,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警戒心理和反应能力是不同的。如果一件东西或者一个场景给了内向者过度的刺激,他们不会觉得兴奋,反而会感觉不知所措,甚至会略感疲惫。

苏珊?凯恩在2012年一场题为“内向者的力量” TED演讲中反复强调内向的定义,内向不同于害羞。苏珊说,“害羞是对社交的恐惧,而内向是不知如何对刺激(包括社交刺激)做出反应。外向者渴望获得更多的刺激,而内向者在安静、低调的环境中更为自在。”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尽管人有外向倾向或内向倾向,但没有完全的内向者或者完全的外向者,内向者的内向倾向只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显现出来。

内向者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什么 内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方法

02

以下是内向者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于外向者的方法。

1.他们避开人群

“我们跨过20世纪,进入了一个历史学家称之为‘个性文化’的时代。”苏珊在TED演讲中说,“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商业社会,人们从小城镇蜂拥至大城市,以前与熟悉的人们并肩工作,如今他们需要在一群陌生人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群人常常是叽叽喳喳的吵闹着,内向者很不适应这种情况,他们觉得他们被孤立了,宁可呆在人少的地方。

2.群聊使他们紧张,深入的谈话使他们健谈

大多数外向者热衷于一群人闲谈,而内向者会觉得这很无聊。在群聊中,内向者经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内向者的方式:在喧嚣的世界中过安静的生活》一书的作者索菲亚在书中写道,内向者更喜欢深层次的谈话,尤其是关于哲学的。

3.他们在舞台上活力四射--只是不擅长台下的闲聊

“靠口才谋生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天生的内向者。” 詹妮弗?卡维拉博士(《安静的力量:内向者与众不同的力量》的作者)如是说。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精心地准备。事实上,很多成功的表演艺术家是内向者。在舞台上,与观众隔离开来,对他们来说远比在台下的交流容易。

4.他们很容易分心,但很少感到厌烦

如果你想考验一个内向者的耐心,只需带他们到一个他们觉得刺激过度的地方即可。由于对环境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内向者在人群中常常觉得心烦意乱、不知所措。然而,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长达几个小时。他们可以借此机会给自己“充电”。

5.他们更喜欢有创造性的、具体的、独立完成的工作

内向者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去,当需要做决定或者解决问题时,他们总是要深思熟虑。因此,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他们的效率会更高。某些职业--如作家、野外科学家和幕后科技工作者--可以给内向者提供他们喜欢的环境,使他们灵感涌现。

6.在人群中,他们总是最靠近出口

在拥挤的地方,内向者不单单是身体感觉不舒服,而且会尽量向外围挪动来调节这种不适感。他们或者靠近出口,或者在音乐会后排或者坐在飞机上靠近走廊的一侧,以此方法来避免被人群包围。卡维拉告诉记者,“我们喜欢坐在可以随时撤退的位置上。”

7.他们三思而后行

他们内向的行为习惯为他们赢得了“倾听者”的称号。他们张嘴之前总是会先考虑考虑,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说出来(外向者常常是这样)。因为这个习惯,他们看起来很安静、很害羞,但这意味着一旦他们开口,他们的言语会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甚至有时会更有力度。

8.他们不像外向者那样易受环境感染

发表在《科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反馈”中心处理经验的方式很不一样。外向者通常会因其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多巴胺,而内向者不会有此种反应。事实上,有内向倾向的人对环境的反馈远不如外向者强烈。

内向者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什么 内向者与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方法

9.他们不喜欢接听电话

大多数内向者拒绝接听电话--即使是朋友打来的--是有原因的。突然的来电会打断他们的工作,或扰乱他们的思路。而且大多数的电话交谈会涉及他们所不喜欢的闲谈性质的内容。内向者可能会让来电转接语音信箱,这样等他们做好谈话的准备时会打回去。

10.独处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时光

苏珊说,“对一些人来说,独处是很重要的,这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光。”

谈到刺激的时候,内向者都会有所顾忌。赫芬顿邮报的作者凯特?巴托拉特解释得好,她说,“把我们每个人都看做是一杯“能量”,对内向者来说,社交会消耗能量,而对外向者来说,社交会使杯中的能量越来越满。大多数人喜欢这种能量。我们乐于给予,乐于分享。但当杯子空了,我们需要时间来补充能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一个内向的人是如何与世界交流的?
一个内向的人是如何与世界交流的?
内外向,本只是性格中的一种维度,作为一个连续体,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然而内向者却被人们贴上了各种伪标签,如不善表达、不懂社交、不积极等,相形之下外向者倍受欢迎。01内向者和外向者看起来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你观察他们处理生活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的方式,你可能会发现不同之处。...[详细]
发布于 2021-10-22

最新推荐

经常笑是不是一种病 傻笑是一种什么病
经常笑本身不是一种病,但不受控制的傻笑可能与某些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傻笑在医学上称为病理性发笑,通常由额叶癫痫、假性延髓情绪、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疾病引起。1、额叶癫痫额叶癫痫发作时可能出现无诱因的突然大笑,常伴随...[详细]
2025-07-04 16:08
经常笑是不是一种病 经常笑说明什么
经常笑通常不是一种病,而是健康情绪的自然表达。经常笑可能说明性格开朗、心理状态良好或社交适应能力强,少数情况下可能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或心理障碍有关。经常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积极的心理表现。笑能促进社交互动,缓解压力,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性格外向...[详细]
2025-07-04 14:00
经常笑是不是一种病 经常笑是什么病
经常笑通常不是一种病,而是健康情绪的自然表达。但不受控制的大笑可能与假性延髓情绪、双向情感障碍、癫痫发作、精神分裂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有关。1、假性延髓情绪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情绪控制障碍,表现为不合时宜的爆发性大笑或哭泣。这种症状常见于...[详细]
2025-07-04 11:51
经常笑是不是得病了
经常笑通常不是得病的表现,多数情况下是情绪健康或性格开朗的体现。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与某些心理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假性延髓情绪、双向情感障碍等。笑是人类最自然的情绪表达之一,健康人群因外界刺激或积极情绪发笑是正常生理反应。性格外向者更频繁的笑...[详细]
2025-07-04 09:42
经常笑是不是不正常
经常笑通常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但若伴随不合时宜的情绪反应或影响日常生活,则需关注潜在心理状态。笑作为情绪表达方式,多数情况下反映积极心态或社交适应,少数情况下可能与心理调节异常有关。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具有缓解压力、促进社交和增强心理...[详细]
2025-07-04 07:34
经常笑的人会得什么病
经常笑的人通常不会直接患病,但过度或不恰当的大笑可能诱发某些身体或心理问题。主要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短暂性晕厥、头痛、心律失常、心理依赖等潜在风险。1、颞下颌关节紊乱频繁大笑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过度活动,引发关节周围肌肉疲劳或韧带损伤。典型表现...[详细]
2025-07-04 05:25
经常情绪不好但哭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经常情绪不好但哭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经常情绪不好但哭不出来可能与心理压抑、情感隔离、抑郁倾向、激素水平异常、环境适应障碍等因素有关。这种情况既可能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也可能与生理调节功能紊乱相关。1、心理压抑长期压抑情绪表达会形成情感阻滞,大脑前额叶对情绪反应的抑制功能过度...[详细]
2025-07-03 15:42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