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自卑是怎么出现的 消除自卑的3个措施

发布时间: 2021-11-11 19:3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些人的自卑,在言行举止中很容易被看出来。

自卑是怎么出现的 消除自卑的3个措施

另一些人的自卑就隐秘许多:

他们是大众眼里的优秀者,却频频找一些“实在不怎样”、对他们不好的对象;

或者明明有很好的工作offer,却总选一些别人看来低于他们能力的工作;

或者,ta让你觉得有些遥远,似乎总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自卑是怎么出现的 消除自卑的3个措施

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都有可能是自卑。

那么,什么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人又是如何形成自卑情结的?为什么我们说自负可能是自卑的一种伪装?这就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内容。

自卑是怎么出现的 消除自卑的3个措施

01

自卑感,是一种“比不上”的感觉

自卑感来源于“比较”,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它可能是在与外界的人比对时,产生的一种“比不上”或“比较弱”的感受,也可能是在与自己的理想标准对比中,感受到的“无法实现”或“能力不足”。

这种比不上或能力不足,可能威胁到我们所认为的、自己存在的价值。许多人还会将这种自卑感压抑到潜意识的层面。

同时,这种“比不上”的感觉,也驱使着个体做出一系列行为,来补偿它所带来的脆弱和羞耻感。

不同的人在面对自卑时的补偿行为有所不同。有些人会通过加倍努力来证明自己,哪怕取得小小的收获也是对这种脆弱和羞耻的抵御。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以回避他人的方式来逃避自卑感,他们认为,只要不与他人往来、并把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就能够避免“比较”的场景,也就不会产生自卑了。

这就导致前者更有可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自卑感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一种内在动力;而后者就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僻不合群的人,自卑感让他们变得更自私、更自我为中心。同时,后者也更容易成为那些有自卑情结的人。

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每个人都体验过,而且也是正常且健康的。但自卑情结却往往是不健康的。

02

更负面的恶性循环: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源于人们的自卑感,但它更持续。有自卑情结的人会在很多方面、很多时候、持续地感到自卑。它更像是一个人们难以逃脱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个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或否定。

自卑情结,由阿德勒心理流派的创始人Alfred Adler最早提出。他认为自卑可以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而原生自卑与次生自卑之间的纠葛会使人陷入一种自卑的恶性循坏,人的自卑情结就产生了。

1.什么是原生自卑?

原生自卑产生于儿童时期,是人们在面对外在环境时体会到的不足感。这种不足感可能因为个体生长发育速度落后于同龄人、生于贫困家庭、或者不当的家庭教育等等。

其中,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见原因。不当的家庭教育可能使个体在童年时经常感受到无助、始终认为自己比别人弱小/愚笨,或觉得自己只能依赖别人等等,这些都是个体最初自卑感的来源。

例如,父母不断强调孩子的缺点、所犯的错误,或恐吓孩子说“别人都能把书念得这么好,你为什么不行?念不好书长大了有什么用?还不是就是混吃等死?”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教养中,会让孩子始终认为自己比不上其他人,从而产生最初的、根深蒂固的自卑感。

·人在面对原生自卑时的自我保护

Alfred Adler认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倾向,它有点类似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防御机制。不同的是,自我保护被个体用于抵御外在环境对个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儿童时期家庭环境十分贫困的人,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而感到自卑,这种无助的感觉,会让他们虚构出一个拥有很多很多金钱财富的目标,帮助他们平衡此刻自卑的感受,从而获得继续生存和努力的动力。

儿童时期家庭、人际环境恶劣,遭遇了很多创伤的人,容易虚构出一个“长大以后要做孩子的拯救者”。

引发次生自卑的事,可能是失败的求职、不理想的学习成绩等等。

·次生自卑会迫使人们回到原生自卑找寻原因。

次生自卑会唤起人们心中的恐惧、羞耻、脆弱”或者“我才应该是最优秀的,即使现在看上去不是。

· 表现出自卑的人,又被称为脆弱型自恋者,他们通常在情感上十分敏感,时常感到无助、焦虑,害怕被拒绝或抛弃,他们的自恋主要是为了安抚内心的低自尊感。他们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但对他们来说,他人的关注,无论怎样都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然而这两种表现的人,本质中的自恋的部分是相通的。

05

如果你有自卑情结,或觉得自己是个伪装自负的自卑者,该怎么办?

1.自卑也有积极的一面

要知道,自卑对人的影响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自卑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能够给我们一些努力的动力。

2.需要把次生自卑和原生自卑分开来看待和处理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些原生自卑,你需要更好地理解,过去对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你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是过低的。你也需要不断告诉自己,你现在遭遇的挫折并不是因为你小时候体会到的那种,自己不如人的感觉,而只是一个单独的可被处理的现实事件。

需要认识到,你的环境已经和过去不同了,你可以、也有机会重新获得一个对自己的评价,但必须从不断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小评价开始积累。把恶性循环变成正性循环。

3.持久稳定的友谊是应对自卑的缓冲器

朋友或亲密的爱人都可以给我们一些积极正面的鼓励,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优点。这些对于有自卑情结的人而言,都是对他们努力改变的一种肯定和正向强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自卑是人类的一种性格缺陷。主要源于幼年时期无能及无助,如不及时纠正,则可能伴随孩子一生,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极大的消极影响。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消除自卑感呢? 如何消除孩子的自卑感?1、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详细]
发布于 2012-11-08

最新推荐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表现有哪些
青春期性心理发展表现为性意识觉醒、性别角色认同、性冲动管理、情感依恋模式形成及性价值观建立五个关键维度。1、性意识觉醒:生理成熟促使青少年开始关注第二性征变化,出现对异性或同性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可通过正规性教育课程学习生理知识,参与"青春健...[详细]
2025-05-19 11:25
青春期女孩性心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
青春期女孩性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性意识觉醒、情感波动增强、性别角色认同深化、对异性好奇增加、性冲动与羞耻感并存。1、性意识觉醒:生理发育促使性激素分泌增加,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第二性征出现,引发对自身性特征的关注。表现为频繁照镜子、在意身材变...[详细]
2025-05-19 11:24
青春期性心理特征有哪四点表现
青春期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性意识觉醒、性好奇增强、性冲动出现、性角色认同四个方面。1、性意识觉醒:生理发育促使青少年开始关注性别差异,表现为对异性产生特殊兴趣。女孩可能出现月经初潮后的焦虑,男孩易出现遗精困惑。可通过正规性教育课程缓解不安,...[详细]
2025-05-19 11:23
暴饮暴食是抑郁的表现吗
暴饮暴食是抑郁的表现吗
暴饮暴食可能是抑郁的典型表现之一,与情绪调节障碍、神经递质失衡、压力应对机制、童年创伤经历、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1、情绪调节障碍:抑郁患者常通过暴食缓解负面情绪,大脑奖赏回路对高糖高脂食物产生依赖。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识别情绪性进食触发点,...[详细]
2025-05-19 11:21
不喜欢和家人相处是什么心理疾病的表现
不喜欢和家人相处可能由社交回避型人格障碍、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家庭关系创伤、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障碍等心理因素引起。1、社交回避型人格障碍:对亲密关系存在病理性恐惧是核心特征,常表现为刻意疏远家庭成员。遗传因素占致病原因的35%-50%,童...[详细]
2025-05-19 11:20
打父母的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打父母的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打父母的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相关,常见原因包括情绪调节障碍、家庭环境异常、人格发展缺陷、精神疾病影响以及模仿暴力行为。1、情绪调节障碍:部分青少年因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善,难以控制冲动情绪,可能通过暴力发泄愤怒。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识别情绪触发点...[详细]
2025-05-19 11:19
一般心理有问题的孩子会有什么表现出来
孩子心理问题常表现为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社交障碍、学习能力下降、躯体化症状,需通过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改善。1、情绪异常:持续情绪低落或易怒是典型表现,可能伴随突然哭泣或攻击行为。遗传因素如家族抑郁史会增加风险,环境压力如家庭冲突会加剧症状...[详细]
2025-05-19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