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心理测试 > 正文

睡前总想上厕所,是肾有问题还是心理有问题?看看科学的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2-27 10:1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每天睡前总想去小便,有时尿意也不是很明显,但不去就觉得肯定睡不着,以前住集体宿舍那会,我看室友都没这个习惯,您说我是不是肾不好?

撒尿,其实就是膀胱中储存的尿液达到了一定阈值,而后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将尿液排出体外的一个过程。睡前总想上厕所,是肾有问题还是心理有问题?看看科学的解释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只要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不多也不少,撒尿的时间以及次数都是相对稳定的。

为什么睡前总想去小便?

睡前总要尿了才感到安稳的人,首当其中的原因是,相对于其他人,他们的膀胱可能比较敏感。膀胱中的尿液达到100到150毫升时,会感到充盈;当尿液达到150到250毫升时,便会产生尿意。而膀胱敏感的人,可能尿液刚达到充盈期,就忍不住想上厕所了。

其二,每天都要睡前撒尿,可能是长期习惯导致的条件反射。人体的神经系统是有“记忆”的,当您长时间睡前撒尿,支配尿意的神经系统会记住这个时间节点,久而久之,您到了点,就像那只到饭点就等着开饭的狗一样。这个道理,和早上定时排便习惯的养成是一样的,固定一个时间段上厕所,会形成条件反射。

其三就是神经性的尿频,也叫做场景性多尿症。这是由于不良的心理反应导致的排尿障碍。有的人在考试前、开会前或者某个时间节点,都会产生尿意。

最后一个就是心理因素,人在紧张或者焦虑的状态下,也会产生尿意。

综合看来,最后两种原因的可能性不太大,因为如果一个人是长时间睡前撒尿的话,最大的可能其实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排尿习惯。只要尿液的颜色正常,排尿的时候没有不适感,就不必大惊小怪。

尿频就是肾不好吗?

有人可能又要问了,那尿频咋回事,是不是说明我的肾不好啊?其实,人的肾脏没有您想的那么脆弱。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白天撒尿的次数在3到6次左右,晚上撒尿的次数在2次,24小时撒尿的次数在8次左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水、饮料喝多或者含水量高的水果吃多,如果没有大量运动的话,也会出现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服用了有利尿作用的药物以及怀孕期间的妇女,也会出现尿多的情况。这些因素导致的排尿次数增加,也不属于尿频范围。

只有在饮水量不多却频繁上厕所的情况下,一天之内超过了8次以上,才有可能是尿频的问题。而且,即便是尿频,还是不能肯定就是肾脏出了问题。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糖尿病,也会引发尿频。尤其尿路和前列腺的炎症问题,不但尿频,还有尿痛、尿涩以及尿不尽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只要去除炎症,尿频就会自行缓解。

肾脏若是真的出了问题,恰恰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尿少。如果长期出现24小时的排尿量小于400毫升,那可能就是肾脏疾病的征兆。肾脏是代谢和过滤尿液以及废物的重要脏器,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的,所以喝了水就想尿尿,说明您的肾功能是正常的。如果您喝了大量的水,而且也没有运动却不尿尿,那才表明您的肾脏可能有毛病了呢。

不同颜色的尿液,反映身体问题

尿的颜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的状况。正常人的尿液是透明有点淡黄色,这是因为肾脏分泌出的尿色素的缘故。如果喝水少了,尿液的颜色会加深,反之颜色会变浅。一些药物或者食物也会导致尿液颜色发黄或者发红,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如果排除了饮水量少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尿液还是出现不同色泽的话,那就有可能是某些疾病导致的。

黄褐色的尿液,最容易出现在黄疸病人的身上。

红色的尿液,则可能是炎症、结石甚至肿瘤。

白色的尿液,通常是泌尿道化脓感染导致的脓性尿。

棕褐色的尿液,一般是血红蛋白尿。

所以综合来看,尿的频率以及尿的颜色是否正常,您不必每天疑神疑鬼,一般情况下的尿多或者尿液颜色改变,基本都是饮水量多与少变化导致的。毕竟,若真的是疾病导致的尿液改变,通常来说不仅仅尿液会发生变化,身体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果您实在不放心的话,做一个尿常规的检查,就一目了然了。

而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天保持平衡的饮水量,就是对泌尿系统最好的保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睡觉前总想上厕所?可能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睡觉前总想上厕所?可能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很多人都反映过说自己老是要在睡觉前去趟厕所,就算自己没有尿意都一定要去一下,有些人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这并不奇怪,很多人都有这个情况,简单来说的话,其实就是上厕所强迫症,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刚刚从厕所出来,下一秒就会纠结要不要再去一趟厕所。漫长的纠结过后,依然起身去了...[详细]
发布于 2021-07-05

最新推荐

常见就业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常见就业心理障碍形成原因
就业心理障碍通常由职业认知偏差、社交恐惧、完美主义倾向、抗压能力不足、过往失败经历等因素引起。1、职业认知偏差部分求职者对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匹配度缺乏客观评估,容易产生过高或过低的职业期待。过度关注薪资待遇而忽视职业发展空间,或片面追求稳定...[详细]
2025-07-16 15:17
常见的择业心理障碍有哪些
常见的择业心理障碍有哪些
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职业选择焦虑、自我认知偏差、完美主义倾向、社会比较压力和决策拖延行为。这些障碍可能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针对性调整。1、职业选择焦虑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过度担忧和恐惧,表现为对未知领域的恐慌和对决策后果的反复...[详细]
2025-07-16 13:34
什么是npd父母
什么是npd父母
NPD父母指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父母,主要表现为过度自我中心、缺乏共情能力、对子女情感剥削等特征。这类父母往往通过贬低、控制或过度理想化等方式影响子女的心理发展。1、过度自我中心NPD父母常将子女视为自我延伸而非独立个体,要求子女无条件满足...[详细]
2025-07-16 13:08
常见的择业心理问题 择业观念有哪些
择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职业选择焦虑、自我认知偏差、从众心理、完美主义倾向和职业适应障碍,常见的择业观念有稳定优先、兴趣导向、发展潜力、社会价值平衡和现实妥协。职业选择过程中,个体可能因内外因素产生心理冲突,需结合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进行综合考量...[详细]
2025-07-16 11:25
动物型人格有哪些
动物型人格有哪些
动物型人格是心理学中一种形象化的人格分类方式,常见类型有狮子型、考拉型、猫头鹰型、孔雀型、变色龙型等。这类分类通过动物行为特征比喻人的性格特质,帮助理解个体在社交、决策、压力应对等方面的倾向。1、狮子型狮子型人格以领导力和果断性为核心特征,...[详细]
2025-07-16 11:00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有哪些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主要有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破窗效应、从众效应等。这些效应揭示了人类认知与行为中的规律性现象,对理解个体和群体心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个体对最初接触的信息记忆更牢固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详细]
2025-07-16 09:17
冲动是什么的表现
冲动通常是情绪调节失衡或心理需求未被满足的表现,主要有压力积累、情绪压抑、多巴胺分泌异常、人格特质影响、脑区功能失调等原因。1、压力积累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可能导致前额叶皮层功能抑制,削弱理性决策能力。工作超负荷或人际关系紧张时,个体容易产生即...[详细]
2025-07-16 08: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