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聚会上看透心理,劝酒者最没自信

发布时间: 2021-05-26 11: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民网北京3月8日电 (赵鹏)中国人习惯把人生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应酬交际等寄托在饮食活动上,于是宴饮聚会的风尚得到极大发展。不少人在宴饮聚会的时候都有过被劝酒的经历:被劝不喝是不尊重朋友,喝得少了是不够义气,只有喝吐才是自己人……结果饭还没吃完,自己就已经醉倒在酒桌底下不省人事。那么,喜欢劝酒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有些人禁不住劝酒?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劝酒呢?

聚会上看透心理,劝酒者最没自信

喜欢劝酒的原因有很多。“礼貌性的劝酒可能是出于习俗、礼仪等方面的原因”,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陈绍建博士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表示,“但如果过度劝酒,比如劝酒者希望对方‘喝倒为止’,则可能与某些心理因素有关,例如有些劝酒者过于在意对方的外在行为表现,希望通过劝酒这种仪式性行为来证明彼此的关系,但这类人的内心往往不够自信。”

为什么有些人禁不住劝酒呢?“对于喜欢饮酒的人来说,被劝酒可能只是饮酒的一个理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九届医疗健康专委会心理学组副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桂岚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表示,“但有些人本来不会饮酒或不想饮酒,却因为被劝酒而不得不饮酒,其原因通常是从众心理。其中,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也就是常说的‘随大流’。这种心理在酒桌上十分常见,会让被劝酒者感觉在当前情境中饮酒是‘正常的’,进而加入饮酒的行列。”

同时,禁不住劝酒还与群体压力有关。陈绍建表示,“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一个团体的成员如果大于等于三个人,就有可能出现群体压力,进而出现群体的遵从行为,即个人判断会在群体压力下出现偏差。其中,群体压力是群体对群体成员施加的一种影响力,会使群体成员更倾向于作出容易被群体接受、认可的判断和选择。就宴饮聚会而言,如果与爱饮酒的人在一起聚餐,并希望与这些人交往,那么就需要与这些人的行为保持一致,即“饮酒”,如果违反了这种群体规则,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禁不住劝酒的人往往比较在意别人的评价,担心自己如果不接受别人的‘好意’,会影响彼此的关系,这类人通常自我不够强大,多表现为内心缺乏自信。”

聚会上看透心理,劝酒者最没自信

那么,对于不想饮酒的人来说,在宴饮聚会时应该如何应对劝酒呢?桂岚向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态度坚决。坚决的态度是抵抗劝酒的必要前提之一,要明确自己不饮酒的原因,比如担心危害健康等,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饮酒。

聚会上看透心理,劝酒者最没自信

2、预先排练。在宴饮聚会前,可以预先准备好回应劝酒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我得开车”或“我对酒精过敏”等理由委婉地拒绝饮酒。

3、“拉帮结伙”。在宴饮聚会的时候,可以看看周围还有谁也不想饮酒,然后与之结为“盟友”,并相互鼓励、支撑。

此外,陈绍建认为,“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无酒不成席’,很多人习惯在酒桌上解决问题,这与东方人的集体主义思维有关,于是酒便成了人际关系的一种粘结剂,其本质是内心诉求的外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酒只是粘结剂之一,并非唯一的粘结剂,‘不喝酒就不够朋友’‘大家都喝了,所以你也要喝’等观点并不成立。”陈绍建博士建议,“大家应该将酒视作一种助兴的饮品,不要给酒添加一些不必要的人际意义和其它社会意义,以免形成不良的‘酒文化’。”

受访专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陈绍建,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第九届医疗健康专委会心理学组副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桂岚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教你如何看透心机男的秘密?
教你如何看透心机男的秘密?
社会在发展,我们往往觉的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复杂。人们感觉到身边不无没有“心机”,同时会让我们觉的生活很累,对于身边的男性,你该怎么发现他是不是在用“心机”对你呢?做个小测试吧 随着各类宫廷斗争...[详细]
发布于 2019-01-05

最新推荐

成人巨婴症12种表现 巨婴症能治好吗
成人巨婴症主要表现为心理不成熟、依赖性强等12种行为特征,通过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通常可以改善症状。巨婴症并非医学诊断术语,一般指心理层面的幼稚化倾向,与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1、情绪失控成人巨婴症患者常因小事突然暴怒或哭泣,情绪...[详细]
2025-07-29 15:45
愚钝和愚昧的区别
愚钝通常指反应迟缓或理解力不足,愚昧则强调因缺乏知识导致的认知偏差。两者在表现、成因及改善方式上存在本质差异。1、认知表现愚钝多体现为信息处理速度慢或逻辑推理能力弱,如学习新技能耗时较长。愚昧表现为固执坚持错误观念,例如否认科学常识。前者是...[详细]
2025-07-29 15:20
成人巨婴心理的治疗
成人巨婴心理通常需要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训练和社会功能重建等综合干预手段。成人巨婴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调节障碍、责任回避和依赖行为,可能与童年过度保护、创伤经历或家庭互动模式有关。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修...[详细]
2025-07-29 13:41
悲观的人怎么乐观
悲观的人怎么乐观
悲观的人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方式、培养积极习惯和建立社会支持逐步转向乐观。主要有认知行为干预、情绪日记记录、微小目标达成、感恩练习、正念训练等方法。1、认知行为干预识别自动化消极思维是改变的基础。当出现灾难化预期时,用客观证据进行辩驳,例如将"...[详细]
2025-07-29 13:16
爱尔康亮相博鳌国际创新药械展 积极推进眼健康前沿技术落地
4月13日,致力于加速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落地中国的“永不落幕”国际创新药械展(二期)在海南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开幕。全球眼健康行业引领品牌--爱尔康,携旗下多款前沿产品亮相本届药械展,并荣获“国际创新药械积极推进奖”。国家药监局科技与国际合...[详细]
2021-04-16 10:56
成人改掉结巴的小妙招
成人改掉结巴可通过语言训练、心理调节、呼吸控制、节奏练习和社交实践等方式改善。结巴可能与紧张、语言习惯、神经发育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个体情况选择干预方法。1、语言训练通过朗读、绕口令等练习强化发音准确性,每天选择固定时间进行慢速朗读,重点纠正...[详细]
2025-07-29 11:37
悲观的人如何自救
悲观的人如何自救
悲观的人可以通过调整认知、培养积极习惯、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逐步改善心理状态。长期悲观可能与性格特质、成长经历或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但通过系统性干预能够有效缓解。1、认知重构识别并记录负面自动思维是改变的第一步。当出现灾难化想法时,尝试用客观证...[详细]
2025-07-29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