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家里有个熊孩子?NO,是你没读懂TA的心

发布时间: 2021-10-29 10:3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是上天送给家庭最好的礼物,他们像天使一样,给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可是,小天使也会有变身小恶魔的时候:哭闹、撒泼、打滚、和父母作对……相信每个家长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面对“熊孩子”自己也要失去耐心和理智(是的,失去耐心和理智!)

理想中整洁有序的儿童房,嗯,只存在于理想中

你家的小朋友,也有类似这样的时候吧:不让他玩食物,他偏要把牛奶、粥和面包泡在一起搅成泥,还要用手甩到四面八方,不让他乱扔玩具,他非要把玩具散得屋子里遍地都是(半夜起来踩到一块乐高模块的酸爽,能想象吗?),前一秒对他说不可以爬椅子,后一秒他已站在椅子边缘上对你笑(老母亲的心脏就快停止跳动了……)

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会故意和大人对着干呢?有几种可能:一是他觉得这件事情很好玩,他对这件事情的兴趣超过了对你指令遵从的意愿,所以他把你的话当耳旁风,自己该玩什么玩什么,二是简单的生理需求,他可能只是困了饿了累了,“闹觉”而已,三是他故意违背你的指令,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无力、不安全,从而觉得违背你的意愿是他自己操控力的体现。

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判断孩子对着干背后的目的和心理状况是什么。比如前面的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只需要满足他的兴趣,让他多玩一会儿,或者满足他的生理需求,赶快吃东西、休息就能很快解决。比较困难的是第三种,这种才是真正跟你“扛上了”,用来宣告他自己有主动权、有操纵感。

Keep your cool,虽然这件事很难做到,但确实是家长自己情绪管理最重要的一部分。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这时候任何的激动、吼、强制,都是对孩子无力感和不安全感的加重,对有效的双向沟通无益。正确的做法是温柔且坚定地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用眼神和肢体接触首先安抚情绪,再对他进行规则的重申,以及强调乱扔东西的后果。然后在引导正确做法的时候,给孩子一个选择,比如“你把玩具放在蓝色箱子里还是红色箱子里?”,以满足他的操控感和自主意识。

此外,家长在强调不遵从规则的后果时,要采取合适的后果。比如你说“如果不收拾玩具,今天晚上就不能玩玩具了”就比“永远都不能玩玩具”要好。因为这个后果孩子觉得有所忌惮,又不会觉得太过分,同时,如果他真的没有遵从,你真的要惩罚他“永远不能玩玩具”吗?

和一个暴躁的小孩说“No”,没那么简单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情况。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对说NO比较谨慎的国家。比如大家在美剧和电影里常看到的对话,有人问你需不需要喝水的时候,很少有人说“No, thanks”而是说“I’m good, thanks.”。在成人世界对no这个词的使用较少,通常会有更委婉的说法。

对于孩子来说,1岁以下的孩子是不需要说NO的,这段时间给他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进行探索,给予无条件的爱和包容,这对孩子未来心理发展,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培养非常有好处。1岁之后开始要指定规则,如果发现孩子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首先要进行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地引入规则,说NO也会多起来。

沟通也需要技巧

对于需要稳定情绪的“熊孩子”说NO,父母们可以采取战略上蔑视(承认孩子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战术上重视(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尊重)的原则。

首先,必须承认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对情绪的控制不够完善。根据Dr. Harvey Karb在《The Happiest Toddler On the Block》一书中的理论,儿童左右脑发育不完备,要到青少年时期才逐渐成熟。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管思维、逻辑、语言的左脑完全宕机(shut down),这时你和他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所有的道理都没法进入大脑,因为大脑接受逻辑和语言的那部分已经关闭了。要知道你这时候讲任何道理都是无意义的,孩子只会把你的叨叨叨当作噪音。此时想要跟孩子有沟通,只能从掌控情绪的右脑入手。

快餐店原则(Fast food rule),是有效对付熊孩子抓狂的方法。想象一下,进入一家快餐店点餐,你说“一个汉堡、一个薯条、一杯可乐”之后,服务员给你的反应是什么呢?一定是重复你点的东西“一个汉堡、一个薯条、一杯可乐”。所以在孩子哭闹或不配合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要批评教育,而是要重复他的感受,表明自己对他感受的理解,表达自己和他站在一起的立场。比如要先说“我知道你很累”,或者“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这个快餐店原则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家庭中其他的亲密关系。比如你下班后很累,瘫在沙发上说“今天太累了,不想做饭了!”,这时候你希望爱人过来跟你说“是啊,我知道你工作很辛苦”还是希望他过来开展长篇大论“不要总是抱怨,谁不是这么辛苦呢”之类的话?所以,说NO之前先要肯定他的感受。

肯定孩子的感受之后,才是舒缓情绪和重申规则的时候。如果在公共场所孩子哭闹,有时候有必要把他抱开,找一个角落让他自己冷静一下,再来重申规则,讲道理,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如果违背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最后,小西学姐要推荐最近在读的两本书——《给孩子立规矩》、《应对孩子的愤怒与攻击》,作者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儿科医生与发展心理学家贝里·布雷泽尔顿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耶鲁大学医学博士乔舒亚·斯帕罗。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等于不需要建立规矩,懂得规律的孩子会更自律。同时,情绪不分好坏,都是孩子成长的力量,比起压制或束手无策,引导孩子适当表达才是正道。”育儿的道路并不总是坦途,希望大家都可以抛却焦虑,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特约专家:西瓜妈 心理学博士 目前定居美国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家家都有熊孩子?弄懂孩子的心,TA就不熊了
家家都有熊孩子?弄懂孩子的心,TA就不熊了
孩子是上天送给家庭最好的礼物,他们像天使一样,给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可是,小天使也会有变身小恶魔的时候:哭闹、撒泼、打滚、和父母作对……相信每个家长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面对“熊孩子”自己也要失去耐心和理智。理想中整洁有序的儿童房,嗯,只存在于理想中你家的小朋友,也有类似这样的...[详细]
发布于 2021-06-29

最新推荐

太自我的人有哪些表现
太自我的人通常表现出过度关注自身需求、缺乏共情能力、习惯性否定他人等特征,具体表现为忽视他人感受、强加个人观点、拒绝合作、贬低他人成就、难以接受批评。1、忽视感受:过度自我者常忽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对话中频繁打断或转移话题到自身经历。改善需...[详细]
2025-04-30 16:27
低自尊的人的表现有哪些
低自尊表现为自我价值感持续偏低,常见特征包括过度自我批评、回避挑战、社交退缩、情感依赖和消极归因模式。1、自我否定:低自尊者常陷入"我不够好"的思维循环,对自身能力持怀疑态度。典型表现包括反复道歉、贬低自身成就,甚至将他人赞美曲解为客套。认...[详细]
2025-04-30 16:24
缺乏同情心的人有什么表现
缺乏同情心的人主要表现为情感疏离、共情能力低下、自我中心倾向、社交互动障碍以及道德判断偏差。1、情感疏离:这类人对他人的情绪变化反应迟钝,难以理解或分享他人的痛苦或喜悦。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其大脑镜像神经元系统活跃度较低,影响情感共鸣能力。改...[详细]
2025-04-30 16:20
社恐的人有什么表现
社恐的人有什么表现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的强烈恐惧、回避行为及生理不适反应,与遗传、环境压力、认知偏差、创伤经历及神经生化因素相关。1、回避行为:患者会刻意避开聚会、演讲等社交活动,严重者甚至拒绝出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暴露疗法可逐步脱敏,如从短时间视...[详细]
2025-04-30 16:16
自尊心强的人会有什么表现
自尊心强的人往往表现出自信、独立、追求完美、情绪敏感、防御性强等特点。1、自信表现:自尊心强的人通常对自身能力有较高的评价,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并展现出积极的态度。这种自信可能源于过去的成功经验或对自身能力的清晰认知。治疗方面,可...[详细]
2025-04-30 16:12
自尊心强的表现有哪些
自尊心强的表现主要有自我肯定、追求完美、不易受外界影响、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面对挑战。1.自我肯定:自尊心强的人通常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他们不会轻易否定自己,即使面对失败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治疗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咨...[详细]
2025-04-30 16:08
中年如何提升自己
中年提升需要系统规划,涉及认知训练、职业转型、健康管理、社交优化、情绪调节五个维度。1、认知升级:大脑可塑性在中年仍存在,通过持续学习能激活神经连接。每日30分钟专注阅读专业书籍或学习新技能,配合认知训练APP如Elevate,三个月后工作...[详细]
2025-04-30 16:0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