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癫狂病是什么意思 癫狂是一种什么病

发布时间: 2025-06-21 10:1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癫狂病是中医对精神行为异常类疾病的统称,现代医学中对应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癫狂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情感失调、行为异常等症状,可分为癫证与狂证两种类型。

癫狂病是什么意思 癫狂是一种什么病

一、癫证表现

癫证以沉默呆滞为主要特征,患者常表现为情感淡漠、言语减少、动作迟缓。可能出现幻觉妄想但反应迟钝,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中医认为多因痰气郁结所致,现代医学中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抑郁症性木僵等状态。

二、狂证表现

狂证以躁动亢奋为典型症状,患者情绪高涨、言语增多、行为冲动。常伴随攻击倾向和睡眠需求减少,可能出现夸大妄想或被害妄想。中医归因于痰火扰心,对应现代医学的双相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等。

三、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多巴胺过度活跃是重要诱因。遗传因素、脑结构异常、心理社会应激等共同作用。中医理论强调情志内伤导致气血失调,痰浊蒙蔽心神是核心病机。

癫狂病是什么意思 癫狂是一种什么病

四、诊断方法

需通过精神检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进行临床评估。常用诊断标准包括ICD-10和DSM-5,必要时进行脑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中医辨证需区分痰气郁结与痰火扰心等证型。

五、干预措施

现代医学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功能训练。中医采用化痰开窍、疏肝解郁等治法,常用方剂如逍遥散、黄连温胆汤。急性期需住院治疗,恢复期可结合针灸、气功等康复手段。

癫狂病是什么意思 癫狂是一种什么病

癫狂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家属应学习疾病管理知识。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康复阶段可参与团体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系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建议家属参与家庭治疗。症状波动时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癫狂病是什么意思 癫狂病的早期症状
癫狂病是什么意思 癫狂病的早期症状
癫狂病是中医对精神行为异常类疾病的统称,对应西医的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早期症状主要有情绪高涨或低落、言语混乱、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社会功能退化。1、情绪高涨或低落患者可能突然出现无原因的兴奋躁动或抑郁消沉,情绪转换迅速且缺乏现实基础。躁狂发作时表现为过度自信、睡眠减...[详细]
发布于 2025-06-21

最新推荐

怕黑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怕黑可通过调整环境光线、渐进式暴露训练、正念放松练习、认知行为干预、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缓解。怕黑通常与童年创伤、焦虑特质、感官敏感、负面联想、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1、调整环境光线在卧室使用暖色调小夜灯或可调光灯具,避免完全黑...[详细]
2025-09-21 14:55
怕黑怎么办怎么克服
怕黑可通过认知调整、渐进暴露、环境改造、放松训练、社交支持等方式缓解。黑暗恐惧通常与童年经历、安全感知缺失、负面联想、遗传易感性、焦虑特质等因素相关。1、认知调整通过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重构对黑暗的错误认知。记录黑暗环境下的具...[详细]
2025-09-21 13:16
怕黑是什么心理疾病
怕黑可能是黑暗恐惧症的表现,属于特定恐惧症的一种。黑暗恐惧症可能与童年创伤、遗传因素、焦虑障碍、感官敏感、负面联想等因素相关。若恐惧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寻求心理干预。黑暗恐惧症患者对黑暗环境产生过度警觉和躯体化症状,如心跳...[详细]
2025-09-21 11:37
怕黑是什么恐惧症怎么克服
怕黑是什么恐惧症怎么克服
怕黑通常属于黑暗恐惧症,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渐进式暴露疗法、正念训练、家庭支持和规律作息等方式缓解。黑暗恐惧症可能与童年创伤、遗传因素、焦虑障碍、感官敏感或环境因素有关,表现为...[详细]
2025-09-21 09:57
怕孤独的人是什么心理
怕孤独的人通常存在对独处状态的过度焦虑,其心理机制可能与早期依恋创伤、社交需求未被满足或自我价值感缺失有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安全型依恋缺失、社交技能不足、低自尊倾向、存在主义焦虑以及负面认知模式。1、安全型依恋缺失婴幼儿时期...[详细]
2025-09-21 08:18
女主逃婚遇见未婚夫
从心理学角度看,女主逃婚遇见未婚夫的情节反映了逃避型依恋与强迫性重复的心理机制。这类行为可能涉及婚前焦虑、亲密关系恐惧、未解决的情感创伤、自我认同冲突以及家庭压力投射等深层原因。1、婚前焦虑逃婚行为常与婚前焦虑密切相关。个体...[详细]
2025-09-21 06:3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