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什么是微笑抑郁?人前微笑背后哭泣都是抑郁症吗

发布时间: 2021-11-08 09:1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你可能是朋友圈里那个最爱逗别人发笑的人。但只有你自己知道,虽然在别人面前熟练地说着段子、讲着冷笑话,但回到家,进了房间,你却很难再笑出来一下。

什么是微笑抑郁?人前微笑背后哭泣都是抑郁症吗

2013年,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喜剧演员Stephen Fry在节目上公开谈论了自己的病情及曾有过的自杀尝试。“有时主持节目时,我一边说着ha ha, yeah, yeah,”他说,“但内心里却在说,我真他妈的想死。”

事实上,那些在生活中让我们大笑的人,可能只是戴着小丑的面具,很多卓越的喜剧表演者恰恰是抑郁症患者,不管是卓别林、憨豆先生还是2014年在家中自杀身亡的好莱坞喜剧明星Robin Williams。“有些时候我觉得任何与他人的接触都让我作呕,就像一些浪漫主义者所描述的那样,我受到的压力让我厌世。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陌生人一般,被拒在世界的高墙之外。”喜剧演员卓别林这样描述他对抑郁症的感受。

有些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们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只是以“乐观”的这层面具来掩盖着自己,这种现象在最近的一些心理学学术讨论中,被称为“微笑抑郁”(smiling depression)。

01

“微笑抑郁”是什么?

微笑抑郁(Smiling depression)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类别——它是一类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反应模式。在 Beverly Hills私人执业的临床心理学家Rita Labeaune将其形容为“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内在却承受着抑郁的症状”。虽然他们看起来在笑,但实际上每天都在低落的情绪中挣扎。

什么是微笑抑郁?人前微笑背后哭泣都是抑郁症吗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心境低落,对身边的事物和活动失去兴趣和愉悦感,活动明显减少,几乎每天都感到疲劳或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很难集中注意力,不断自责、内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可能会有自杀倾向等等。根据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 的统计,大约10%的美国国民罹患抑郁症。

“微笑抑郁”者确实有很多抑郁症的症状,会让人感受到焦虑、疲惫与绝望,可能导致失眠,丧失兴趣与性欲,甚至有自杀倾向。Rita Labeaune说,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郁”的患者并不是每天缩在床上,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拥有比较好的社会功能,甚至令人误以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因此,很多家属在他们出现异常行为或者自杀时,都感受到震惊或者难以相信。

当然,他们的抑郁症病情也往往不会像重度抑郁症患者一样严重,因为当一个人真正达到重度抑郁的状态时,那种激烈的情绪是无法简单地用面具来掩盖的。

但“微笑抑郁”的风险在于,他们的抑郁不但很难被身边的人所感知到,有时候就连本人也难以发觉自己得了抑郁症。当他们感知到那些“不对的”情绪时,有时会想,“我好像活得不像自己,感到非常空虚,但也没什么不对劲的”,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情绪放到一边,不去处理,继续前行。

什么是微笑抑郁?人前微笑背后哭泣都是抑郁症吗

02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戴上微笑的面具?

研究表明,幽默的人出现精神问题的几率可能更大。上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路易斯·特尔曼发现,那些被父母和老师认为幽默感比较强的孩子,成年后容易早逝。一份关于芬兰警察的纵向报告发现,那些让他人感到有趣的人很容易过度肥胖,或者物质成瘾。

2014年,英国科学家对523名喜剧演员、364名演员以及831位普通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与非喜剧演员和普通人相比,喜剧演员更容易体验快乐感觉的下降,更容易产生对人类的厌恶感,也更容易出现精神病征兆,或者精神分裂、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对于幽默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容易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也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压力和情绪。Rita Labeaune说,他们习惯了在他人面前笑,或者引人发笑,但不愿意去承认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一种“软弱”。

2011年,墨西哥大学的Gil Greengross针对400名大学生做了研究,发现男生会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幽默感,尽管他们的词汇量并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男性抑郁症患者们通常更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这是University of Iowa的Cochran & Rabinowitz在2000年发表的研究结果。他们收集了临床心理治疗师对男性抑郁症患者诊断、咨询过程中的描述,发现男性抑郁症患者更倾向于用掩饰性的举动来掩盖自己的病情,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让他们认为暴露出自己的悲伤、焦虑和恐惧是承认自己的弱小。

什么是微笑抑郁?人前微笑背后哭泣都是抑郁症吗

03

当你用微笑来进行“表达上的抑制”时,

它是有害的

微笑是美好的。然而,对那些微笑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微笑”的意义已经在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Rita Labeaune说,当我们用微笑来隐藏低落的情绪时,它是一种防御机制:不再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喜悦的自然流露,而是逐渐变成了对内心悲伤的掩饰和证明。一方面,微笑保护着我们自己免受他人的怀疑,帮助我们掩饰内心的悲伤和羞耻感,而另一方面,每一次在我们微笑并且想要假装“一切都好”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深处便会越发感受到与现实的脱离,感受到真正的自己是丑陋的、无法被他人所理解的。

我们将微笑用作防御机制的理由有很多:害怕不被别人理解,害怕不能融入群体,或者受到对抑郁症的污名化影响,为抑郁的情绪感到羞耻——抑郁症在我们的语境里还不是一个中性的词汇。

但研究证明,这种防御是有害的,它是一种“表达抑制” (expressive suppression)的情绪管理策略。

斯坦福大学的James J. Gross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的 Oliver P. John教授分析了两种情绪管理策略的区别,以及在我们的情绪认知过程中的影响。

一种是“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它是一种正面的情绪管理策略,是个人通过重新整理和理解情绪反应,来调节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比如,在面对一次考试的失败时,虽然在最初看到成绩时非常失落,但是采用“认知重评”的人会重新接收自己的情绪,将接收到的信息以更积极的方式来解释,可能会把这次考试的失败看做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并且督促自己下次做的更好。

“认知重评”是一种“预先关注”的策略(antecedent-focused strategy),它发生作用比较早,可能在我们做出接受情绪的反应之前,就改变了我们对于这些负面事件的看法。

另一种则是“表达抑制”(expressive suppression),这种情绪管理策略则相对负面,是当情绪出现时,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隐藏了起来。“微笑抑郁”的人就是如此。

“表达抑制”是一种“反应关注”策略(response-focused strategy),它在情绪发生时,注重抑制自己当下的反应。它在我们情绪认知的过程中作用得较晚,并且主要着眼于改变当时的情绪表达行为,而不是针对情绪本身进行处理。

什么是微笑抑郁?人前微笑背后哭泣都是抑郁症吗

James J. Gross的实验证明,采用“表达抑制”策略的人更易遭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在实验中,被试被要求观看一部可以激发负面情绪的电影,一半的被试者被要求在看电影时要隐藏起自己的情绪,并使观察者无法接收到他们的情感变化,即采用“表达抑制”;而另一组被试者则被要求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回想、思考自己接受到的信息,以保证他们不会以一种较为情绪化的方式来回应这部电影,即采用“认知重评”。

结果显示,那些“表达抑制”的被试者虽然表现出了更少的情绪表达行为,他们接收到的负面情绪却并没有减少;与之相反的是,以“认知重评”的方式看这部电影的被试者们普遍反映他们感受到了更少的负面情绪。随后,他们结合大脑核磁共振扫描结果、面部表情录像、志愿者给自己情绪的评分,得出结论:表达抑制减少了消极的面部表情,但反而增加了消极的情绪;认知重评则降低了不良情绪的强度。

单用微笑来压抑自己真实情绪的这种行为,不但不能帮助我们在当时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且长期运用这种方式会产生更加有害的结果。James J. Gross等人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长期影响。他们发现,如果长期采用“表达抑制”作为策略,人们可能会感受到更多的焦虑,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而且往往更难对积极的信息和事件作出行为和情绪上的回应。此外,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会有类似“自己是不真实的”,“我的外在和内在是不一致的”,“别人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我”的感受。

什么是微笑抑郁?人前微笑背后哭泣都是抑郁症吗

04

想对微笑着的你们说的话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总是难免要带上一些面具来掩盖自己真实的情绪,或是为了避免自己内心的伤痛,伪装成不是真实的自我。这并没有什么错,但是我们不值得为此而过于勉强自己。

如果你看到这里,感到自己可能就是那个微笑着的抑郁症患者,那么,识别出自己的情绪问题是第一步,因为很多“微笑抑郁”的受害者都会隐藏、否认这种情感。

请考虑向你的周围环境寻求帮助,尽管你可能会抗拒这一点,觉得自己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寻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但我们不是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向亲人或者最好的朋友——真正最关心你的那一群人诉说这些感受,讨论你的担忧,虽然在你平常的伪装中,他们或许没有察觉你的痛苦。不要害怕成为别人的负担,有时候我们会忘了在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人愿意支持我们。

如果你感觉到你的症状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可以寻求专业机构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而作为“微笑抑郁”者身边的人,最大的难度在于,你很难帮助一个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的人。精神科专家建议,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有微笑抑郁的可能,最好的办法是作为一个支持性的角色,一个能够足够共情的倾听者。

在生活里,感到悲伤和抑郁是正常且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只生活在快乐之中。而让你选择了微笑着抑郁的,归根结底是关系的问题——你害怕没有人愿意看见那个抑郁的你。你害怕当你暴露出自己的痛苦和脆弱之时,没有人会在意。比起那种被拒绝的疼痛和耻辱,你宁可假装一切很好,就这样忍耐下去。

微笑会把你封锁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应当学会发现你身边那些真正关心和在意你的人,尝试给他们一个机会,向他们诉说。这就是我想要对你说的事情。

推荐心理测评:1分钟测出微笑抑郁症 抑郁症测试专业量表(SDS)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藏在微笑背后的抑郁 微笑抑郁症
藏在微笑背后的抑郁 微笑抑郁症
提起抑郁症,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的样子。然而,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群,在外人面前他们表现得大大咧咧、乐观开朗,是大家身边的开心果。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却非常悲观沮丧,每天都在默默承受着焦虑、疲惫与绝望,对一切丧失了兴趣,甚至还有自杀倾向。你很难把抑郁症和他...[详细]
发布于 2021-12-01

最新推荐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 成年巨婴的危害
成年巨婴症通常需要心理治疗干预,长期未干预可能对个人发展、亲密关系和职场适应产生负面影响。成年巨婴症主要表现为情绪调节困难、责任回避、依赖行为等特征,危害涉及人际关系紧张、自我成长停滞、社会功能受损等方面。1、情绪调节困难成年巨婴常因情绪管...[详细]
2025-07-26 16:10
依赖人格怎么纠正
依赖人格的纠正需要通过心理干预与行为训练逐步建立独立性,主要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社交技能训练、自我效能感培养、界限设定练习、渐进式独立任务。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自动化依赖思维如我必须依靠他人才能生存,用行为实验验证其不合理性。记录日常决...[详细]
2025-07-26 15:45
成年巨婴症心理治疗
成年巨婴症通常需要结合心理治疗与行为干预进行改善。成年巨婴症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正念训练、心理动力疗法等。建议在专业心理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识别和修正不合理的认...[详细]
2025-07-26 14:06
人格不完整的表现
人格不完整通常表现为自我认知模糊、情感调节障碍、人际关系失调、行为模式矛盾及价值观念混乱等特征。人格不完整可能由童年创伤、长期压力、心理防御机制过度使用、脑功能异常或人格障碍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评估。1、自我认知模糊个体对自身身份、能...[详细]
2025-07-26 13:41
学会睡美容觉 让脸上痘痘快速消
休息不足,睡眠不够,肌肤抵抗力就会变差,容易诱发各种的肌肤问题,特别是青春痘问题更是烦人。由此得到启发,保证充足睡眠是十分重要。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美容觉,绝对是你护理肌肤的好帮手。睡好美容觉,烦人痘痘不见了。什么是美容觉呢?美容觉其实是指晚...[详细]
2020-12-03 17:35
人格不成熟怎么办
人格不成熟可通过自我觉察训练、心理咨询、社交实践、情绪管理学习、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等方式改善。人格不成熟通常与成长环境、心理创伤、认知偏差、社会经验不足、自我认知缺陷等因素有关。1、自我觉察训练通过日记记录或冥想等方式增强对自身行为模式的认知...[详细]
2025-07-26 11:37
成年巨婴形成的原因
成年巨婴的形成通常与过度保护、情感忽视、家庭代际传递、社会压力适应不良以及自我认知偏差等因素有关。这类心理现象表现为情绪调节困难、责任回避和人际依赖,需通过系统性心理干预改善。1、过度保护童年时期父母过度介入决策,剥夺个体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详细]
2025-07-26 09:57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