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1

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像树一样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慢慢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树根,如果刚出生就受到伤害,有了创伤,树根就一定会出问题,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会使我们不能跟人形成紧密的情感连接,遇到困难时容易感到绝望。

这是我们过去的经历,不会写在脸上,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看不到来访者的童年创伤,只看到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只有通过建立咨询关系,来访者坦露后才会知道。

特别严重的心理创伤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面部表情、肌肉、相貌上都会留有印记。

浮出地面的是树干,主要代表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社会支持系统,即原生家庭之外的亲密关系,如亲密的朋友、周围的邻居等给予的支持和理解;另一部分是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生死的因素,不仅来自原生家庭,还与这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追求和自我肯定有关。

最上面的是树叶,树叶代表一个人的成就。也许一个人的树根很烂,树干长得也不好,但树叶却非常茂盛,有很高的成就,人很聪明,学习很棒,情商很高,经济状况很好,比如乔布斯。虽然外在的成就也能起到支撑作用,但显然这不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原因,由此我们看到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也会放弃生命,即使外在生活很好,但缺乏内在支持。

02

我最早接触空心病是在2012年,尽管后来我回想起这类个案早就接触过,但当时并未引起我过多关注。直到我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学习,对学习充满了厌恶,从那时开始,我明确地想要研究空心病,找出解决空心病的办法。

这是咨询师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原有的医学知识、药物知识、心理学以及原生家庭的治疗在空心病面前都显得无力,于是我们要开始面对关于生与死、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主题。

空心病也可以叫做价值观缺失所致型障碍,但到底是不是价值观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空心病在临床上很容易诊断为抑郁症,虽然它们的临床表现很像,但又有区别:会有情绪低落,却不明显;兴趣减退,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但还是会去做;快感缺乏,不会引发愉快的体验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孤独感。空心病患者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跟自己、他人和世界都没有连接,所以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无论是面对生命还是学业,都会感到迷茫。

自我缺失。他们缺少支撑意义感的价值观,不知道该做什么,虽然有人告诉他们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们就是对这些话没有感觉,不觉得做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他们没有人生目标,这是早期迷茫。

外部认同。他们特别需要他人的认同,从小就被教育要满足周围人的需要,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跟人格障碍非常明显的区别。为了维护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良好形象,他们需要高度的评价和赞美,需要别人对他们好,因此会讨好和满足周围所有的人,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从而对自己感到厌恶。

被评价的恐惧。他们一直处在恐惧焦虑状态中,虽然很努力地讨好,但总有做不到的时候,因此,在没有得到周围人良好的评价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没有谁能每一次都将事情做得完美,所以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充满了厌恶和恐惧,并且将对评价的厌恶扩展到对自己的厌恶。

自杀倾向。他们不知道生存价值是什么,活着感觉很累,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但不是一心求死,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想不出活着的理由,因此会选择比较温和、痛苦少的方式尝试自杀。

病程特点。这样的状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并且持续了至少一年以上。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情绪和行为层面的问题,因此传统的生物性治疗疗效并不明显。因为找不到内心冲突和原生家庭问题,所以无论是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还是精神动力学治疗,效果也都不明显,不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咨询师没有面对过生与死的问题——如果咨询师自己都想不明白关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很难从价值观层面跟来访者讨论。

空心病很容易因无意义感而产生自杀、自残的行为,当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时,要格外注意,学一些危机干预技巧,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03

危机干预非常具有挑战性,干预者必须在短时间做出判断和反应,才能挽救生命。

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行动干预,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保证被干预者的绝对安全。我们要做到被干预者想死但死不成,然后进入下一个步骤——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的时候要处理来访者的自杀诱因和情绪问题,让其放弃自杀的念头。很多时候来访者都是非冲动自杀,有很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空心病等问题。

最后,要通过长期的心理治疗来完成对来访者的救治。

危机干预就像打仗,几乎都是突发事件,因此不能独立作战,而是需要一个团队。资源越丰富,团队越强大,胜算率就越大,同时,团队工作还能抗下所有压力,避免单独一个人工作责任过大产生焦虑

团队的主要成员包括战斗员——具体执行者,即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监护人,保证24小时监督被干预者,防止意外发生;领导,需要提供和支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确保战斗的胜利;心理专家,即决策者,制定干预方案,提供解决办法。

危机干预的第一原则,就是安全。我们要保证有自杀倾向或攻击他人倾向的人处在绝对的安全的境地,这个安全的境地必须是一楼或地下室,哪怕是二楼也会有跳楼身亡的危险。同时,保证身边有人看护,看护人可以轮流交替。待被干预者情绪稳定后,如有必要将其送往医院就诊。

例如,有为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先派同学负责看护,然后找安全的场域。但因各种原因找不到,于是寻求领导帮助找资源解决,情绪稳定后送往医院,但送往哪个医院呢?这就是心理专家的工作——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心里咨询师要注意,我们在做咨询时,如果发现来访者有自杀倾向和念头,一定要突破保密原则,因为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不能奢求一丝丝侥幸。用12个字来表达,就是——倾向必报,计划必管。

本文整理自徐凯文老师“从树理论到空心病——中国式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践十五讲”。

原创:徐凯文

开森心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哪些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哪些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自杀倾向是许多精神病患者都可能伴有的,如不能早期识别,并积极采取正确的方式干预,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容易出现自杀倾向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药物滥用、酒精依赖、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表现为慢性病程的精神病,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备受疾病折磨,约有15%的患者会发生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详细]
发布于 2012-08-10

最新推荐

聪明的领导如何对待下属
聪明的领导通常通过尊重信任、合理授权、有效沟通、公平激励和持续培养等方式对待下属,既能提升团队效率,也能促进下属成长。一、尊重信任尊重是领导力的基础。聪明的领导会重视下属的独立人格与专业能力,避免公开批评或贬低。通过倾听意见、采纳合理建议,...[详细]
2025-08-17 16:10
聪明的老实人是怎样的
聪明的老实人通常指兼具诚实品质与高情商的个体,能在保持原则的同时灵活处理人际关系。这类人往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识别他人情绪和需求。他们选择用真诚的方式表达观点,但会通过调整沟通策略来提升信息接受度。比如面对冲突时,他们既不会违心附和...[详细]
2025-08-17 14:31
聪明的老板怎么对待员工
聪明的老板通常会通过尊重员工需求、建立有效沟通、提供发展机会、营造积极氛围和公平分配资源等方式管理团队。1、尊重需求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关注工作与健康的平衡。避免过度加班文化,主动了解不同岗位的生理心理负荷,例如为技术岗提供护眼设备,为客服岗...[详细]
2025-08-17 12:51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
刺猬原理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揭示了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距离的重要性,既不过分疏离也不过度亲密,才能建立健康持久的关系。刺猬原理源自哲学家叔本华的寓言,描述一群刺猬在寒冷中试图靠近取暖,却因身上尖刺互相伤害,最终找到既能取暖又不被刺伤的最佳距离。这...[详细]
2025-08-17 11:12
刺猬性格一般人驾驭不了吗
刺猬性格的人并非完全无法被他人理解和相处,但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包容度和沟通技巧。这类人群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防御性、敏感多疑、情感内敛等特征,容易在社交中产生距离感。刺猬性格的形成往往与成长经历中的创伤或长期缺乏安全感有关。他们可能经历过被...[详细]
2025-08-17 09:33
刺猬型人格有多可怕
刺猬型人格并不一定可怕,但可能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刺猬型人格通常表现为对外界保持高度警惕,内心敏感多疑,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这种人格特征可能与童年经历、心理创伤或长期压力有关。刺猬型人格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显...[详细]
2025-08-17 07:53
刺猬型人格是什么样的
刺猬型人格是一种以敏感防御、情感疏离为核心特征的心理行为模式,常表现为外在冷漠与内在脆弱的矛盾状态。这类人格的形成可能与早期情感忽视、创伤经历、高敏感特质、社交挫折、防御机制过度激活等因素有关。1、敏感防御刺猬型人格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习惯...[详细]
2025-08-17 06: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