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1

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像树一样从一颗小小的种子,慢慢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树根,如果刚出生就受到伤害,有了创伤,树根就一定会出问题,童年期的创伤经历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会使我们不能跟人形成紧密的情感连接,遇到困难时容易感到绝望。

这是我们过去的经历,不会写在脸上,因此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看不到来访者的童年创伤,只看到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只有通过建立咨询关系,来访者坦露后才会知道。

特别严重的心理创伤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面部表情、肌肉、相貌上都会留有印记。

浮出地面的是树干,主要代表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社会支持系统,即原生家庭之外的亲密关系,如亲密的朋友、周围的邻居等给予的支持和理解;另一部分是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生死的因素,不仅来自原生家庭,还与这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追求和自我肯定有关。

最上面的是树叶,树叶代表一个人的成就。也许一个人的树根很烂,树干长得也不好,但树叶却非常茂盛,有很高的成就,人很聪明,学习很棒,情商很高,经济状况很好,比如乔布斯。虽然外在的成就也能起到支撑作用,但显然这不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原因,由此我们看到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也会放弃生命,即使外在生活很好,但缺乏内在支持。

02

我最早接触空心病是在2012年,尽管后来我回想起这类个案早就接触过,但当时并未引起我过多关注。直到我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学习,对学习充满了厌恶,从那时开始,我明确地想要研究空心病,找出解决空心病的办法。

这是咨询师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原有的医学知识、药物知识、心理学以及原生家庭的治疗在空心病面前都显得无力,于是我们要开始面对关于生与死、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主题。

空心病也可以叫做价值观缺失所致型障碍,但到底是不是价值观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空心病在临床上很容易诊断为抑郁症,虽然它们的临床表现很像,但又有区别:会有情绪低落,却不明显;兴趣减退,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但还是会去做;快感缺乏,不会引发愉快的体验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孤独感。空心病患者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跟自己、他人和世界都没有连接,所以没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无论是面对生命还是学业,都会感到迷茫。

自我缺失。他们缺少支撑意义感的价值观,不知道该做什么,虽然有人告诉他们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们就是对这些话没有感觉,不觉得做这件事情有什么意义。他们没有人生目标,这是早期迷茫。

外部认同。他们特别需要他人的认同,从小就被教育要满足周围人的需要,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跟人格障碍非常明显的区别。为了维护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良好形象,他们需要高度的评价和赞美,需要别人对他们好,因此会讨好和满足周围所有的人,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从而对自己感到厌恶。

被评价的恐惧。他们一直处在恐惧焦虑状态中,虽然很努力地讨好,但总有做不到的时候,因此,在没有得到周围人良好的评价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没有谁能每一次都将事情做得完美,所以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充满了厌恶和恐惧,并且将对评价的厌恶扩展到对自己的厌恶。

自杀倾向。他们不知道生存价值是什么,活着感觉很累,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但不是一心求死,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想不出活着的理由,因此会选择比较温和、痛苦少的方式尝试自杀。

病程特点。这样的状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并且持续了至少一年以上。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情绪和行为层面的问题,因此传统的生物性治疗疗效并不明显。因为找不到内心冲突和原生家庭问题,所以无论是家庭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还是精神动力学治疗,效果也都不明显,不明显的根本原因是咨询师没有面对过生与死的问题——如果咨询师自己都想不明白关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很难从价值观层面跟来访者讨论。

空心病很容易因无意义感而产生自杀、自残的行为,当我们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时,要格外注意,学一些危机干预技巧,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03

危机干预非常具有挑战性,干预者必须在短时间做出判断和反应,才能挽救生命。

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行动干预,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保证被干预者的绝对安全。我们要做到被干预者想死但死不成,然后进入下一个步骤——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的时候要处理来访者的自杀诱因和情绪问题,让其放弃自杀的念头。很多时候来访者都是非冲动自杀,有很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空心病等问题。

最后,要通过长期的心理治疗来完成对来访者的救治。

危机干预就像打仗,几乎都是突发事件,因此不能独立作战,而是需要一个团队。资源越丰富,团队越强大,胜算率就越大,同时,团队工作还能抗下所有压力,避免单独一个人工作责任过大产生焦虑

团队的主要成员包括战斗员——具体执行者,即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监护人,保证24小时监督被干预者,防止意外发生;领导,需要提供和支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确保战斗的胜利;心理专家,即决策者,制定干预方案,提供解决办法。

危机干预的第一原则,就是安全。我们要保证有自杀倾向或攻击他人倾向的人处在绝对的安全的境地,这个安全的境地必须是一楼或地下室,哪怕是二楼也会有跳楼身亡的危险。同时,保证身边有人看护,看护人可以轮流交替。待被干预者情绪稳定后,如有必要将其送往医院就诊。

例如,有为大学生存在自杀倾向,先派同学负责看护,然后找安全的场域。但因各种原因找不到,于是寻求领导帮助找资源解决,情绪稳定后送往医院,但送往哪个医院呢?这就是心理专家的工作——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

如何给有自杀倾向的空心病患者做危机干预?

心里咨询师要注意,我们在做咨询时,如果发现来访者有自杀倾向和念头,一定要突破保密原则,因为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不能奢求一丝丝侥幸。用12个字来表达,就是——倾向必报,计划必管。

本文整理自徐凯文老师“从树理论到空心病——中国式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践十五讲”。

原创:徐凯文

开森心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哪些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哪些精神病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自杀倾向是许多精神病患者都可能伴有的,如不能早期识别,并积极采取正确的方式干预,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容易出现自杀倾向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药物滥用、酒精依赖、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表现为慢性病程的精神病,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备受疾病折磨,约有15%的患者会发生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详细]
发布于 2012-08-10

最新推荐

测一测你的异性长什么样 测自己的异性长相
心理测试无法真实预测未来伴侣的外貌特征,但可以通过投射效应反映个人审美偏好或潜在吸引力类型。这类测试通常基于心理学中的相似吸引理论、互补需求理论或潜意识偏好模型设计。多数情况下,这类测试会通过用户对色彩、形状、场景的选择,映射出偏好的面部特...[详细]
2025-07-01 09:42
人格权保护的客体
人格权保护的客体主要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荣誉权等人格利益。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旨在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发展。一、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以生命安全为内容的权利,是人格权中最基本...[详细]
2025-07-01 09:17
测一测你的异性长什么样 测一测你的异性缘
心理测试可以作为一种趣味工具帮助了解自己的异性吸引力特征,但无法精确预测具体外貌。异性缘主要受性格特质、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等因素影响。一、性格特质外向型人格往往更容易建立异性社交连接,幽默感和共情能力能显著提升亲和力。敏感度测试显示,情绪稳...[详细]
2025-07-01 07:34
女人太懦弱的特征
女性性格懦弱的表现主要有过度迎合他人、习惯性自我否定、回避冲突、缺乏主见、过度依赖他人。这些特征可能影响个人发展与社会关系,需通过心理调整逐步改善。一、过度迎合他人表现为无条件满足他人需求,即使损害自身利益也不敢拒绝。这类女性常将他人评价作...[详细]
2025-07-01 07:08
测一测你的压力程度
通过简单的自测可以初步评估当前压力程度,压力测试通常包括情绪状态、躯体反应、行为变化等维度。主要有睡眠质量、情绪波动、躯体症状、社交回避、认知功能五个核心指标。1、睡眠质量持续入睡困难或早醒是压力过大的典型信号。若每周出现三次以上睡眠中断,...[详细]
2025-07-01 05:25
女人如何表现柔弱
女性表现柔弱的方式主要有适度依赖、语言示弱、肢体语言暗示、情绪流露、情境利用等。这些方式需结合个人性格与场合灵活运用,过度或刻意可能适得其反。一、适度依赖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主动寻求帮助,如请同事协助搬运重物、向伴侣咨询技术问题。这种选择性依赖...[详细]
2025-07-01 05:00
测一测你的性格优势
性格优势测试可以帮助您发现自身潜在的心理特质和积极品质。性格优势测试通常包括乐观、坚韧、创造力、同理心、领导力等维度,通过科学评估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优势。一、乐观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特质,表现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乐观的人更容易应对挫折...[详细]
2025-06-30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