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情感心理 > 正文

你的过度付出,才是你亲密关系的“元凶”

发布时间: 2021-10-29 10:35
Scan me!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相信前段时间热播剧《三十而已》里的“完美太太”顾佳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顾佳在丈夫经历事业危机的时候凭靠自己的能力签下一个大单,让公司的资金链得以顺畅运转。

可是这么一个能力出众、双商在线的女人,却在丈夫创业之后选择当了全职太太,可以说是为家庭牺牲了很多。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完美太太”也会遭遇丈夫的出轨变心?全心全意的爱,换回的不应该也是同等的爱和守护吗?

答案是“很多时候不是!”

爱情永远没有道理可讲,如果说在职场中“越努力,越幸运;越付出,越收获”,那在爱情中则刚好相反。

往往“越努力,越不得;越付出,越失望”。

虽然我们对另一半真心相待本无可厚非,但这个“好”一定是有尺度和底线的。

01.

什么是过度付出?

付出分为两种:

一种是健康正面的付出,对于亲密关系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种是过度消极的付出,容易让付出者抱屈,让被付出者苦闷,是亲密关系的“隐形杀手”。

首先,付出者的付出,隐含着满满的不情愿和不甘心。

其次,付出者虽然在默默地付出,却也抱着强烈得到回馈的期待,希望对方以同等的付出补偿自己,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失落。

一般来说 “过度付出”分为三种类型:自我强迫式付出、取求报答式付出和一厢情愿式付出。

不管哪一种付出,其实背后都潜藏着一方的迫切渴望和另一方的被动接受。

因为大多数人的付出即使嘴上不承认,但内心仍然希望得到回报,而且还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对方这样一种信息:

“你必须要回报我的爱,否则你就是个罪人。”

长此以往,感情的天平必然失衡,一旦施者与受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关系,那两个人谁都不会舒服,谁都会感到痛苦。

02.

为什么付出却没能换回同等的爱?

在两性关系中,常常受伤害的都是那类任劳任怨、牺牲自我的女孩,不是遭遇渣男劈腿,就是得不到对方的疼惜。

而那些还时不时小作,动不动提要求的女孩却倍受宠爱。

这个原因就在于以下几点:

自我价值感低

对方也渐渐蔑视你的价值

通常在感情中用不断付出来换取爱的女生都比较自卑,至少是缺乏安全感的。

她们对自我价值的评定很低,觉得只有靠“对你好”才能凸显自己的存在感,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不可替代性。

可是在两性关系中,最具有可替代价值的就是"对你好”。

因为这种付出谁都能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比你更好,更适合。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你越看低自己,就越要投入感情,越投入就会让另一半越觉得你不值钱而蔑视你。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爱多了同样会造成感情麻痹

我们通常都能看到这种现象:

有些女孩平时不喜欢撒娇,偶尔撒娇几次男朋友特别开心,但是如果总是没完没了的撒娇就成了胡搅蛮缠

这就是过犹不及,当任何事情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当你在一段关系中无条件地付出和投入,开始时或许对方还会感动和珍惜,但时间久了,他就会觉得理所应当。

把你的好当成习惯使然,慢慢的也失去了任何情感触动,同时也会造成对方的无感、麻木甚至厌烦。

你的过度付出像个炸弹

埋藏着隐形的伤害

前面我们说的两点还偏向于付出者的爱,引起了被付出者心理的麻痹和依赖,过错方还在那个被偏爱却不懂珍惜的那一方。

但是,付出者也不是毫无过错可言,甚至搞不好他在用付出暗戳戳地“伤害”着另一半。

1.过度付出=高压=控制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曾经说过:“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当过度付出者不断投入爱和牺牲的时候,他的内心是觉得舒服自在的,因为此刻他在累积道德资本,他成了一个“圣人“般的存在。

而被接受者却会随时可能因为自己做的不好而产生内疚和压力。

“我要很多很多的爱,于是我付出很多很多的爱。”

这是大多数过度付出女孩的心理暗示,她们的付出也是有条件的,是需要对方给予积极回馈的。

这就成了一种无形的控制,只要他无力回报这份爱,就会被舆论和道德责难而承受压力。

面对压力,任何人都会想要逃离,这也是为什么你高度付出,却让对方避之不及的原因。

2. 过度付出=变向自私=道德绑架

中国有句古话叫”斗米恩,升米仇”, 就是说给予一个人太多的恩情和爱,倘若他稍有怠慢,就会被道德谴责,甚至要时刻背负着成为“白眼狼”的骂名。

而那个过度付出的人,看似无私,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很自私。

首先他只是在满足自己的私心,他满足于“我付出了,他已经接受,就必须感激我,要对我好和更爱我”的逻辑中。

其次他只是用自以为“对你好”的方式去爱另一伴,却没有用对方需要的方式去爱他。

当你的过度付出不是对方想要的,这就是一种偏执和自私,而且过度付出者还会用自己的付出作为道德绑架,以爱的名义捆绑对方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03.

如何在感情里恰当地付出?

《非暴力沟通》中指出“避免或化解矛盾冲突的关键,是把对方和自己的需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

所以要想在感情里恰当的投入付出你的爱,就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和认知。

建立客观的自我认知

前面说过,过度付出的人通常自我价值感低,觉得自己身上除了不断付出,几乎没什么优势可言,这其实就是一种错误的自我认知。

要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你要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努力学习并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优势,不要用讨好成为获取爱情的唯一方式。

除了对自我认知要改变,也要改变那种“我只有对他好,才能留住他”的错误思维。

爱情像风,来了就欣然接受,走了就顺其自然,你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可贵,爱自己才能被人爱。

有独立思想,有自由灵魂

许多女性是怕失去对方,所以才过度付出和讨好,究其根本是缺乏安全感。

但安全感只有自己给的才安全,依附别人总是有风险的,总在患得患失。

因此,只有自己学会独立,拥有自己的爱好、事业、兴趣和朋友圈,才能慢慢放下对爱情的痴渴。

正视自己和对方,不孤注一掷的去投入,不害怕失去的爱对方,才能这段爱情变得自由和美好。

平等的相爱,健康的相守

付出太多的人是在不断往自己的感情天平上增加砝码,付出少的那边则逐渐变轻,时间久了,这样的不平衡状态早晚会摧毁这段关系。

平衡、平等才是一段健康亲密关系的状态。

所以,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下“你的付出是不是对方想要的?他能够对你的付出给予什么样的回报?这份回报是不是出自他的自愿?”

当你得到了答案,再根据情况去付出,这样就不会成了一厢情愿和令对方压力重重。

好的感情模式一定是你来我往的,是建立在彼此舒服、自愿和基础上的。

爱情不是卑微到尘埃开出的花,而是我若盛开,蝴蝶自来。

愿你能把自己的亲密关系调整为最舒适、平衡、平等的状态,去收获一段健康的相处模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不要过度付出 亲密关系会受到损害
不要过度付出 亲密关系会受到损害
01过度付出是亲密关系中的一大杀手前几天半夜,睡梦中迷迷糊糊地接到一个电话。一接通,就是小A撕心裂肺的哭声,吓得我顿时睡意全无。我连忙问她发生了什么,她却只是哭,直到哭够了,才抽泣着告诉我,她老公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真的很愤怒,因为我很清楚,这些年来,...[详细]
发布于 2021-12-07

最新推荐

父母对儿女的婚姻应持怎样的态度
父母对儿女的婚姻应持怎样的态度
父母对儿女婚姻的态度需要平衡尊重与引导,具体表现为避免过度干预、提供情感支持、尊重个人选择、分享经验但不强加、保持开放沟通。1、避免干预:过度干涉子女婚姻容易引发亲子矛盾。父母需明确婚姻是子女的个人权利,强制安排相亲或反对伴侣选择可能导致子...[详细]
2025-05-09 15:13
家暴离婚财产怎么分
家暴离婚财产怎么分
家暴离婚财产分割需考虑暴力行为对财产分配的影响,包括法律保护措施、财产举证、过错方认定、共同债务处理、子女抚养关联。1、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属于法定过错行为,受害方可依据民法典第1087条主张多分财产。法院审理时会调取报警记录、伤情鉴定等证据...[详细]
2025-05-09 14:55
离婚的孩子心理有问题吗
离婚的孩子心理有问题吗
离婚家庭的孩子可能出现心理适应问题,与遗传易感性、家庭冲突、亲子关系变化、社会压力及个人应对能力相关。1、遗传因素:部分孩子对压力更敏感可能与基因有关,父母有焦虑或抑郁病史的儿童风险更高。心理干预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识别负面思维,正念训练...[详细]
2025-05-09 14:48
网恋一般多久分手
网恋一般多久分手
网恋分手时间受信任基础、沟通质量、现实落差、目标差异和外部干扰等因素影响,维持关系需针对性解决核心矛盾。1、信任缺失:虚拟关系缺乏现实接触易滋生猜疑,社交软件延迟回复可能被过度解读。建立信任需每日固定视频通话,共享实时定位或社交账号密码,定...[详细]
2025-05-09 14:15
刚开始谈恋爱怎么相处
刚开始谈恋爱怎么相处
恋爱初期的相处需要平衡亲密与独立,关键在于建立信任、保持沟通、尊重边界、培养共同兴趣、管理冲突。1、建立信任:信任是关系的基础,初期避免过度猜疑或查岗行为。通过坦诚分享生活细节、履行承诺积累信任感。若出现疑虑,可直接温和沟通而非暗中试探。信...[详细]
2025-05-09 14:14
分手后可以做朋友吗
分手后可以做朋友吗
分手后能否做朋友取决于个体心理边界、情感处理方式、关系质量、人格特质及现实需求五个核心因素。1、心理边界:清晰的自我界限是维持友谊的基础。部分人通过保持联系缓解分离焦虑,但模糊的边界可能导致情感反复。建议采用渐进式疏离策略,初期减少联系频率...[详细]
2025-05-09 14:01
青春期男生谈恋爱什么心态
青春期男生谈恋爱什么心态
青春期男生恋爱心态受生理发育、自我认同、同伴压力、情感需求和社会文化影响,表现为探索冲动、自卑敏感、从众行为、情感依赖和理想化倾向。1、生理驱动:睾酮水平上升导致性冲动增强,易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建议通过规律运动如篮球、跑步释放能量...[详细]
2025-05-09 13:56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