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当孩子上学遇到困难,家长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1-11-10 18:3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逢假期结束学校开学后,总有少数孩子不能顺利地上学。如果您仔细观察,在某个时间段,在学校的大门口,经常有父母在督促子女走进学校……

当孩子出现上学障碍,多次接送也无济于事时,父母们大都着急、训孩子、讲道理、责难、骂、打孩子,妈妈们还会把自己气哭。事实证明,当孩子上学遇到困难时,父母着急、训、讲大道理、责难、骂、打起的是反作用!

那么,孩子上学出现障碍时,父母该怎么办呢?

一、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外归因

不平静就没有引导孩子的智慧,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理念——存在就有道理。一旦孩子上学出现上学障碍,家长不可外归因,认为学校有问题,认为学校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想办法给孩子转学更不是明智之举。在此,我们打一个比方,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换几个游泳池也依然不会游泳。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找原因,要让孩子学会适应,适应能力是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尺。

父母需要知道,有的孩子一上学就说这儿不舒服、那儿难受,去医院检查,还没有实质性的问题。这是因为孩子上学出现了障碍,情绪上的郁结导致身体不舒服,感觉头痛、肚子痛等,用专业术语说是心理问题躯体化。

二、和孩子一同寻找原因

出现上学障碍的原因五花八门,在此列举一二:

(一)在家里享福

父母或爷爷奶奶过多的帮助让孩子缺少了勤劳和独立,比如吃饭、穿衣、书包和床铺的整理,这些本应该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长辈习惯性地代劳,导致孩子不愿意在学校上学或住宿,因为学校远不如家里舒服。

(二)从小学到中学过渡困难

刚刚“小升初”的孩子们,难以适应诸多变化,内心逃避、退缩。

1.感觉新老师不如以前的老师关心自己。小学的老师和自己相处了好几年,已经很熟悉、很亲近,而初一的老师面对较多的学生和班级,似乎不如以前的老师关心自己,感觉到失落,孤独。

2.吃住在学校,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原来的小伙伴不在身边,没有说知心话的玩伴,觉得孤单。

3.学习成绩好像不如小学。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的孩子聚集在一起,重新排列名次,不可能都是前几名,不是孩子的学习状态或成绩发生了变化,而是成绩排名变化了。

4.孩子从来没有单独睡一张床,更别说独自睡一个屋,突然间住到学校,和许多陌生的同学住在一起,觉得乱哄哄的,不适应,胆小害怕,没有安全感。

5.学科多,感觉学习困难大。

6.起床早了,有了晚自习,自由时间变少,在学校不能用手机玩游戏或看视频、小说等等。

有经验的七年级班主任,在开学伊始,都会多次引导孩子尽快适应以上的变化。

(三)人际关系出问题,缺少安全感

1.父母和孩子交流少,父母在外打工或单亲,孩子在玩伴中、在“小团伙中”寻找安全感,一旦小团伙成员排斥自己,就会恐慌、绝望。

2.因为某些小事件,感觉与老师或与某些同学的关系僵化,孤独难受,放大了自己的感受。

(四)没有学习的乐趣

本来没有学习的乐趣,一旦和自己要好的伙伴辍学去打工,便无心上学。

(五)特殊事件的引发

1.身体有了病,在家里休养或在医院治疗期间,备受父母呵护,自己想怎样就怎样,没有学习的任务,病愈后出现上学的障碍。

2.家长与老师公开闹矛盾,让自己觉得是同学们的对立面,是老师的对立面,内心和学校之间就有了一堵墙。

三、因势利导,增强孩子内心的力量

找到了原因后,要尊重孩子,因为有些孩子上学有障碍时,自己内心就有着矛盾,他(她)理智上知道自己应该上学,但走到学校门口或班级门口时,情感方面的东西就占了上风,支配着自己的行为,孩子着急起来还自己打自己。

只有让孩子情绪稳定、情感方面的东西淡化或得到满足,改变其认知,让理智支配行为,才可以让孩子顺利走进学校。如果斥责打骂孩子,孩子会更孤独,或者故意和父母对着干。

具体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面对在家里享福的孩子,和孩子签订协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面对从小学到中学过渡困难的孩子,让孩子科学地认识小升初的变化,给孩子“加油打气,缺啥补啥”。

(三)面对人际关系出问题,缺少安全感的孩子,父母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安全感,同时,梳理、疏导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果父母做不到就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四)面对没有学习乐趣的孩子,一是尝试一些有益的活动,培养其对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自己努力的成就,这种体验和兴趣是可以迁移的。二是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只关注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体验、感悟自己认真学习应得的喜悦。

(五)特殊事件发生后,要以人为本,关注孩子的感受,以孩子的成长为重,不谋私利,不“闹矛盾制气”,做明智的父母。

作者简介:

李广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37人入驻年限0.1年

预约咨询私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上学遇到困难 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上学遇到困难 家长应该怎么做?
每逢假期结束学校开学后,总有少数孩子不能顺利地上学。如果您仔细观察,在某个时间段,在学校的大门口,经常有父母在督促子女走进学校……当孩子出现上学障碍,多次接送也无济于事时...[详细]
发布于 2022-02-08

最新推荐

对于不确定的事情充满了焦虑
对于不确定的事情充满了焦虑
对不确定的事情充满焦虑是常见的心理反应,通常与个体的性格特质、压力应对能力或特定心理状态有关。焦虑情绪可能由过度思考、完美主义倾向、过往负面经历、神经生理因素或环境压力等因素引...[详细]
2025-11-24 06:39
对于不确定的东西焦虑
对于不确定的东西焦虑
对于不确定的东西产生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少数情况可能需要专业干预。不确定感可能由认知偏差、压力积累、性格特质等因素引发,通常表现为过度担忧、回...[详细]
2025-11-24 05:00
对于爱发脾气的男人该怎么治理
对于爱发脾气的男人,可以通过情绪管理训练、沟通技巧改善、心理咨询、压力缓解和建立支持系统等方式进行干预。男性易怒可能由性格特质、压力积累、心理创伤、激素水平异常或未确诊的精神健康问题引起。1、情绪管理训练帮助识别愤怒触发点,...[详细]
2025-11-23 14:31
对于13岁叛逆期的孩子该怎么做
13岁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家长采取理解沟通、明确规则、给予自主权、建立信任和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引导。青春期叛逆行为通常与心理发展、家庭环境、同伴影响、学业压力和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1.理解沟通主动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避免用命令式...[详细]
2025-11-23 12:51
对异性有抵触心理是什么疾病
对异性有抵触心理可能是社交恐惧症、回避型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或性取向认知冲突等心理问题的表现。这类心理反应通常与成长经历、情感创伤、社会压力或自我认同困惑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境分析。1、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者面对...[详细]
2025-11-23 11:12
对异性厌恶是什么病
对异性厌恶是什么病
对异性厌恶可能是异性恐惧症或特定类型的人际关系障碍,通常与心理创伤、社交焦虑或性别认同问题有关。主要表现包括对异性产生强烈排斥感、回避接触、生理不适等。1、心理创伤童年或青春期...[详细]
2025-11-23 09:33
对异性排斥心理和抵触心理怎么办
对异性排斥心理和抵触心理可通过调整认知模式、渐进式社交训练、心理咨询干预、培养共情能力、建立安全社交边界等方式改善。这类心理状态通常由童年创伤经历、负面情感体验、社交焦虑障碍、性别角色冲突、依恋关系障碍等原因引起。1、调整认...[详细]
2025-11-23 07:5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