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每一个自律的人,都是高级情绪管理者

发布时间: 2021-10-22 10:5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01

来访者,涵,走进咨询室,开门见山的对我说:“老师,我是来解决考试焦虑的。我下个月要参加雅思考试,到现在为止都没怎么开始准备,特别特别焦虑,完全没法专心看书。”

“下个月?”我跟来访者确认到。

“是的,下个月四号。”涵低着头、不停地来回搓着双手,用很低的声音回答到,仿佛连提到这个时间本身,都足以让他焦虑。

我算算时间,距离考试,还有不到十天。问她:“英语基础怎么样?”

她回答:“很不好,所以提前三个月报了名,就是想好好准备准备,结果,还是这样。”涵说着,有些沮丧,然后忏悔似的盘点起这几个月的经历。

“为了考个还不错的成绩,就早早开始准备,结果没几天,男朋友就提出分手,说是我以后出国读书,他自己出不去,迟早要分手,不如早早分了好。男友这么不理解,我哪还有看书的心思,竟忙着安抚、解释了。结果,一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再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过的,好像什么事儿都能让自己心烦意乱,室友之间吵个架,在食堂吃饭不小心撞到同学发生口角,哪怕不关我事儿,也会一整天心情不好,看不进书去……”

涵说着,好像发现了什么似得跟我说:“老师,好像我就是特别容易被情绪影响,只要情绪不好,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从小到大,好多计划,都因“心情不好”而搁置了,上课被老师批评,心情不好,今天学不进去了;新买的裙子,被同学说颜色不好看,心情不好,计划暂停;在家吃饭,跟妈妈争吵两句,晚上作业没心情写了……特别羡慕班上有些学霸,雷打不动的上自习、做习题,好像心情,从来不曾有过什么起伏。”

听着涵的自我诊断,我开始明白,这是一个只有“心情好”才能工作、学习,按计划完成目标的姑娘,却又极易被身边的大事小情扰乱心绪,导致许多事情拖延了下来。又因为之前因情绪不好浪费太多时间,导致任务完成起来时间紧迫,于是,情绪又进一步被焦虑所笼罩。

许多计划,哪怕很紧急,也依旧会因为情绪的影响而暂时搁置。这样的经历,大概我们都有过,也都能在涵的身上,找到丝丝自己的影子。

一个没有办法与自己的情绪共处的人,因为生活中的扰动太多,大概也无法做到真正的自律。

02

当我们谈及自律或是拖延,总会自然而然的与意志力、与勤奋努力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是否能够管理自己、按部就班的完成计划、实现想要的人生目标,情绪起了非常关键的因素。

有一种拖延叫情绪性拖延,相信你并不陌生。

领导安排任务,你本能的认为工作太难、压力太大,很可能达不到要求,于是,因为对工作本身的恐惧情绪,你一拖再拖,直到任务截止期,才勉强交差。这里,恐惧与焦虑是一种情绪。

上学的时候,因为某个老师讲课不好又爱批评人,那一门课的作业,你总会拖到最后,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应付了事。你对老师的不喜欢,也是一种情绪。

你答应了朋友周末一起郊游,却因为临时有事,不得不爽约,你左思右想,始终觉得对朋友有几分歉意,直到最后,才把“我有事,去不了了”这几个字说出口。你对朋友的愧疚,亦是一种情绪。

此外,拖延还会受到心境的影响。心境,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心情,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如果心情长期处于灰色状态,也会对所要从事的工作和任务产生逃避感。

涵口中的“心情不好”,以及因此而影响的雅思考试的复习,便属于这种情况。

情绪有时候是容易分辨的,你知道自己何时开心、何时不开心、何时生气、何时愤怒,但有时候,你可能会对某个情境和经历有着复杂的情绪,这个时候的情绪,很笼统,甚至连你都理不清它的缘由,便成了莫名的郁闷、心情不好。

03

每一次面临拖延或者继续工作,都是一次Y字路口的选择。你可以选择“随心而走”,肆意挥洒,也可以选择不为所动,继续工作。归根到底,这是一场情绪与理智的搏斗。

佛洛依德曾用“马与骑手”来比喻冲动与理智之间无休止的冲突。马暗喻冲动,而骑手控制的则是理智。马只遵循“情绪快乐”原则,如果感觉愉悦,就去争取;如果感觉不好,就逃避。而骑手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行推理、找出联系、制定计划并控制行为。

所以,当我们讨论处理不良情绪、抵制拖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让骑手发挥控制与思维能力。

首先,争取反应时间。在每一次想要拖延与放弃时,按下暂停键,开始识别拖延的线索,去清醒的审视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急急做出选择。试着用笔写下现在的情绪目标是什么,理智的目标又是什么,清晰的呈现,会帮助你遏制冲动。

然后,进行推理。如果你屈从了情绪的渴望,其后果又是什么?如果继续坚持既定计划,结果又会怎样?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是什么?

也许,你清楚的识别了拖延的种种不利的后果,却依然难以赶走自己的不开心,无法以一种愉悦的情绪面对工作与学习。

这个时候,学会与不适的情绪对话。当意识到自己被情绪所控制,准备开始拖延模式时,试着从另一个视角对问题进行重组:

“我不想做,但是如果现在不做,很可能面临要在最后一刻赶工,会影响整个计划的效果。”

“我现在的情绪,已经不适到没有办法做任何事情了吗?也许可以换点难度较小的部分开始做起来。”

“心情本来就不好,如果又没有完成计划,会不会更糟?”

当你开启这样与自己对话的模式,开始试图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会为自己的这种控制感而感到欣喜,直奔目标的行为多了,积极情绪也会随之增加。

最后,做出选择。你会发现,在Y字路口的抉择中,加入了积极思维的部分,选择的天平会自然的倾向于理智一边,这个过程本身会帮你梳理自己的情绪,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你身边,那些你所熟悉或者羡慕的每一个懂得自律、能够严格按照计划、一步步实现目标、走向成功的人,大概都是高级的情绪管理者。

他们知道如何在变幻的环境中,让自己保持一份平静和克制,知晓如何与不适的情绪相处,而不是反被情绪所控制。哪怕外界侵扰太多,他们也有着清晰的方向,不会与内心的目标偏离太远。

而你,若想更加自律、更加靠近想要的成功,这种管理情绪的能力,亦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作者介绍:若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作品《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个人公众号:若杉生活(Rosan_life)。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何做到情绪稳定或情绪自律
如何做到情绪稳定或情绪自律
情绪稳定或情绪自律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健康生活习惯和心理训练来实现。1、自我觉察:要想做到情绪自律,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自我觉察。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点,知道什么情况下容易生气、焦虑或沮丧。可以通过写日记、冥想或者与朋友交流来更好地了解自己。比如,每天晚上花几分钟时间回顾一天的情绪...[详细]
发布于 2024-09-27

最新推荐

青春期心理疾病有哪些
青春期心理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生理变化、创伤经历及神经发育异常引起,常见类型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品行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1、抑郁症:遗传基因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是主要诱因,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治疗需结合心理认知行...[详细]
2025-04-24 08:25
怎样提高记忆力最有效的方法
提高记忆力需要综合训练大脑功能、优化生活习惯、补充营养、调节心理状态、科学用脑。1、脑力训练:记忆衰退与大脑神经突触减少相关,持续刺激可促进神经元连接。每日进行15分钟数字记忆游戏,使用记忆宫殿法关联信息,学习新语言激活不同脑区。研究表明,...[详细]
2025-04-24 08:19
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
增强记忆力可通过科学训练、营养补充、睡眠优化、压力管理和认知干预实现。1、科学训练: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规律性记忆训练能促进突触连接。尝试数字记忆游戏、背诵诗词或学习新语言,每日15分钟即可激活海马体。工作记忆训练如双N-back任务被证实...[详细]
2025-04-24 08:13
记性不好怎么提高记忆力
记忆力下降可能与年龄增长、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营养缺乏、疾病因素有关,改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习惯、认知训练、营养补充、压力管理和医学干预。1、生活习惯调整:睡眠不足会损害海马体功能,建议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固定作息时间。酒精和尼古丁会损伤...[详细]
2025-04-24 08:08
男孩子青春期性教育心理疏导方法
青春期男孩的性教育心理疏导需要关注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家庭支持、同伴关系和社会文化影响五个维度。1、认知引导:青春期男孩对性特征的认知困惑常源于生理知识缺乏,可通过正规性教育课程、科普读物和医学动画进行知识普及。学校可开设青春生理课,家长推...[详细]
2025-04-24 08:02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度、压力应对能力和生活满意度五个核心维度。1、情绪稳定:情绪波动在合理范围内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表现为能适度表达喜怒哀乐。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或亢奋需警惕抑郁或躁狂倾向,认知行为疗法和正...[详细]
2025-04-24 07:57
遇到女生就紧张怎么办
社交紧张源于心理认知偏差和生理反应,可通过系统脱敏训练、认知重构、呼吸调节、社交技能提升、专业干预逐步改善。1、认知偏差:将异性交往过度灾难化是紧张的核心原因,大脑错误预判社交失败后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记录每次社交后的实际结果,对比预设的负...[详细]
2025-04-24 07:51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