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成长心理 > 正文

不陪伴孩子也是一种冷暴力

发布时间: 2014-08-13 15:28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耗费大量精力,回到家喜欢自己安静地休息,上网、玩儿手机成了最常见放松方式。于是,大多数父母就忽视了孩子的需求,他们一整天没有见爸妈,希望可以有父母陪着做一些温馨的事情,没有陪伴,对他们的心理也是会造成极大影响的。

小编推荐:

家长怎样发现孩子潜在的心理问题警惕!攻击性或成儿童成长大患

有不少孩子却控诉父母迷恋手机而冷落自己,有的孩子还建议回家后要没收父母的手机。家长们不要认为坐在孩子身边玩手机就是陪伴孩子了,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忽视时,可能已经被父母这种无形的冷暴力所伤害了。

孩子控诉父母沉迷手机遭冷落

日前,岛城一家教育机构组织了一场儿童创意挑战赛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探讨周围困扰他们的问题和现象,并将他们自身的感受、想象等结合提出创意活动,改变困扰他们的问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现场将近20个孩子,几乎全部提到了父母沉迷手机冷落自己。为了改变大人们沉迷于手机的问题,孩子提出了回家后把大人的手机没收的创意,希望家长多花时间陪陪自己。

孩子们最大的困扰居然来自他们的家长,家长们过于迷恋手机,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忽视了,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其实缺少陪伴也是一种冷暴力,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们眼中沉迷手机的家长

@小大人:和大人们在一起时,大人都在忙着看手机,好象我不存在一样。

@柠檬橘子柚:我妈晚上遛弯的时候都在看手机,还要我帮她看着路,不知道在看什么那么重要。

@小马哥:自己都玩个没完,为什么不让我玩,最烦他们这样了。

大人们眼中沉迷手机的家长

@哈根糖:还喜欢玩手机的家长就像还没长大的孩子一样,完全没有一个做家长的自觉,孩子也太可怜了。

@自旋翻:家长的所做所为直接影响到小孩,家长都喜欢玩手机、玩电脑,小孩能好?

@门口有座青龙桥:这反应的是一种态度。现在的孩子智力没任何问题,为什么学习成绩相差大,性格也是千差万别,原因就在于从小形成的习惯和态度,而这和家长关系极大。

不可忽视的冷暴力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它的表现形式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导致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长期生活在冷暴力的环境之下,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人格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相信没有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更不会有意去伤害孩子,不过结果未必如父母所想。面对冷暴力,孩子未必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只会被这种暴力伤害得更深。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注,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1.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实行冷暴力容易使孩子产生孤僻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致使孩子不能健康地发展,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

2.长期遭受家庭冷暴力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父母的冷暴力,变得很冷漠,没有一般孩子的喜怒哀乐,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甚至有可能成为冷暴力这个"接力棒"的传递者。

3.幼年受到家庭冷暴力的伤害会带到成年生活中。尤其是他们在处理自己家庭问题时也可能出现障碍,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

4.孩子在家庭冷暴力氛围中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类变化多端的身心症状。心理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5.家庭冷暴力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上的扭曲,一旦心理问题严重了,孩子很容易产生极端做法,会通过伤害自己宣泄情绪。

让孩子远离冷暴力

育儿知识很重要

家长需要学习育儿知识,教育孩子不能按照上一代父母怎么教我们的来教,因为时代不同了,当然也不能想当然。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需要系统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自身的质素。

夫妻情感要和睦

一个家庭,如果夫妻关系很和谐,不发生大吵大闹的事情,彼此交流和沟通都很畅顺,相互体谅和理解,那么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他们会感受到父母很恩爱,对自己也很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温暖,在一个家庭中,有话可以自由地表达,当家长不理会孩子时,他也能理解家长。

沟通交流不能少

平时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多一起外出参加亲子活动。尤其是爸爸,在孩子三岁以后,爸爸角色一定要介入孩子的思想成长中。当家长不在孩子身边时,可以多打电话、或写书信、寄贺卡给孩子,直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爸爸妈妈现在忙,稍后回家与你联系。让孩子感受家长的爱随时在身边。

事先约定要做到

如果家长确实忙,在家不能陪孩子,可以事先与孩子约定,贴不同颜色的卡纸,如红色代表爸爸现在有急事要做,请勿打扰!蓝色,代表爸爸很累,你可以找爸爸,但只能等一会儿。让孩子随时感知家长的情绪变化,他就不会感到害怕,他也就不会对家长产生误解。当然,如果爸妈没空,可以让爷爷奶奶暂时代替一下,好过没有人与他沟通。或者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一下,也是一个好办法。

现在的电子时代,家长担心孩子深受其害而限制其接触,但是没想到自己也是沉迷其中,冷落了孩子。在家庭中,亲子沟通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活动,如果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忽视,这也是一种情绪暴力,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影响。

猜你喜欢:

孩子生日最渴望的礼物培养孩子健康心理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飞华健康心理频道http://psy.fh21.com.cn/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孩子,我们每个人都视为掌中宝,全家人都给予全部的爱,想把他们培养成“人才”,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长为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有出息。孩子的成长是和父母的教育分不开的,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呢?我谈谈我的思考。首先,目前仍有好多家长认为学生踏入学校的...[详细]
发布于 2018-04-10

最新推荐

总是感觉饿是什么原因
频繁饥饿感可能由血糖波动、饮食结构失衡、情绪压力、消化系统异常或代谢性疾病引起。1、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或低血糖会导致饥饿感加剧。当血糖快速下降时,身体误判能量不足而发出进食信号。调整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分餐制每日5-6顿小...[详细]
2025-04-25 09:48
为什么23岁长得像十几岁的
23岁外貌显年轻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生活习惯、皮肤护理方式、心理状态等原因引起。1、遗传因素:家族基因决定面部骨骼发育速度和皮肤老化进程,部分人群天生胶原蛋白流失较慢,颧骨、下颌角等部位保留青少年特征。可通过基因检测确认遗传倾向,医美...[详细]
2025-04-25 09:42
一天到晚都感觉饿是什么原因
频繁饥饿感可能由血糖波动、饮食结构失衡、情绪压力、睡眠不足或潜在疾病引起。1、血糖波动:高升糖指数食物快速分解导致血糖骤升骤降,触发饥饿信号。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延缓消化。监测餐后血糖反应,必要时进行糖耐量测...[详细]
2025-04-25 09:36
一天到晚觉得饿是怎么回事
频繁饥饿感可能由血糖波动、饮食结构失衡、情绪压力、消化功能亢进、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1、血糖波动:高升糖指数食物快速升高血糖后引发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血糖骤降产生饥饿感。选择低GI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搭配蛋白质延缓消化速度,少量多餐维持...[详细]
2025-04-25 09:31
鞋子干净的人说明什么
鞋子干净的人往往反映出个人习惯、心理状态、生活环境、职业特征、自我管理五个维度的信息。1、习惯养成:保持鞋子清洁通常体现规律的生活习惯,这类人群往往有固定的清洁流程和时间规划。从心理学角度看,重复性清洁行为可能源于秩序需求,通过整理外在物品...[详细]
2025-04-25 09:25
为什么有人怕毛绒绒的东西
对毛绒物品的恐惧可能由遗传易感性、童年创伤经历、感官过敏、文化暗示以及特定病理因素共同导致。1、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对毛绒材质的排斥与遗传相关,家族中若有特定物体恐惧症病史,后代出现类似反应的概率提升30%。基因检测显示SLC6A4基因多态性...[详细]
2025-04-25 09:20
什么人容易看见脏东西
幻觉或异常视觉体验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精神疾病、脑部损伤、药物作用及感觉剥夺等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病史的人群,出现幻觉的风险显著增高。特定基因如COMT、DISC1的变异可能影响多巴胺系统功能,导致感知异常...[详细]
2025-04-25 09:14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