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婚恋心理 > 正文

自恋的人缺乏情感共享的能力

发布时间: 2012-04-17 08:2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幸福!幸福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不少成功的人不一定享有幸福感。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大多与幼时成长环境有关,父母的某些性格缺憾也往往会造成孩子感情能力或者叫爱的能力的柔弱,以至于影响他们的幸福感。

以下个案就是一个例子。

■个案实录:

张先生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成功商人,他来求助的问题是他与他人从来不能有亲近的感觉,甚至与他的妻子在床头私语时感受也是:“我想要的只是得到我需要的,除此以外,我感受不到亲密。”因此,他虽然事业有成,却缺乏幸福感,并且经常与人发生冲突。他想要摆脱这些令他不舒服的情境,于是来求助于心理咨询。

■咨询过程:

一个冬日的上午,张先生来访。他西装革履,面露职业性的微笑,看起来很符合商务人士的装扮。

他坐下来,开始了他的陈述。“医生,你好。我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这些年也算是事业有成,但是我总是不开心,即使跟一群人在一起吃喝玩乐,也还是不能感到亲近和舒适。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看起来,他是因与人接触的亲密感问题来求助的。那么,这个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是怎样的?我问:“你在哪些情况下更容易感到不能亲密,更容易感到不舒服?”

他想了想,说:“各方面。就算我和妻子在床头密语时,我心里想的也是——我想要的只是得到我需要的,除此以外,我感受不到亲密。”

感觉他的问题已经泛化,甚至在最容易感到亲密的时候也仍然不能和人发生情感的联系。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说:“好像你更在意从外界获取一些东西来满足你的需要,这就好像一个人总是在饥饿的吞食,这样一个人可能会无暇关注亲密感的问题。你是否对于亲密感其实兴趣不大?”

他看看我,点点头,说:“其实我更在意事业和财富,这让我感到自己是一个大人物,可以像耶稣一样带领别人前进。亲密感确实困扰我,让我不舒服,可是如果要我在事业和亲密之间选择,我仍然会选择前者。”

看来,他的亲密感困扰只不过是让他“不舒服”,所以他想要舒服一点,但是,其实他是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我去改变它,如果需要他自己重视这个问题并为此付出艰苦的反省,他其实不愿意。我说:“而且我感觉,亲密感问题其实只是你认为需要解决的一个小问题,为了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完美。但是,如果你一直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自己这个问题,可能亲密感还是没办法建立。”他显得有些怒了,但还是压抑着,稍微提高音调说:“这个我知道,不用你告诉我。你只需要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这其实就是他亲密感问题的表现。他把心理问题也当作商务问题一样,只要“解决”了就一切完毕。但是人要想达到亲密感,需要的恰好是相反的东西,那就是融合、共情、理解,需要关注情感上的东西。如果他想要用1+1=2的方式来解决亲密感问题,用逻辑推理解决心理问题,如果他不深入到情感的层次,那么亲密感又从何建立?而且,我感到他的亲密感缺失背后,好像隐藏着一个问题,就是逃避情感。好像情感对于他是有威胁的?他逃避亲密感,是否是在逃避情感上的一些威胁?我说:“这个问题可能不是怎么办的问题,而是在情感层次上的问题。我感到你好像在情感上排斥亲密的背后,其实是害怕亲密,就好像亲密是很可怕的事情?”

他大声说:“用不着你告诉我这些,这些连小学生都会懂!亲密可怕,亲密当然可怕,用你告诉我吗?我找你来咨询,就是找错了人!”他显得很愤怒,连喘气声也粗起来。看来,他并不像表面表现的那样从容不迫,而是很容易冲动。冲动和愤怒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啊!那么他在害怕亲密感背后,是否正是害怕现在他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呢?但是我知道,如果我直接说给他,他可能会更加愤怒。我想拐个弯提示他,他的亲密感问题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我说:“我感到我刚才的话使你感到被刺痛了,你感到很疼,所以才会感到愤怒,这也是很可理解的。可能对于你来说,和咨询师讨论这些有关你情感的话题,也是一种亲近,所以也是一件很具有威胁的事情?”

他看看我,语气缓和下来,带着点刚才情绪的残留,说:“当然。”

我微笑着问:“那么是什么使你刚才感到威胁?”

他想了想,稍显怒气地说:“我不喜欢谈论我的情感,这很无聊。”

我说:“是否谈论你的情感会导致你情感失控,或者换句话说,和咨询师之间稍有些人与人之间的亲近,稍谈些有关亲近的话题,就会使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而不能控制自己会使你感到屈辱?”

他一惊,低下头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低声说:“就算是这样吧。那又怎样?”

我说:“是否与人亲近对于你意味着感到被贬低,感到无法满足你的需要,感到自己在情感上的弱势,所以你尽可能避免与人亲近,尽可能维持一种逻辑推理意义上的交往,可是这种没有亲近感觉的交往又使你无法开心起来?”

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就好像没有听见我在说什么,他说:“医生,你再这样说下去,我将无可避免的感到你在侵犯我。”

我说:“可能与别人谈论情绪方面的话题对于你就是一种侵犯。”他点点头,阴沉着脸。

我说:“但是这种感觉可能就是你避免亲密背后实际上在逃避的感觉,一种与人建立联系后被侵犯、失控的感觉。”

他眼睛一亮,说:“是的。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害怕这样。好了,我来这里的目的已经达到,我要离开你的咨询了。”

我微笑着说:“咨询是一个艰苦的、需要一段时间的过程,可能我还是得邀请你坚持一段时间,来解决你从深层情感上改变的问题。”

他想了想,说:“也好。”

我们的首次咨询到此结束。

一周以后,他准时来到我的诊室。这一次我们谈了他的问题形成的家庭背景。

他的父亲是一个暴躁严厉的人,他的母亲是一个从不与人亲近、从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人。他小时候也曾渴望母亲能够抱抱他,跟他说些亲近的话,但是多次失败后,他放弃了这个愿望。长大后,他成为一个表面上很理智、内心却很脆弱易怒的人,完全放弃与人进行深入的情感交往,一旦不得已与人有了情感上的接触,立刻就会变成咨询中那样愤怒失控的样子,而这个状态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于是,他尽可能避免和人有亲密的情感接触,可是这样令他很不开心。他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逐渐尝试和人进行情感交流,增加与人亲近后没有不好后果发生的体验,这样,才能逐渐修复他童年的创伤,使他不再害怕亲密,也不再害怕他自己的情感。

现在,张先生已经结束了治疗。他临走时说:“除了得到我需要的以外,需要别人以及被别人需要,这种感情也是很美好的事情。”是的,情感和亲密是美好的事情。如果你感觉它是猛兽,那只是因为你把它关得太久了。

■心理分析:

张先生排斥亲密感的背后有一种恐惧,就是害怕自己情感失控,那样会使他感到丢面子。但是,他一味压抑自己对于亲密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只会使他面对亲密感时更加慌乱失控。他的情感就好像关在笼子里的一头猛兽,越是不想让它出来,它出来时的后果就更加严重。对于他的这些特点,适当的办法是“疏之使导,决之使流”,采取温和渐进的疏导方式,配合共情接纳的安全氛围,从而逐渐使他接受自己对于亲近和融合的渴望,让他感到与人亲近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张先生的性格具有“自恋”的特点,缺乏与人进行情感共情的能力,咨询师需要对他多多共情和理解,从而使他“学会”与人亲近融合,使他能够与人建立亲近友好的人际关系。

泛化:指的是一种心理现象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对象,而是进入到此人心理的各个方面,形成性格特点的一部分。如果一种病态心理现象已经泛化,那么这种心理现象就已经比单纯某个方面的问题更为复杂了。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何让自恋的人不自恋
如何让自恋的人不自恋
自恋是一种性格特征,通常表现为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注和对他人需求的忽视。要让一个自恋的人不再自恋,首先需要理解自恋的根源。自恋往往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自我价值的极度渴望。自恋者通常通过夸大自己的重要性来掩盖内心的脆弱。自恋者通常会表现出对他人情感的漠视以及对自身成就的过度夸耀。他...[详细]
发布于 2024-12-24

最新推荐

高一累了想放弃怎么办
高一学生感到疲惫想放弃通常源于学业压力、适应障碍、自我期待过高、时间管理失衡、缺乏支持系统,可通过调整目标、优化作息、心理调适、建立支持网络、专业干预改善。1、学业压力:高中课程难度陡增可能导致认知超负荷,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记忆效率下降。尝...[详细]
2025-04-25 10:08
朋友想退学怎么劝
朋友想退学可能源于学业压力、职业迷茫、社交障碍、家庭因素或心理健康问题,可通过倾听共情、分析利弊、寻求支持、调整目标、专业干预等方式帮助。1、倾听共情:退学想法往往伴随强烈情绪,急于说服可能适得其反。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具体原因,如"最近发生了...[详细]
2025-04-25 10:02
学生要退学怎么劝
学生退学可能由学业压力、家庭因素、社交困扰、职业规划迷茫、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可通过心理疏导、家校协作、目标重建、资源支持、专业干预等方式应对。1、学业压力:课业负担过重或成绩下滑易引发逃避心理。建议分解学习任务为小目标,采用番茄工作法提升效...[详细]
2025-04-25 09:57
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怎么办
压力过大时可通过认知调整、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社会支持和专业干预五种方式缓解。1、认知调整:压力常源于对事件的负面解读。识别自动化消极思维如"我必须完美"等非理性信念,用ABCDE模型进行辩驳:记录诱发事件A、错误信念B、质疑证据C、建立新...[详细]
2025-04-25 09:51
考不好怎么办怎样调整状态
考不好怎么办怎样调整状态
考试失利后的状态调整需要从认知重构、情绪管理、行为策略、环境优化、健康维护五个方面入手。1、认知重构:将考试结果归因于可控因素而非能力否定,采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挫折。记录三次因改进方法而提升成绩的具体事例,每天晨间朗读强化积极信念。制作"进步...[详细]
2025-04-25 09:46
如何和倔强的老人沟通
如何和倔强的老人沟通
与倔强老人有效沟通需要理解心理需求、调整表达方式、建立信任关系、避免正面冲突、寻求共同目标。1、理解心理需求:老年人固执行为常源于对控制感的维护或对衰老的焦虑。认知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思维固化,过往经历形成的价值观难以改变。沟通时应观察老人关注...[详细]
2025-04-25 09:40
父母不爱自己怎么释怀
父母不爱自己怎么释怀
父母情感缺失带来的心理创伤可通过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社会支持、专业干预和自我成长五方面逐步释怀。1、认知调整:理解父母行为的深层原因可能与其原生家庭、心理创伤或时代背景有关,并非个人价值否定。练习用客观视角分析家庭互动模式,区分"父母行为"...[详细]
2025-04-25 09:35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