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情感心理 > 正文

同性恋为什么会产生?

发布时间: 2012-02-23 09:3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由生理因素造成的,这种同性恋称为素质性同性恋。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这种同性恋称为境域性同性。最后一种是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性倾向有双向发展的可能。

同性恋的原因与异性恋的原因没有什么不同,两者同样都是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其差别只是选择对象的性别不同而已。第一种看法是以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和大脑结构来考察同性恋问题。第二种观点包括精神分析的观点和行为主义观点。

生理因素

关于遗传因素,有些学者认为,可能是先天遗传的原因导致一个从幼儿起便产生性倒错,进而形成同性恋倾向。比如有的女孩子生来就具有男孩气质,她们不喜欢花衣服、洋娃娃这些女性的物品或玩具,而喜欢刀枪、棍棒,因此她们被称为“假小子”。可以说,她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整体气质都是男性化的,角色认同于男性,因此她们没有一般女孩子们的娇柔,喜欢和一些弱小的女孩一起玩,去保护她们。这种做法强化了她们内心男性化的欲望,显示了同性恋的倾向。

进入青春期,她们的性取向依然是男性化的,异性对她们并不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她们的性对象很容易转向同性,进而形成同性恋。对双胞胎的性爱指向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兄弟中若一人是同性恋,那么另一人也是,几率高达50%以上。一项以4对同性恋兄弟为对象的DNA分析发现,3对兄弟的X染色体的一个特殊区域,兄弟两人竟有5个基因相同。

然而,这些兄弟并无明显的女人气,除了性倾向,他们俩是不同的。说明遗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性取向,但并不是产生同性恋的唯一原因。还有一些研究揭示了同性恋形成的先天因素,如胎儿在脑分化阶段所受的性激素刺激以及母亲在怀孕期间所受到的心理创伤等也可能影响胎儿未来的性倾向。

关于性激素水平,有科学家做的动物实验发现,向怀孕的母鼠子宫里注射激素,确实能够极大地改变其子代的性行为,因此,有人推测是不是类似的情形也同样会发生在人类身上,即通过胎儿期的激素注射改变其性心理和行为。

但鉴于人类道德法律问题,这些实验无法在人体进行,因而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此外,有科学家分别测量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激素水平,发现同性恋现象与激素水平有关,但难以确定究竟是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了同性恋,还是同性恋的心理及行为引起了激素水平的变化。

关于大脑结构与同性恋的研究,脑科学研究至今还没有作出令世人公认的同性恋完全是先天形成的结论。它存在的疑问也是究竟哪一个是原因还是结果。

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儿童期3~5岁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幼儿对自己的异性生身亲长即父亲或母亲产生特殊强烈的依恋之情,特别是怀有本能的性欲渴求,同时伴随产生的是对同性生身亲长的敌对感。这就是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在此阶段,双亲对儿童的性本能既不采取过分抑制,又不采取过分刺激的合理态度,儿童就会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相反,如果儿童在此期间心理遭受创伤,那么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就会潜藏在意识里,并继续影响个体的心理发育,最终在性成熟后发生相似的心理异常。

行为主义特别重视的是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一个人在与异性交往中受挫,有过不愉快的经验,异性恋情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同时又受到同性的引诱,就会产生同性恋的倾向。比如童年时期的性别认同错误,家庭教育中性教育被忽视,或者被拒绝,或者被歪曲(异性化教育环境),乱伦行为等这些偶然的机会或者特殊的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形成同性恋。

如在单性环境中也容易促使同性恋的形成。单性环境一般指那些与异性完全隔离的小环境,比如监狱、修道院、军队、睡大通铺的民工。在这些环境中,异性往往很少或根本见不到。因此,当人们有性发泄的要求时,目标就会转向同性。

可以说,同性恋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由单性环境因素引起的同性恋不稳定,一旦脱离这种环境,多数同性恋者会终止同性恋伙伴关系。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引起的同性恋通过心理治疗如精神分析可能会有所改善。而遗传因素所致的同性恋多半从儿童期就形成,且难以矫正。

尽管我们可以对同性恋持宽容的态度,但无论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个角度看,它毕竟是一种偏离正常的现象,因为人类的衍生是靠两性关系。而且,男性同性恋是爱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什么会出现同性恋?同性恋都是什么心理?
为什么会出现同性恋?同性恋都是什么心理?
现在同性恋经常可以在街上看到,那么同性恋的起源是什么,同性恋婚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同性恋概述同性恋有三个不同的含义:同性恋倾向、同性恋行为、同性恋权利运动(也称同性恋运动)。同性恋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很常见,但基于高级感情的同性恋不同。性取向只能通过自己的直觉、情感吸引力和情...[详细]
发布于 2022-10-19

最新推荐

初一的孩子谈恋爱了怎么处理
初一的孩子谈恋爱了怎么处理
初一孩子早恋需要家长理性引导,关键点包括观察沟通、设定界限、情感教育、转移注意力和家校合作。1、观察沟通:青春期情感萌动是正常生理现象,与荷尔蒙分泌和社交需求相关。避免直接否定孩子感受,采用非评判式对话如"能和我聊聊TA吸引您的地方吗",了...[详细]
2025-05-17 16:34
孩子初一谈恋爱家长怎么办
孩子初一谈恋爱家长怎么办
初一孩子早恋需要家长理性引导,关键在于沟通、理解、规则建立、兴趣转移和家校合作。1、沟通倾听:青春期情感萌动是正常心理发展现象,家长需避免指责,通过非评判性对话了解孩子情感需求。每天固定15分钟家庭聊天时间,使用"我观察到您最近..."的句...[详细]
2025-05-17 16:33
孩子初一谈恋爱家长怎么对待他
孩子初一谈恋爱家长怎么对待他
初一孩子早恋需要家长理性引导,关键在于理解青春期心理特点、建立信任沟通、设定合理边界、关注学业平衡、预防潜在风险。1.理解心理特点:青春期孩子性意识萌发是正常发育过程,体内荷尔蒙变化导致对异性产生好奇。家长需避免过度反应,可通过阅读青春期心...[详细]
2025-05-17 16:31
女儿谈恋爱了家长该怎么办
女儿谈恋爱了家长该怎么办
女儿恋爱需要家长理性引导,关键在于建立信任、沟通技巧、边界设定、风险教育和情感支持。1、建立信任:青春期恋爱是正常心理发展需求,家长过度干预易激发逆反心理。可通过每周固定家庭聊天时间,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女儿情感状态,避免直接否定对方。当女儿主...[详细]
2025-05-17 16:17
女儿高三谈恋爱家长应怎样说祝福语
女儿高三谈恋爱家长应怎样说祝福语
高三阶段恋爱需要家长理性引导,祝福语应兼顾学业鼓励与情感支持,具体方法包括肯定成长、强调责任、提供建议、保持沟通、尊重隐私。1、肯定成长:青春期情感萌发是心理成熟的自然过程,家长可表达对孩子处理情感能力的信任。祝福语避免直接评价恋情本身,而...[详细]
2025-05-17 15:22
女儿高三谈恋爱家长应怎样说话
女儿高三谈恋爱家长应怎样说话
高三阶段恋爱可能影响学业,家长需通过平等沟通、明确界限、情感支持、风险分析和未来规划五方面引导。1、平等沟通:避免命令式语言,用开放式问题了解女儿的真实想法。高三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强硬态度易引发对抗。可尝试在放松环境下讨论,如“您觉得这段关...[详细]
2025-05-17 15:21
初中生恋爱家长怎么和孩子谈恋爱
初中生恋爱家长怎么和孩子谈恋爱
初中生恋爱需要家长理性引导,关键在于建立信任、明确界限、培养责任感、关注学业平衡、预防早恋风险。1、建立信任:青春期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心理发展现象,家长需避免强硬干涉。通过每周固定亲子对话时间,以朋友身份倾听孩子的情感困惑,分享自身青...[详细]
2025-05-17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