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成长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发布时间: 2022-03-08 19:0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是一匹闯入丛林的野马,踩踏了原本该逐渐茁壮的树苗,父母看着自己呵护的树苗受到伤害,无不惊慌失措,也不知为何野马要闯入,这是一种失控、不在规划内的意外。惊慌之余,是找到方法安抚野马、或是展开一连串驱离、拉扯野马的过程,对父母真的是难为的考验。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有的父母开始四处求医或者查阅资料,开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错误,有的开始向孩子认错检讨,有的不敢再向孩子发脾气,可是,父母的这些改变都是为了“治疗孩子的病”,按照某些孩子的话说“他们都是暂时的改变”“他们都是装模作样”“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也有一些孩子无论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干预效果都不好,情绪不稳,不能出门,不能复学,常常出现严重自杀想法,父母只好有一人陪同,日夜监护。

有些孩子,常常会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不愿出门,不愿看医生,更不愿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这些都让父母心急火燎,而又无可奈何。

有的父母不再逼孩子上学,可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错过上学时机,父母内心又无比着急。

总之,这类青少年抑郁症会让整个家庭陷入困顿和无奈之中。当孩子出现抑郁之后,父母到底该怎么办呢?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01

见事于机先:关注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

孩子都抑郁症了,当父母的你们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当孩子患上抑郁症,父母可能会面临这样的质问。但中国父母一般都是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可能真还看不出来。

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科人士的眼里,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

抑郁症重在预防,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家长首先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特别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家人应予以重视,尽快带孩子就医。

一、要换环境。

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二、反抗父母。

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三、坦途无悦。

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四、似病非病。

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五、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六、自杀行为。

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02

接受他/她的抑郁,抑郁其实是一种生理症状。

生病后的自己,能不能被接纳,是支撑抑郁症患者持续面对痛苦的重要因素之一。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这个孩子的,只是,面对抑郁,父母也有自己的关卡要过。

父母要先面对自己如何看待抑郁症的议题。当孩子出现抑郁的症状,可能是情绪低落或冲动、失眠、拒学、甚至自杀行为时,父母是否有机会停下来想一想,抑郁症是什么?我害怕这个疾病吗?我的孩子有抑郁的症状了,我怎么想孩子为什么会生病?是因为他太钻牛角尖、爱胡思乱想(把疾病归咎到个人因素),还是他受到外界影响、看太多奇怪的影片、交了奇怪的朋友(把疾病归咎到外在环境)?许多父母想找到病因,常常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罹患了抑郁症。

由于抑郁症的病理机转相当复杂,当然父母还是可以加以评估,孩子是否感受到某些环境或情境的压力所导致抑郁,但必须坦言,在青少年期之前,除了校园霸凌、或是非家庭内的暴力侵犯之外,多半孩子所感受到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家庭:父母的期待与要求、情绪上的控制、身体上的暴力与侵犯等等。而父母是否愿意开放自己、检视孩子的压力来源是否和自己有关,或者是一味把责任推到孩子或环境的问题上呢?

不管导因为何,抑郁其实是一种生理症状。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使得脑中控制情绪稳定的内分泌失调了,于是出现了抑郁,而服药可能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的稳定。一旦抑郁症已经发病,就已经引发了生理的变化,就象是头痛、胃痛一样,是需要治疗的,那么,为何胃痛就医不需要隐瞒、而抑郁症就医就不得公开呢?这其实就是对忧郁症的污名化。

03

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要病急乱投医

孩子患了抑郁症,首先要带孩子到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医,明确诊断,根据情况,及时治疗。最好能够双管齐下,药物治疗加心理治疗。

不要病急乱投医,临时抱佛脚,到处烧香拜佛、请菩萨保佑、请风水先生调整风水,也不要到某些百度竞价排名靠前的私营医院,或者在网络四处打广告的小医院就医。他们往往会用夸大疗效的广告吸引患者家属,用所谓的神经递质检测仪器评估、用所谓国际最新治疗仪器和所谓无毒副作用纯中药制剂来治疗抑郁症,还有医院公然打广告保证绝对治愈,终生不复发。

这些迷惑人心的坑蒙拐骗的医院,开始瞄准难治的抑郁症患者,往往让患者既花了钱又耽误了时机。

家长要多多学习抑郁症相关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了解抑郁症常用的有效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积极配合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目前在三甲综合医院都有心理科门诊,越来越多的医院有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有的称为身心科、神经心理科。这些科室大多有心理治疗师可以开展心理治疗。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良莠不齐,家长在寻找心理咨询师的时候需要了解咨询师的个人资质与受训背景,了解机构的管理是否规范,最好寻找有精神科实习或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咨询专家。某些咨询师只是写过几本心理科普书或畅销书就自封为专家,其实未必有丰富的临床咨询经验和规范的训练与督导。

04

有界限的陪伴,很重要

如果父母逐渐接受孩子就是生病了,只是走过第一关。面对抑郁症子女起伏不定的情绪、时而冒出的自杀意念,就会是父母需要走过的第二关。我所接触的家庭中,有一大类的父母,是站在一旁观看着、并对生病的子女说:「你要自己振作啊」、「不要让抑郁症状打败你」……,但通常孩子的反应是更加激动与愤怒的回应:「我就是没有办法。」「正向思考在病到一个程度之后都是没有用的,在之前可能有用,可是旁人无法判断情况到哪里,过了一个点之后,反过来象是攻击,提醒你做不到这些事情。」这时候,过度正向的鼓励、指导、或建议,对抑郁症的子女来说,就反映着父母虽然想接受自己的病,但还是无法理解自己在疾病中的经验与感受,或是透过建议,让父母自觉还帮得上忙。此时的父母象是一个无助的旁观者,透过对罹病的子女加以评论并给予指点来协助子女,引发的感受经常是疏离而令人不舒服的。

而另一类的父母,则是跳进去与生病的子女共舞:「你想死我陪你一起去死」、「你这样抑郁就是在折磨我」……,这样把子女的抑郁变成自己的负担,看似想要用自己的生命来鼓舞孩子、制止孩子落入抑郁或自杀的处境,但也可能引发抑郁症子女更深的罪恶与愧疚感,成为另一层压力。此时的父母因为自己无力面对抑郁症的变化,失去界限地把自己的无力感和子女的抑郁症状混杂在一起,常容易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父母的陪伴当然是重要的,然而陪伴过程需要加入真正的理解,即使最终还是感觉不懂,但尝试理解的态度,已经是一种积极的作为了。试着听听抑郁症子女所经验到的疾病历程,以及生病所造成的影响,然后说说父母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困惑,或者分享自己想帮忙却使不上力的心情,问问孩子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我的经验中,孩子通常会问父母:「我生病了,你还爱我吗?」而父母对于这个问题通常感到讶异,多半他们的回应是:「那当然。」(当然也有少部分父母是不接纳的,但这样的父母自然不可能进到陪伴的历程)。

对于罹病的子女而言,父母是否会因为自己的疾病而觉得丢脸、失望,进而失去对自己的关注,是需要加以核对及确认的。此时,父母的陪伴、理解、以及确认彼此关系的连结,有助于子女在脆弱的时刻,知道自己仍然被爱、被牵挂、被关注,而能比较有力量撑过抑郁的袭击。此时的父母,站在子女的身旁,不离开地持续表达关注、但也不涉入子女因应抑郁的历程,陪伴本身,就是支持孩子继续活着的力量。但是,该如何面对症状的影响,也只有罹病的子女自己能够决定。

05

家长也需要心理咨询与治疗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罹患抑郁的青少年其家庭在多方面与普通正常家庭存在差异。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被诊断抑郁症的青少年的家庭和无精神障碍的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功能。

研究者找到了18个13到18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一级亲属共70人,将被诊断抑郁症的青少年家庭设置为实验组,将无精神障碍的青少年家庭设置为控制组,并保证了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家庭成员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兄弟姐妹的数量和年龄、父母婚姻状况和经济收入上达到匹配。

实验过程中家庭治疗师对每个家庭进行结构式家庭访谈,以评估其九个方面的家庭功能,包括沟通、规则、角色、领导力、冲突、攻击性、情感、个性化和保持凝聚力。一共有两位家庭治疗师对这些家庭进行了访谈,为了防止被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他们提前并不知道他们的访谈对象是有抑郁症青少年的家庭还是普通的家庭。评估采用一套标准化编码系统,经过对编码数据进行分析之后,研究结果表明,患抑郁症青少年的家庭在七个方面的得分平均分相对于正常的家庭更低,特别是情感维度上。两种家庭在规则和领导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抑郁青少年的家庭中,表达情感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相比于普通家庭,抑郁症青少年的家庭成员在与彼此沟通、定义他们的角色、解决冲突、表达攻击性、表达情感、保持独立和凝聚力方面存在困难。这样家庭的父母很难把他们的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欲望、情感和想法。

在访谈中,治疗师会问到以下六个问题:

(1)想象一下,不到一个月后你就会搬家,我希望你们可以一起计划一下这次的搬家行动。

(2)当你在做一项很难独立完成的任务时,你会怎么办?

(3)说说你喜欢自己哪些方面。

(4)描述一下家里都怎样庆祝节假日。

(5)想象一下,当你正在和家人聊天时,有人来敲门了。你正准备去开门,和你聊天的人却推了你,你会怎么做?

(6)每个人选择一个或多个家庭成员(任何人都可以),并用语言以外的方式向他/她表达你对他/她的喜爱。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观察了家庭全体成员在90-120分钟内的互动。最后由两名家庭治疗师根据其回答及互动情况对两组家庭的功能进行评估计分。

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家庭相比,抑郁症青少年的家庭有几个特点:

(1)主要是由父母主导解决问题,孩子几乎没有发言权,而普通的家庭则更为民主。

(2)在遇到困难时,普通家庭的成员之间会互相寻求帮助,而抑郁症青少年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向家人寻求帮助,甚至有人说:“我不会向他们求助,而且他们也不会发现我需要帮助。”

(3)相比起普通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很难说出自己的优点。

(4)在节假日期间,抑郁症青少年的家庭不会有太多特殊的活动,即使外出,父母也会带上孩子,而正常家庭的父母则会更多地选择走亲访友,夫妻两人出游,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活动。

(5)另外,在家庭回答第五个问题时,研究者发现,当被家庭成员推搡时,抑郁症青少年家庭中父母之间不会做出反击,但被孩子推搡时,父母会做出反击,而被父母推搡时,孩子往往不敢反驳,孩子只有在被同辈推搡时才会有所反击,而在正常家庭中,除了父亲不会对母亲的推搡有所反击,在其他成员间这种攻击性的表达要显著高于抑郁症青少年家庭。

(6)在正常家庭中,成员会通过身体接触等方式主动向家人表达喜爱,而抑郁症青少年家庭则会尽力避免主动向家人表达情感。因此,抑郁症青少年家庭在各个家庭功能方面都较正常家庭有所缺陷。

抑郁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情感障碍。此研究表明情感表达的不同是区分抑郁和普通家庭的重要维度。难以表达情感的家庭缺少合适的沟通语言、友善的态度和身体上的接触。因此,一个出生在无法表达情感的家庭中的孩子,他们会从父母和兄弟姐妹身上学到压抑的情感表达方式,将他们的感受和情绪隐藏起来。如果家庭允许他们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个性,那么家庭成员间就能用开放的态度坦然面对彼此的差异。

在孩子做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同时,家长最好也参与心理咨询与治疗,特别是当孩子同意与家长一起咨询或治疗时,可以开展家庭心理治疗与咨询。

孩子的抑郁症有它的心理功能,往往这是家庭系统出现问题的征兆,也是需要家庭做出改变的信号。因此,家庭治疗或配合孩子咨询治疗,父母接受咨询与治疗非常重要。咨询师或治疗师会帮助家长看到家庭系统出现问题的模式,帮助父母觉察亲子互动关系中需要改变的方式,或者帮助父母觉察夫妻之间的交流互动模式。通过父母或家庭的改变,孩子的抑郁往往也会得到缓解或疗愈。

06

慢慢调整家庭氛围

孩子抑郁了,对于家庭来讲是一个很大的事件,甚至是冲击性事件、危机性事件,特别是孩子常常提出要自杀,父母往往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间一长,父母就会出现崩溃的感觉,甚至自己也会严重失眠、焦虑、抑郁了。有的父母开始逃避、夫妻之间开始互相指责,甚至有的婚姻因此解体。因此,家庭氛围需要在医生或心理专家帮助下,进行稳定化、正常化调整。

家庭的生活节律需要逐渐恢复,家庭的业余活动需要慢慢丰富起来,一家人的游戏或运动活动需要多起来,一家人外出就餐或在家聚会要多起来,增加一些文娱活动或阅读、看电影、弹琴、唱歌等活动。

随着孩子情绪稳定,父母的工作也需要慢慢调整,逐渐恢复常态。当然,父母如果是工作狂,则需要调整,减少加班与出差,确保周末与晚上陪伴孩子。

07

听听孩子的声音(来自知乎)

按我作为孩子以及抑郁时期的感受,谈一些孩子角度对父母的建议。

1、给孩子创造平和的环境。父母一定不要打扰孩子,仍然和往常一样生活,不要让孩子察觉到刻意营造的感觉。对于孩子,每天可以问几个不会参杂太多情绪的问题,如“今天感觉如何?”如果孩子不愿意回答,就不要问第二次。

2、知道孩子想要做什么或什么兴趣。如果孩子想整天躺着,不要过于担心和试图改变这种状态。孩子的要求如若不过分,尽量满足。抑郁时几乎没有渴望的事,如若还有,满足这些事的实现有利于减轻患者内心压力,也可能会使患者感到愉悦一些。我每天就看花草,外界的吸引减轻了内心的思考。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做什么,不要自作主张为孩子选择。

3、寻找抑郁症相关资料,让孩子各自单独阅读,父母也读。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重要。寻找的资料一定要是专业的,不能全然相信非专业书籍,比如抑郁症患者痊愈后写的治疗书籍等等。

4、抑郁症很大可能会使人陷入一个死胡同是:“我有抑郁症,我要表现出抑郁症的症状。”我起初便是这样,像患癌的人不停思考自己就要死亡,后来不停思考,跳出了这个圆,我意识到自己在竭力表现得更严重,在夸大病情。甚至有一部分抑郁者因为抑郁症而炫耀,过度诉说抑郁时的痛苦而吸引关注。一定让孩子明白,抑郁症可以控制和预防,尽管不能治好,但竭力预防并不会影响自己。

5、孩子很善良,不愿意耗费父母资源钱财等等。一定要陪伴孩子。陪伴是最重要的,可以不用面对面陪伴,但让孩子知道自己身边一直有人会使其好些。

6、找出孩子的诱发因素。如果是遗传因素则另当别论。个体素质是否高度敏感,还是有压力源,具体是什么压力源等等。除遗传因素,每种因素都能有对策。

7、其余还有,可以为孩子购买一些蓝色、柠檬色、绿色等看起能感觉愉悦的纯色衣裤。抑郁时视物颜色有可能会改变,颜色会变得稍微灰暗。愉悦色会产生一些欣喜感。

抑郁时很少快乐,但可以感受快乐。以上是刺激一些小快乐,如果快乐分大小。

8、以上都是通过心理途径。生理途径则是八字箴言:按时吃药,谨遵医嘱。

9、定期复诊,会慢慢改变的,这个过程很慢,甚至会令父母感到烦劳,甚至恼怒。请理解孩子,孩子很爱父母,只是他们失去了表达的能力。我甚至失去了连贯表达一切的能力。

10、抑郁症有一些没有严重到自杀的程度,一定问清楚孩子主治医生孩子自杀的风险。我的主治医生一点也不怕我自杀,这些医生见得多了,做几个测试就知道了。但一定看护好孩子,抑郁症,不能一定保证。

总之,孩子的抑郁症,为家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成长机会,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家庭更加和谐,为未来的幸福奠定了基础。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您会感谢孩子的抑郁症,因为孩子的抑郁症,让你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的抑郁心理现象,学会如何爱孩子,如何呵护婚姻,如何处理危机,让家庭之树更加健康地成长。

该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复禾健康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推荐阅读

4句话最易破坏孩子安全感 宝宝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
4句话最易破坏孩子安全感 宝宝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
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块重要基石,是孩子适应与融入社会,充满信心地生活与学习的前提条件。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家庭与生活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宝宝的安全感,是父母给予的。而原始安全,绝对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详细]
2022-03-13 10:00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一匹野马 详解青少年抑郁症急救宝典
青少年抑郁症就象是一匹闯入丛林的野马,踩踏了原本该逐渐茁壮的树苗,父母看着自己呵护的树苗受到伤害,无不惊慌失措,也不知为何野马要闯入,这是一种失控、不在规划内的意外。惊慌之余,是找到方法安抚野马、或是展开一连串驱离、拉扯野马的过程,对父母真...[详细]
2022-03-08 19:00
怎样面对批评指责和嘲笑? 当别人嘲笑指责时你要这样做
怎样面对批评指责和嘲笑? 当别人嘲笑指责时你要这样做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生活中如何面对批评指责和嘲笑。首先我们来聊一下关于批评,每个人都会有受到批评的经历,其实如何正确的面对批评真的像学习文化一样对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对批评的接受程度,应对方法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发展。比如有些批评在...[详细]
2022-03-06 10:00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 学会与父母和解是关键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 学会与父母和解是关键
许多人说,小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言语、神情,曾经给他们带来过多大伤害。即使到了今天,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些好像早已痊愈的伤口,稍有风吹草动,还是会隐隐作痛。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认为80%儿童的问题缘于他们的父母,而他们父母的问题,又有80%缘...[详细]
2022-03-06 09:30
好孩子是怎么样成的 积极心理暗示让孩子越变越好
好孩子是怎么样成的 积极心理暗示让孩子越变越好
仔细回想一下作为家长的你,是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从小就胆小、害羞,从小就贪玩,不爱学习”“这孩子太懒惰了!”“你为什么总是这么磨蹭?”“你为什么总不把东西放回原位?”“我已经很累、很不容易,怎么你还是这么不听话、让我操心!”当你看不...[详细]
2022-01-30 09:22
孩子学习不好父母该怎么做 聪明的家长这样引导孩子
孩子学习不好父母该怎么做 聪明的家长这样引导孩子
今天我叫儿子起床上学的时候,他低迷地说:“妈妈,我有点不开心。”...[详细]
2022-01-30 09:22
为何孩子的梦想很难实现?这样的家长注定孩子平凡
为何孩子的梦想很难实现?这样的家长注定孩子平凡
作为父母,你可以有望子成龙的梦想,但当不得真。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详细]
2022-01-30 09:22

精彩必读

你善于为自己的人生规划吗?几个小测试教你如何规划人生
热门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