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人群心理 > 正文

孩子越大越自卑?心理学家提醒:这4句话家长千万别说!

发布时间: 2025-04-03 18:2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小时候活泼开朗的孩子,怎么长大后越来越自卑?

原本喜欢在人前表达,后来却变得沉默寡言;

小时候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后来却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曾经期待尝试新事物,后来却变得畏畏缩缩。

孩子的自卑感并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很多时候,父母的一句话,无心之言,可能会成为压垮孩子自信的最后一根稻草。心理学家提醒,这4句话家长千万别说!

孩子越大越自卑?心理学家提醒:这4句话家长千万别说!

❌1.“你怎么这么笨?”——自我否定,磨灭自信

孩子考试没考好,作业写错了,做事情慢一点,很多家长一着急,就会脱口而出: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

“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真是没救了!”

这类话语的本质是“否定孩子的能力”,一旦孩子被贴上“笨”“没用”的标签,就会真的认为自己不行,形成习得性无助——即使以后有能力完成某件事,也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放弃。

✅怎么说才对?

✔“这次没做好没关系,我们看看哪里可以改进。”

✔“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再试试。”

语言有力量,信任孩子,他才会信任自己。

---

❌2.“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破坏自尊,养成比较焦虑

有些家长总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隔壁小明钢琴10级了,你连五线谱都看不懂!”

“你看小丽成绩多好,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表面上是激励,实则是打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长期活在比较中,只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认同,甚至形成自我怀疑。

更可怕的是,这种习惯性比较会让孩子养成“我一定要赢,否则我就不值得被爱”的错误信念,长大后容易陷入“讨好型人格”,拼命追求外界认可,而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

✅怎么说才对?

✔“你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我们一起努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你也很棒!”

孩子最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比较。

---

❌3.“别矫情,忍一忍就过去了!”——否定感受,造成情绪压抑

孩子难过时,有些家长会不耐烦地说: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你怎么这么玻璃心?忍一忍就过去了!”

孩子被欺负了,考试失败了,心情低落了,如果得不到情绪上的接纳,反而被嘲讽“太敏感”“太矫情”,久而久之,孩子会不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甚至认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

长大后,他们可能会成为情绪敏感、压抑、不善沟通的成年人。

✅怎么说才对?

✔“我看到你很难过,愿意和我说说吗?”

✔“如果你想哭,就哭出来吧,哭完会好受一点。”

理解孩子的情绪,才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

---

❌4.“你要听话,不然我就不喜欢你了!”——以爱为要挟,导致讨好型人格

有些家长习惯用“爱”来威胁孩子: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这样做,爸爸妈妈很伤心,你不乖,我们不喜欢你了。”

孩子的内心是脆弱的,他们害怕被父母抛弃。如果父母总是用“爱”来作为条件,孩子会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只会迎合别人,长大后很可能会形成讨好型人格,在人际关系中容易受伤。

✅怎么说才对?

✔“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但有些行为需要调整。”

✔“不管怎么样,你都是我的宝贝。”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而不是用来交换的。

---

🌟父母的语言,是孩子的“内在声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从父母那里听到的话,会内化成自己的内心对话。

如果父母常说:

🔹“你怎么这么笨?”——孩子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真的很笨。”

🔹“你看看别人!”——孩子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永远不如别人。”

🔹“别矫情!”——孩子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的感受不重要。”

🔹“不听话就不喜欢你!”——孩子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讨好别人,才能被爱。”

孩子越长大,越容易受这些“内在声音”的影响,最终变成一个自卑、胆小、缺乏自我认同的人。

---

📌写在最后

如果你希望孩子自信、阳光、有底气,就要学会给他们安全感、尊重和鼓励。

不要总是否定孩子,而是多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而是鼓励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要总是压制孩子的情绪,而是教他们如何管理情绪;

不要用爱来威胁孩子,而是让他们知道,你的爱是无条件的。

真正的教育,是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相信自己的种子,让他们一生都能抬头挺胸,勇敢前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孩子越大越自卑?心理学家提醒:这4句话家长千万别说!
孩子越大越自卑?心理学家提醒:这4句话家长千万别说!
孩子小时候活泼自信,越大却变得沉默、内向,甚至不敢抬头看人?不少家长疑惑:我家孩子怎么越来越自卑了?真相可能藏在你的日常用语里。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像针一样刺伤孩子的心,慢...[详细]
发布于 2025-06-16

最新推荐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原因
对自己不自信可能由成长环境否定、过度完美主义、负面经历积累、社会比较压力、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引起。长期缺乏正向反馈或过度在意他人评价会强化这种心理状态,但通过系统性调整可以改善。1、成长环境否定童年时期长期遭受父母或老师的苛...[详细]
2025-11-27 05:24
对自己不自信是什么病
对自己不自信通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性格特征。长期缺乏自信可能与自卑心理、童年创伤、社会适应障碍、焦虑障碍、抑郁症等因素有关。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缺乏自信的核心表现,往往源于早期成长经历中的负面评价或挫折。这类...[详细]
2025-11-26 16:10
对自己不自信了怎么办
对自己不自信可以通过调整认知、设定小目标、练习自我肯定、寻求社会支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改善。不自信可能由过往失败经历、他人负面评价、完美主义倾向、焦虑情绪、童年创伤等因素引起。1、调整认知识别并纠正自我否定的思维模式是重建...[详细]
2025-11-26 14:31
对自己不自信叫什么
对自己不自信通常被称为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自我否定、过度在意他人评价、回避挑战等行为特征。自卑心理的形成可能与童年经历、社会比较、负面反馈、性格特质、创伤事件等因素有关。1、童年经历早期家庭环境对自卑心理影响显著。父母过度批...[详细]
2025-11-26 12:51
对自己不确定的事会重复思考
对自己不确定的事会重复思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通常被称为强迫性思维或反刍思维。这种现象可能由过度追求完美、焦虑倾向、缺乏安全感、过往负面经历、认知偏差等因素引起。1、过度追求完美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身要求极高,当面对不确定情...[详细]
2025-11-26 11:12
女人身上的“贵气”,其实是这些习惯堆出来的
女人身上的“贵气”,其实是这些习惯堆出来的
有些女性总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高级感,不是靠名牌包堆砌,而是举手投足间散发的独特气质。这种“贵气”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生活智慧。一、体态管理是隐形名片1、优雅的颈部线条每天刷牙...[详细]
2025-11-26 10:07
对语文没兴趣的男孩子怎么办
对语文没兴趣的男孩子可以通过培养阅读习惯、结合兴趣点引导、创造语言表达机会、调整学习方法和增强成就感等方式改善。缺乏兴趣可能与教学方法单一、学科认知偏差、语言基础薄弱、兴趣转移或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1、培养阅读习惯从漫画、科...[详细]
2025-11-26 09:33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