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为什么秋冬易得抑郁症?

发布时间: 2021-11-24 15:33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说起秋冬时节,大众的定位似乎都是“低气压”的,忧郁的。大家或多或少会发现,一到秋冬好像特别容易心情不好、沮丧、低落,看着行人匆匆车来车往或枯枝落叶,似乎格外的忧伤。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为什么秋冬易得抑郁症?

有的人呢,只要天色昏暗或者是傍晚阴凉就觉得心情莫名很Down,心里总有点说不出空虚和丧气。有的人呢,在又暗又冷的秋冬季节,心情总是低气压,不禁去想,我是不是抑郁了?

这几年抑郁症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秋冬抑郁症也被大家有所听闻。传闻说,在秋冬季节更容易引发抑郁症,真的有秋冬抑郁症吗?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为什么秋冬易得抑郁症?

有。

秋冬抑郁症本名叫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 Affective Disorders),又叫SAD,是按季节出现的生物和情绪混合型障碍。季节性情感障碍其实是复发性重性抑郁症的一个亚型,也就是说季节性情感障碍确实是抑郁症的一种。那我们如何去识别自己是不是SAD,还是仅仅是因为天气变化出现的心情不好?

季节性情感障碍有如下表现:

每年秋冬季节典型抑郁症状反复发作。

自古逢秋悲寂寥 为什么秋冬易得抑郁症?

(典型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无助、抑郁情绪、兴趣缺乏、无快乐、有自杀的想法、性欲降低等)

睡眠增多。

食欲增强。

体重增加

如上症状在春夏季节有所缓解或完全好转。

SAD产生的原因说法很多,还没有定论。不过下面有两个研究可供大家思考。

有个叫Hansen的人在1991年带领他的小伙伴们在北极圈北纬69°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人数多达7759人。

结果发现,成年男性的SAD发病率为14%,女性则是19%。根据该研究有人做出推断,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持续时间长、日照少的地区SAD患病率高,患者移居低纬度地区后会有所好转(Hansen, Jacobsen, & Husby, 1991)。

又有个叫Terman的人报道到,健康群体在冬季或阴雨天情绪受影响的达到26%,而有38%的抑郁症患者在秋冬季抑郁发作。

从上述两个研究不难看出,季节性情感障碍成因有比较一致的共同点:光照少。秋冬季节光照减少、温度降低,这样一来就能解释人在秋冬季节更容易情绪低落了。

当然,不只小编聪明的发现了“光照少”这个点,精神病学家也发现了。对于SAD的有效治疗方式是对症下药的光治疗。

光治疗在临床上指日光灯治疗,是针对已确诊的复发性重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法。每日早晨对患者进行30分钟科学量化的日光灯照射,1-2周后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为了防止次年复发,患者应该在初秋变天的时节就进行日光灯治疗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噢。

值得注意的是,季节性情感障碍更多是指向抑郁症患者,也就是说已患有抑郁症的人在秋冬容易重性复发。如果你们和小编一样,只是阴冷天容易伤春悲秋的人,建议秋冬时节在家常开明亮、暖色调的灯。或者大太阳暖暖的时候。拉上你的小伙伴,一起出门晒晒太阳,可有效预防季节性情感障碍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为何秋冬易得抑郁症?
为何秋冬易得抑郁症?
说起秋冬时节,大众的定位似乎都是“低气压”的,忧郁的。大家或多或少会发现,一到秋冬好像特别容易心情不好、沮丧、低落,看着行人匆匆车来车往或枯枝落叶,似乎格外的忧伤。有的人呢,只要天色昏暗或者是傍晚阴凉就觉得心情莫名很Down,心里总有点说不出空虚和丧气。有的人呢,在又暗又冷的秋冬...[详细]
发布于 2021-05-26

最新推荐

独立人格包含什么
独立人格主要包含自我认知清晰、情绪管理稳定、决策自主性强、价值体系明确、边界感清晰五个核心特质。1、自我认知清晰自我认知清晰指个体对自身性格、能力、需求有客观评估,不依赖外界评价定义自我。这类人能够区分真实自我与社会角色,在压力情境下仍保持...[详细]
2025-07-09 10:08
层次越高的人越有修养 越是层次高的人
层次高的人通常表现出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共情力,这与认知水平、教育背景及社会经验密切相关。高修养行为主要体现在尊重边界、理性沟通、自我反思三个方面,其形成与长期思维训练、多元文化接触、道德内化过程有关。高认知水平群体更倾向于用前额叶皮层调控...[详细]
2025-07-09 08:25
健全的人格和心智
健全的人格和心智通常指个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达到相对稳定且适应良好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性、自我认知清晰度、抗压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稳定性等特征。1、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之一,表现为能够识别自身情绪变...[详细]
2025-07-09 08:00
层次越高的人越有修养 层次越高越有素质
层次较高的人通常表现出更好的修养和素质,这与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自我修养和社会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个人修养奠定基础。家庭氛围和谐、父母言行端正的个体更容易形成稳定的情绪和得体的举止。这类环境中成长的人往往具备较强的共情能...[详细]
2025-07-09 06:17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具有相对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特质延续性、跨情境一致性和发展连贯性三个方面。人格稳定性受遗传基础、早期经验、社会环境及认知机制共同影响,但允许存在适应性调整。人格稳定性并非绝对固化...[详细]
2025-07-09 05:51
层次越高的人越优秀
层次越高的人通常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但优秀的标准因人而异。社会地位、认知水平、情绪管理能力、自我驱动力、价值观成熟度等因素共同影响个人层次。1、社会地位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往往拥有更多资源获取渠道和决策权,这与其专业能力、人际网络积...[详细]
2025-07-08 16:34
人格的稳定性解释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在长期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持续性特征,主要受遗传因素、环境塑造、认知模式、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五个维度影响。1、遗传因素人格特质具有显著的遗传基础,双生子研究表明核心特质如外向性、神经质的遗传度较高。基因通过...[详细]
2025-07-08 16:08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