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话题 > 正文

心理科普 微信焦虑症,你有吗?

发布时间: 2021-05-26 12:02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每天捧着手机当“低头族”,随时不忘刷新朋友圈,发了语音消息总想重听一遍,一小时以上不碰手机就感觉“损失了好几亿”……小小的手机APP,改变了无数人的社交模式,甚至生活模式,也令不少人感到某种“社交焦虑”,接下来针对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这几种现象。

心理科普 微信焦虑症,你有吗?

现象一:

发朋友圈后没留言,感觉特闹心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女士说,每次她在朋友圈里发了图片或者消息,就要捧着手机不停地刷新,看看有没有人留言或点赞,一有留言立即回复,每次的消息下面挂着一长排对话才感觉心满意足。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和陈女士一样,特别关心自己朋友圈的消息下面是否有人关注或回复。有些人还会定期“清理”自己的朋友圈消息,把一些不满意的照片、评论、消息等删掉。

专家说:

对朋友圈的互动特别关注的人,往往希望自己在别人心里是重要的,希望能够获得众人的关注。

心理科普 微信焦虑症,你有吗?

其实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但过分关注手机中的互动,可能代表着此人在现实中得到的关注不够。还有一些人发出某些消息,是希望特定的几个人或某个人看到并回应,这也表明发消息者心里很看重这些人,而在现实中渴望关爱、关注的愿望没有获得充分满足。

现象二:

发出的语音信息总要再听一遍

“我每次发出去的语音消息,都忍不住要重听一次,甚至重听好几遍。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吗?”29岁的白领小曹有这个疑惑,而发现这个问题后,询问过周围的几个朋友,发现不少人也有重听的习惯,主要是为了确认自己说得清不清楚,有没有什么错误。有些人则表示听自己的声音感觉挺好,有自我欣赏的成分在其中。

专家说

大部分人是否重听语音消息,往往与说话的对象有关。对于比较重视的人,或者所说的内容比较重要时,会重听消息,确认内容正确与否、自己说得好不好,这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如果每一条都重听,则说明存在轻微的焦虑,有不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中很害怕自己出错或表现不佳,比较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同时,听自己的声音可能还有一种自我心灵对话的效果,类似于自言自语,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强安全感、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因此,这类人可以适当增强自信,对外在评价不要过于敏感。

现象三:

群聊的时候害怕做话题“终结者”

21岁的大学生琳琳提到一个现象:“每次群聊时,大家本来讨论得挺热闹,我一说话,就突然没人接茬了,特别尴尬。有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很焦虑,不停地看手机,或者绞尽脑汁提出点新的话题让大家来接,很怕自己变成群聊的‘终结者’。”

专家说

在一个热闹的场景中,忽然一个人说完后没人再说了,面对这种沉默,哪怕只有短短的几秒钟,都会令人产生尴尬。

这种沉默时的尴尬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对此过分焦虑。另外,沉默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某句话很深刻、很有分量,引起参与者的思考,或者说话者本身比较重要,说话的内容属于压轴性的总结,都可能使群聊出现沉默。

另外,虚拟的群聊中还很可能出现巧合,刚好你说完话后大家都有事情忙,没顾得上回话。这些情况,都不需要“终结者”太过在意。

现象四:

一会不看微信,感觉错过上亿信息

微信加了几十个群,通讯录名单几百人,每天要花数小时看完每一条朋友圈消息,生怕错过哪条有用的信息……

心理科普 微信焦虑症,你有吗?

当下,不少手机控、微信控有这样的习惯,甚至有人戏称“一个小时不看微信,感觉像错过了几个亿”。但42岁的企业主管白女士表达了一部分人的观点:“每天花很多时间刷微信,感觉学了不少东西,可一天下来回想起来,又没记住几条真正有用的。”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得到的却都是“碎片化信息”,不少人因此产生焦虑

专家说

从现实角度来说,花越多的时间看朋友圈,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间就越少,与家人、同事真正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也会大幅度减少。

有一些基本不刷朋友圈的人,他们往往在生活中有某些着迷的兴趣爱好,为此投入了较多精力,刷朋友圈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

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的交流平台,人们可以不见面就能沟通。但与此同时,社交软件这么火爆,恰恰说明整个社会人群的心理需求满足不够,人们太过于忙着赚钱、忙着生活,但内心渴望交流、渴望受关注等情感需求没有获得充分满足。

【微信焦虑症】:其实是一种期待焦虑症,指的是对未发生的事情感到紧张焦虑,容易往坏的方面想,这是一种负面情绪。而期待好友回复是一种正面情绪,体现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愿望,微信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交往方式,但也要正确使用,不可过度依赖。心理医生建议,不要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低头”中,也要抬起头来,增加与身边家人、朋友的正常沟通,切实地增进情感,别让网络沟通完全替代现实。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如何治疗心理焦虑症 心理焦虑症治愈的方法
如何治疗心理焦虑症 心理焦虑症治愈的方法
心理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对未来或某些具体情境的担忧和忧虑,而这些忧虑超出了正常范畴。如果不及时治疗,焦虑情绪就会进一步加深,甚至会转化为...[详细]
发布于 2023-06-14

最新推荐

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就业因素有哪些
当今大学生择业的就业因素主要有职业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工作稳定性、个人兴趣匹配度、企业文化适配度等。一、职业发展前景职业发展前景是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核心要素。行业增长潜力与晋升通道直接影响长期职业规划,新兴科技领域和传统行业...[详细]
2025-11-23 16:10
当今大学生如何提高审美判断
提高审美判断需要结合知识积累与实践训练,大学生可通过艺术鉴赏学习、跨学科知识融合、生活细节观察、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意表达练习等方式系统提升。一、艺术鉴赏学习系统接触绘画、音乐、建筑等经典艺术作品是审美训练的基础。建议选修艺术...[详细]
2025-11-23 14:55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呈现竞争激烈与机遇并存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结构调整、行业需求变化、个人能力匹配、区域发展差异、政策导向支持等。1、经济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岗位收缩与新兴服务业岗位增加的矛盾突出。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详细]
2025-11-23 13:16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结构性矛盾与机遇并存,主要受经济增速放缓、行业转型加速、学历供需错配、职业观念变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素影响。1、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就业岗位供给。传统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扩张不同步,导致...[详细]
2025-11-23 11:37
当孩子在学校被孤立
孩子在学校被孤立需要家长及时关注并采取干预措施。孤立可能由性格内向、社交能力不足、校园欺凌、家庭环境影响、教师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1、性格内向部分孩子天生性格较为内向,不擅长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这类孩子可能更喜欢独处,在集体...[详细]
2025-11-23 09:57
当孩子厌学焦虑的时候该怎么办
当孩子厌学焦虑的时候该怎么办
孩子厌学焦虑可通过调整学习环境、心理疏导、家校协作、培养兴趣、专业干预等方式缓解。厌学焦虑通常由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社交困扰、自我认知偏差、心理疾病等原因引起。1、调整学习环境...[详细]
2025-11-23 08:18
当孩子说累了怎么开导
当孩子说累了,家长可以通过倾听、共情和引导帮助孩子释放压力。孩子表达疲劳可能由课业负担、社交压力、睡眠不足、情绪困扰、身体不适等原因引起。1、倾听需求放下手中事务与孩子平视交流,用开放式提问了解具体累的来源。避免打断或急于给...[详细]
2025-11-23 06:39
医院动态 特色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