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子女不具备直接起诉父母离婚的法律主体资格,但可通过监护人代理或向法院提出抚养权等诉求。
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诉讼主体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孩子作为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独立提起离婚诉讼,但可向法院表达随父或随母生活的意愿,10周岁以上儿童的意愿会被重点考虑。
当父母婚姻关系严重损害子女权益时,孩子可通过居委会、妇联或学校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如存在家庭暴力、遗弃等情况,检察机关可支持起诉变更监护权,民政部门也可提起撤销监护人资格诉讼。
离婚诉讼中子女虽不能作为原告,但法院必须处理抚养问题。孩子可通过书面意见、心理评估报告等方式表达诉求,法官会综合考量父母经济条件、教育能力及8岁以上子女的真实意愿作出裁决。
父母离婚时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权受法律特殊保护。如共有房产中有子女份额,或存在子女名下的存款、保险等财产,法院应保留相应份额。子女成年后发现有未分割的共有财产,可另行主张权利。
家事法庭通常配备心理辅导室,诉讼期间可为孩子提供沙盘治疗、绘画心理分析等专业评估。各地共青团组织设有12355青少年维权热线,可提供法律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
父母离婚期间需保证子女正常生活作息,适当增加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摄入缓解应激反应,维持每日30分钟以上户外活动。避免让孩子卷入财产纠纷细节,可通过亲子日记、家庭相册等方式维持安全感。学校老师应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发现失眠、厌学等行为及时联系心理咨询师介入。长期处于冲突环境的孩子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需定期进行房树人绘画测试等专业评估。
2011-12-21
2011-12-21
2011-12-21
2011-12-21
2011-12-21
2011-12-21
2011-12-21
2011-12-21
2011-12-21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