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首页 > 心理频道 > 心理知识 > 正文

暴饮暴食再吐掉是什么心理疾病

发布时间: 2025-05-10 10:09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暴饮暴食后催吐的行为属于进食障碍中的神经性贪食症,典型特征为失控性进食与补偿性清除行为,涉及心理、生理及社会因素的多重影响。

1、心理诱因:

情绪调节失衡是核心诱因,个体通过暴食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随后因罪恶感催吐。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识别情绪与进食的关联,建立替代性应对策略,如正念冥想、情绪日记记录。

2、生理机制:

反复暴食催吐会扰乱下丘脑-垂体调节系统,导致饥饿素水平异常升高。药物干预如氟西汀可调节5-羟色胺水平,配合规律三餐计划逐步恢复生物钟。

3、社会压力:

病态审美文化催生体型焦虑,社交媒体加剧外貌比较。团体治疗能提供支持性环境,推荐BodyPositive运动帮助接纳多元体型。

4、创伤关联:

童年虐待或性侵史患者常以此作为情感宣泄。眼动脱敏疗法EMDR联合创伤叙事治疗可处理深层创伤记忆。

5、并发症风险:

长期催吐引发食道撕裂、电解质紊乱等躯体问题。需同步监测血钾浓度,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日常饮食建议选择香蕉、牛油果等富钾食物,避免触发暴食的高糖零食;温和瑜伽有助于身体感知恢复,家庭护理需移除体重秤减少刺激。病程超3个月或出现呕血等急症需立即住院进行营养重建,多学科团队介入是康复关键,包含精神科医生、营养师与心理咨询师的协同治疗可提升长期预后效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 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突然暴饮暴食是心理疾病吗
突然暴饮暴食是心理疾病吗
突然暴饮暴食可能与心理疾病有关。很多人可能在某些时候会经历暴饮暴食,这种行为有时不仅仅是因为饿了或食物太好吃,而可能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暴饮暴食可能是情绪性进食的一种表现,常常与压力、焦虑或抑郁等情绪有关。若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可能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1、情绪压力:当我们感...[详细]
发布于 2024-12-30

最新推荐

爱哭控制不住情绪是什么原因
爱哭控制不住情绪是什么原因
控制不住情绪频繁哭泣可能由遗传易感性、环境压力、激素波动、心理创伤或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引起。1、遗传因素:情绪调节能力部分受基因影响,家族中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情绪失控。基因检测可评估风险,治疗需结合心理咨询和药物干预,如选择...[详细]
2025-05-13 06:19
想逃离家人是什么心理
想逃离家人可能源于边界感缺失、情感压抑、代际冲突、创伤经历或个体成长需求,需通过心理干预和关系调整改善。1、边界问题:家庭成员过度介入个人空间会导致窒息感,这种心理边界被侵犯常见于控制型亲子关系。建立健康边界可尝试非暴力沟通技巧,如用"我感...[详细]
2025-05-13 06:18
孩子摆烂心理怎么办
孩子摆烂心理可能由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困扰、自我认知偏差、神经发育因素引起,可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家庭支持调整、社交技能训练、目标管理、专业评估进行改善。1、学业压力:课业超负荷或成绩焦虑易触发逃避行为。采用番茄工作法拆分任务,每天设置2...[详细]
2025-05-13 06:16
孩子情绪暴躁易怒怎么办
孩子情绪暴躁易怒怎么办
孩子情绪暴躁易怒可能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家庭环境压力、生理发育阶段、社交障碍、潜在心理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情绪引导、环境调整、行为训练、专业干预、医疗支持等方法改善。1、心理需求:儿童通过情绪表达诉求,饥饿、疲劳或渴望关注时易出现暴躁行为...[详细]
2025-05-13 06:15
初中生不自信自卑怎么办
初中生不自信自卑可能由家庭环境否定、学业压力过大、社交受挫、身体发育焦虑、自我认知偏差引起,可通过积极心理暗示、能力提升训练、社交技巧学习、家庭支持调整、专业心理咨询改善。1、家庭影响:长期被父母苛责或忽视会削弱自我价值感。建议家长采用"三...[详细]
2025-05-13 06:14
青少年自卑不自信怎么办
青少年自卑不自信可能由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交挫折、学业压力、身体形象认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家庭支持、社交训练、学业辅导、专业心理咨询等方法改善。1、遗传因素:部分青少年对负面评价敏感度较高与基因相关,这类特质可能通过家族遗传...[详细]
2025-05-13 06:12
还没开始考就紧张了怎么办
考试前紧张是大脑对压力的正常反应,可通过认知调整、行为训练、环境适应、身体调节、专业干预五种方式缓解。1、认知调整:过度担忧结果会激活杏仁核的威胁反应。重构对考试的认知,将"必须考好"转化为"展示学习成果",能降低焦虑水平。每天用5分钟记录...[详细]
2025-05-13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