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炎在中医称为"带下病",主要与湿热下注、脾虚湿盛、肾气不足、肝经郁热、外感邪毒等因素相关。
长期饮食辛辣肥甘或居住潮湿环境,导致湿热内生,下注阴部。湿热蕴结可破坏阴道微环境,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治疗需清热利湿,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洗可用苦参30g、黄柏15g煎汤坐浴。日常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保持外阴干燥。
过度劳累或思虑伤脾,运化失职则水湿停滞,湿浊下注引发带下异常。常见带下量多色白、肢体困重。宜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为主方,配合山药30g、芡实20g煮粥食疗。穴位按摩选取足三里、阴陵泉等健脾要穴。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任带二脉失固,出现清稀带下反复发作。多见于经期后或产后女性。治当补肾固带,内服完带汤,艾灸关元、肾俞穴。日常可食用核桃仁、黑芝麻等补肾食材,避免熬夜耗伤肾精。
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化热,循经下扰阴部,表现为带下黄稠、阴部灼痒。治疗需疏肝清热,丹栀逍遥散配合菊花、玫瑰花代茶饮。情绪管理至关重要,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疏解肝郁。
游泳、不洁性生活等接触秽浊之邪,或滥用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表现为突发阴痒红肿、豆腐渣样分泌物。急症期可用蛇床子散外熏,配合野菊花、金银花各20g煎汤外洗。治疗期间禁止同房,毛巾需煮沸消毒。
预防霉菌性阴炎需注意饮食清淡,少食甜腻辛辣,多饮茯苓薏米粥健脾祛湿。适度练习五禽戏"熊戏"增强脾肾功能。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避免盆浴。症状反复或伴有发热腹痛需及时就医,不可长期自行使用清热燥湿药以免损伤正气。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情绪,有助于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
2022-06-18
2022-06-18
2022-06-18
2022-06-17
2022-06-17
2022-06-17
2022-06-17
2022-06-17
2022-06-17
2022-06-17